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见"要不要标识主送机关,是一个理论上模糊或存有争议、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以确定的问题。在被借调到某单位工作期间,本人曾草拟过一个《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迎评创建工作的意见》的公文,集体讨论文稿时,有人提出应删去"主送机  相似文献   

2.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末尾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所在区域称作版记。在今天正式发出的公文上标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无实用价值,而需要时标注的抄送机关项目实用价值超过这两个版记项目,按事物名称以其重要部分决定的惯例衡量,该区域用版记称谓不合适,改用按所处方位命名的方法称谓该区域为"文尾"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3.
公文“少而精”是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也是精简公文的目标.要解决公文数量过多而质量下滑的问题,应当控总数,把准“确有必要”,杜绝升级发文、压缩事务文书;减份数,确定主送机关、限制抄送机关、改进传输方式;限字数,坚持“一文一事”,做到表达简括、力求语言精练.  相似文献   

4.
一、文书制作各环节的缺漏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部分组成。公文对用纸和书写材料也有一定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文书材料或多或少存在着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对联合行文的规范要求还有些困惑.文章对联合行文的发文主体、发文机关标志、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以及归档等常见病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文书制作各环节的缺漏 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部分组成.公文对用纸和书写材料也有一定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文书材料或多或少存在着质量问题,影响着文书档案的质量,归纳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新公文条例中的“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这一表述有歧义,但这不是取消“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的理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条例的发布机关对这一歧义表述进行必要的修改.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既是公文处理工作的主管者,又是公文处理工作的承担办理者,把印发机关标注为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是必要的、正确的.同时,在计算机已普及应用及公文递送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在公文上标注印发日期仍具有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公文格式中指“送印机关”的“印发机关”项目,笔者认为应指公文起草承办部门,标注此可便于收文者有疑问时咨询.但有的公文主体部分已显示联系线索,其他一般公文收文者根据所知来文机关内部机构分工可判定其起草承办部门,因之不需设该项.现公文起草人一般用打印稿请领导签发,文印室基本不需再打字,校对、复核用时很少,不会造成公文付印与领导签发日期不同,因此公文上也不需标印发日期.  相似文献   

9.
古代公文成文日期的标注规范,与现代公文一样包含"标注项目"、"标注方法 "、"标注位置"三个方面,但内容和方式相差甚大。标注项目方面,东汉中期之前,干支和序数结合纪时;东汉中期至隋唐逐渐向单纯序数纪时转变;隋唐之后单纯使用序数纪时。标注方法方面,基本使用小写汉字数字,唐代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偶尔使用大写数字。标注位置方面,东汉中期之前一般在文首,东汉中期之后一般标在文尾。  相似文献   

10.
中央办公厅于1996年5月下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14号)中明确规定:“主题词按上级机关的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标注,位于抄送机关上方”。《条例》实施两年来,除中央、省、部级制发的文件身体力行外,一些市级及下属部门制作的文件中却难以看到主题词这一类项,不但破坏了公文格式的规范性,在某种程度上给档案分类也带来负面影响。一、影响公文与档案分类的系统性一份规范完整的机关公文应由版头、密级、标题、正文、主题词等17个类项组成,每一类项都有它的信息功能。尤其“主题词”项是文件所论述事物或…  相似文献   

11.
批转、转发类公文生效标志后所附内容到底是不是公文的“附件”,要不要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标注,学界争论已久,公文实践中屡屡出现省略标注的现象,并因此给二层或多层附件标注的规范化带来阻滞.基于此,从分析主件与附件各自的主题重点、附件的性质入手,通过逻辑思辨和公文实践两个层面,指出这种认识和实践的不切性,并就此提出多层附件标注的两种策略,以推进我国公文附件标注的规范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这类文章受欢迎北京铁路分局杨玉昆贵刊1994年第2期刊载了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姜之茂“浅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修订本)的新增内容”一文,阅后很受启发,深感该文对我们这些常起草和处理公文的文秘人员学习新的公文处...  相似文献   

13.
哪些公文必须加盖机关印章,哪些公文可以不加盖机关印章,在不同的机关掌握的标准是不同的.本文就公文可以不加盖机关印章的几种情况提出了看法和依据.属公文特定格式的"会议纪要",不加盖机关印章:命令(令)、议案须由领导人签署(或加盖领导人签名章),不加盖机关印章;法定会议通过的决议类公文,不加盖机关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协办机关可以不盖章.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公文法规未作解释的部分公文格式要素做出解释,指出公文法规中存在"一般"的过度使用,对密级与保密期限的位置关系、版头中的红色分割线、格式要素中的数字与标点符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表述不够简洁、明晰、严谨、存有异议的格式要素,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15.
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标示、标题、正文、附件、主题词、印发机关等18个部分组成.相对于其他组成部分,主题词是各级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行文时差错率出现较多的部分.如何才能正确标注主题词,笔者将结合实例,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范铮 《档案管理》2021,(1):107-109
"以通知印发通告"是否合理,学术界有颇多争议,此种发文形式虽然不违反《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但从应用角度分析,由于直发"通告"与印发、转发"通告"的行文目的、行文方向和主送范围不同,印发、转发不应作为"通告"的发布形式。发布"通告"时,可以对"通告"的宣传贯彻执行一并提出要求,从而避免在"通告"执行过程中再制发"印发通告的通知"造成的行文争议。  相似文献   

18.
郑彦离先生《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一文针对新规定中的公文格式项目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有无必要设置进行探讨,郑先生认为不需设"印发机关"项目,也不需标"印发日期"。笔者与郑彦离先生持不同观点,认为公文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具有实际作用,不可取消。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六条规定:"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本办法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在这里,<办法>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对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问题.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多认为公文处理只是机关办公室的一部分工作,其工作内容无非是"收收、发发",其性质是为机关工作和机关领导者服务的,一般只从秘书层面研究公文处理工作,很少从领导层面研究公文处理工作,<办法>颁布、施行5年多来,这一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20.
公文发文字号统一标注是推进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的一个有效措施。应当坚持依照有关规定统一标注、由办公厅(室)统一编排的原则,注意统编与单列、完整与省略、成说与自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