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书是对《世说新语》的解读。提到魏晋时期,我们随即想到的关键词是"魏晋风度",或称之为"魏晋精神"、"魏晋情怀"。与汉朝的敦实厚重、三国的慷慨悲歌、唐朝的盛大开放、宋朝的清丽内向完全不同,魏晋时期以率性洒脱、玄远放旷著称,这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时尚和审美追求。在这种背景下,魏晋终成中国历史上最另类最奇异的绝版时代,当然也成为最受争议的一个时代。本文摘自该书序言,有删节。  相似文献   

2.
沁阳常河村朝阳寺舞楼创建年代不详,但历史上曾数次重修。朝阳寺舞楼坐南面北,面阔五间,上下两层,下层明间为山门,为典型的山门式舞楼,乃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建造"的遗构。现存的戏曲碑刻则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朝阳寺舞楼的基本形制和格局。一般而言,作为佛教寺院的朝阳寺是不应当建造舞楼的。不过,从敬奉的神灵来看,朝阳寺具有"三教庙宇"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2,(1):4
为纪念建党90周年,朝阳市档案局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光辉在这里闪耀——中国共产党在朝阳》。画册收录各时期历史图片近700幅,说明文字约2万字,以翔实的历史影像直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朝阳9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从沧桑巨变的印迹比照中颂扬共产党领导朝阳人民在解放与  相似文献   

4.
李海群 《兰台世界》2017,(16):105-109
魏晋时期,服饰的形制、风格有了重大的改变。本文在全面研究魏晋时期服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魏晋时期服饰的发展轨迹和方向。通过分析影响服饰变化的诸多原因,得出魏晋时期影响服饰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战乱、动荡的社会形态是政治因素;魏晋玄学是思想文化因素;社会大众心理变化是内在因素;胡人服饰的融入是外部动力;名人效应是偶然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方式和传统形态而存在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作为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文化信息功能的图书馆应明确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数字化存贮和宣传弘扬中去。本文以朝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同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琼 《东南传播》2018,(7):67-70
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种类较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由于传播方面乏善可陈,导致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为海内外受众所认知和关注.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借助媒体的力量传播出去,从而达到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冯律稳 《兰台世界》2016,(6):134-136
魏晋是我国古典园林大发展的时期,筑山理水和亭台楼榭都已具备,园林中的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并行发展。魏晋园林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这些外在形态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园林精神在这一时期经受了淬炼,走向了成熟。本文将对魏晋时期园林精神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会稽郡虞氏家族是魏晋南朝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并以经学传家,在经济、文化上保有很大优势。这一家族人才辈出,研究虞氏家族的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世纪世族地主的经济、文化基础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毓 《档案管理》1999,(6):38-39
魏晋时代,思想界是相当"活跃"的.不过这种"活跃"是充满着消极和悲观主义色彩的.学者们曾把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玄学、清谈、佛老以及儒道刑名之学比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战国时代,这是不准确的.战国时代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带来的政治思想上的风风雨雨,而魏晋时代思想界的"活跃",不是什么"百家争鸣",则恰恰是黑暗的封建统治的反映,是充满着灰暗色彩和消极颓废情调的悲鸣.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一部分文人为追求和达到人生修炼的某种境界,发明了一系列的养生之道以及围棋静坐、投壶等一些娱乐活动,使自己超脱世俗,置身世外,而此也为文人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实地考察法等,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鹰爪翻子拳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将鹰爪翻子拳的形成与演进历程分为孕育发展、形成完善和广泛传播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兰台世界》2016,(5):140-142
西晋荀勖提出图书四部分类法,主要受汉代五经分四部和《皇览》按部分类的影响。四部分类法之所以能够取代七略分类法成为魏晋以后主流图书分类系统,是魏晋时期学术的巨大变化所造成。至于魏晋时期的学术变化,则可从史学的兴盛、子学的不振与博杂、文学的自觉与发展三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女性美审美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以高大健壮、结实健康为美。随后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一直到两汉时期人们都提倡女性细腻柔弱、秀外慧中的审美倾向。魏晋时期,审美标准出现巨大转变,美女大多妖艳玄迷、婀娜多姿。以唐代雍容华贵的健康之美和宋代淳朴淡雅的阴柔之美为典型的女性美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14.
作为欧亚大陆东西方交通和贸易的枢纽,中亚地区的文化遗产有其丰厚的历史传统与积淀。受近代政治格局影响,在构筑文化遗产总体框架的重要时期,中亚地区作为俄国-苏联的一部分,一方面开始以文化遗产加强内部的区域认同,另一方面则依然受制于俄国-苏联历史文化空间的总体安排,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中亚诸国独立,文化遗产才成为中亚各国建构民族国家合法性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过程中形成了自身以构筑历史连续性和跨界性为主的区域特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心雕龙·诏策》,我们可以了解上古至魏晋时期诏策的大致变迁情况:上古时期统称"命";三代的诏策除了命,还包括誓和诰;战国时期改称"令";秦时规定"命为制,令为诏";汉代规定帝命分为策书、制书、诏书和戒敕四种;魏晋时期基本继承汉制。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战国时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先秦庄子学派创始人,著有《庄子》一书。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庄学清静无为自由逍遥的主张对当时士人影响较大,对魏晋时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朝阳地区是我省蒙古族聚居的地区,该地区拥有丰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从明朝开始,大量蒙古族进入今朝阳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朝阳蒙古族的民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既具有蒙古族特色,也具有朝阳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朝阳地区是我省蒙古族聚居的地区,该地区拥有丰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从明朝开始,大量蒙古族进入今朝阳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朝阳蒙古族的民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既具有蒙古族特色,也具有朝阳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对比正史等传世文献中的户口统计材料与出土文书、简牍中的户籍档案材料,可得知魏晋北朝时期的家庭规模比秦汉时期有扩大的趋势,户均人口在2-7人之间变动,那种认为魏晋北朝时期的家庭规模始终是五口之家而无太大变化的观点是与史实不符的。  相似文献   

20.
舍日布 《大观周刊》2012,(51):48-48
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创造出的各民族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之一。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具有了经济价值的增值性,成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资源,并具备了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资本的潜质。本文从差异性消费入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