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里,人们根据词汇和语法两个范畴把词划分为不同的词类。绝大部分词语都只具有某一类词的特点,很容易归入某一类,但也有少数的词具有两类或多类词的特点。在语法上,我们称之为兼类。例如:  相似文献   

3.
语法里所说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其分类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也参考词的语汇意义。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有各类词的特点,类与类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词,都只具备某一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很容易归入某一类词。如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以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其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包括句法标准、分布标准和语法意义标准三个方面.这本《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划分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把副词划入虚词一类,划分出状态词,把感叹词和拟声词归入特类.  相似文献   

5.
字母词属现代汉语里出现的一类外来词,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附录中就有西文字母开头的182个常用字母词。它的活用现象指:一个常用的字母词在当前具体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其词性并相应改变其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的一种现象。因此判别它有没有活用,就看它在句中的词性有没有变,  相似文献   

6.
区别词是汉语里较为特殊的一类词,历来倍受语言学家的关注.前辈们从词汇地位、语法特点、范围等方面对该类词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就以上各方面对目前区别词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色彩词重叠式作为形容词,其语法特点与普通形容词大致一致,在句中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状语、宾语、主语、插入语等句法成分.由于色彩词构成重叠式后,语法意义发生变化,它又具有一些特殊的组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了离合词的语法特点,并阐明在离合词在语用上应结合实际,而不能完全使用固定规则进行归纳运用.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它是指本来属于某一类词,具有该词类的词性、语法功能,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进入某一个句子后)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词性、语法功能,词义也随之产生一些变化,而这个语言环境一旦消失,它又恢复原来的特点。这种现象,语法学家称为“词类  相似文献   

10.
孙园园 《考试周刊》2013,(47):94-95
朝汉语语法上有很多不同点,例如朝鲜语主要用词尾表示语法关系,汉语用虚词和词序表示语法关系。朝鲜语语序比较灵活,汉语比较固定。词汇词和句法词在朝鲜语中不同,在汉语中相同。朝鲜语句子成分和词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汉语没有对应关系。本文研究了朝汉语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1.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语法理论和适应几乎整个语言门类的研究视角。构式语法脱胎于认知语法,是对形式语法的悖逆,本质上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然而在英语翻译里,常常有不同含义的词组成词组,或同一词在不同语境下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类词或词组我们可以称其为一个构式。这类词或词组与组成它的词的原意没有太多关联,然而译者在翻译时,常常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译法。文章将构式语法与英语翻译相结合,以Physical Geology为例,分析了构式语法视角下对科技英语类通用词汇的语境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词类的活用,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按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原属甲类的词灵活地用作乙类词,使其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要判断一个词是否用作另一类词,应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它体现出来的语法特点去分析。一、名词用作动词,这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 1.名词不能带宾语,据此可以判断,宾语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器”原为名词,带上宾语代词“之”,就用作  相似文献   

13.
一同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的词也可以按照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来分类。某个词属哪一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每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较明确的分工。但是,古汉语的不少词、尤其是很多实词常常临时跨类使用,就象一个阵容不全的戏班子,演小生的演员往往得临时上台扮演小旦一样。古汉语的这种词的跨类使用现象叫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的词类问题研究中,引起争论最多的是词类划分问题,象声词即是其中的一类。从表意作用来看,象声词能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从语法的角度看,象声词具有明显的语法特征。它既可以在句中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又能作独立语,是汉语中别具特征的一类词。故而对象声词的语用语法价值作进一步的探讨,对正确认识分析象声词乃至整个汉语词类问题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镇安县米粮镇方言的子尾词非常丰富.子尾词有双音节的,也有三音节、四音节的;子尾词有成词、别义、小称等语法意义.研究子尾的语法结构与功能,可以进一步展示镇安米粮方言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吕荣荣 《文教资料》2014,(30):150-152
区别词是指“男、女、金、银、初级、超级”等一类词,表示事物的属性,属于加词。区别词具有不同于其他词的独特的语法功能。区别词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和其他词是否存在兼类问题也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关注。由于区别词本身的词类地位、语法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它会向动词、形容词、名词游移,尤其容易向形容词游移。  相似文献   

17.
《鸿门宴》一文有“沛公军霸上”一句。与此配套使用的教案及其他有关资料都把此句中的“军”作词类活用解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理由如下:首先看词类活用的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应用,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字“临时”。也就是说在该词的固定意项里找不到此意,而是在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具有了此意。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此句中的“东”有三个意项:①东方②主人役姓。哪一项代入句中都解释不通。只有解释为动词“…  相似文献   

18.
汉语的词是可以分类的,每个词都有一定的类属,这是语言学界几经论争而公认了的观点.词类的划分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作出的,而每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这一类词在与别类词的相互关系中显示出来的,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的。没有各类词之间的不同相互关系,也就决然划分不出词类.这一点,曹伯韩先生早在《词的形态和词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胡附文炼两位先生在《谈词的分类》中,周祖谟  相似文献   

19.
这里所说的“实词”,主要是指名词、形容词和动词。文言文中,某词属于某一词类,一股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例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也有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在古今汉语中一般都用作形容词,但在这里却用如使动词。象这种由这一类词用如另一类词的现象,语法上就叫做词类活用。实词活用与一个词属于几个不同词类的一词多类现象是不同的。一词多类的  相似文献   

20.
俄语是世界上最复杂、最严谨的语言之一,其复杂性及严谨性就表现在该语言的语法上。俄语属于屈折语。它富于词形变化,一个词往往就有多种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可以说,俄语中的任何一个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都不是词汇简单的堆砌,而是由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因此,要想使学生掌握好俄语,必须有扎实的语法基础。语法在俄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甚至有人提出学习俄语要“以语法为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