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之间,洛神成为一个令各类艺术家迷醉的女神形象。本文通过对《洛神赋图》的欣赏及顾恺之创作手法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文环境经历了巨大变革,绘画艺术作为其中的主流得到了大族赞助发展条件优渥,《洛神赋图》这一伟大画卷正是诞生于此时.画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巧妙地将曹植的《洛神赋》中华丽的辞藻,以长卷的形式表现为诸种美感要素融为一体的具体形象.通过对《洛神赋》与《洛神赋图》的分析入手,欲窥见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人物画的时代发展情况的冰山一角,思考这种模式对中国故事画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价值与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良友》画报中的审美现代性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友>画报作为中国画报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视觉文献,是映射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都市大众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面多棱镜,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对其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分析<良友>画报所蕴涵的审美现代性,及其对中国都市大众审美情态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余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1):81-105
本文以图像考据的方式分析研究了明清11件立于宫殿之前的肖像画与待漏图的关系,由"待漏"产生的"待漏文学"是认知待漏图的关键之一,肯定了朱万章、黄小峰等先生的探索成果.文章提出了判定作品的创作者有无宫廷背景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画中的建筑是否符合宫廷规制,图下的长条底图决定了此类肖像画的主要功用.笔者认为明代朱邦《王宫图》轴的... 相似文献
6.
历来研究敦煌文学的学者,没有人不了解《降魔变文》(约748-749年)与《贤愚经》(约345年)之间的渊源。从《贤愚经》纯粹以显扬佛门圣徒为主的原始祗园母题开始,到《降魔变文》以情节布局与中国色彩为重的同一母题的蜕变为止,如上的转变至少在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光阴。 相似文献
7.
明代文学的典型代表是小说和戏曲,而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对《牡丹亭》的研究,此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作过,而且取得不少优秀成果。但就笔者所看到的资料,发现很少有人对《牡丹亭》做跨学科领域的延伸性研究,本文试从审美文化学角度对《牡丹亭》作以阐释,以期洞悉其深刻的审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9.
马球是一项将骑马和击球相结合的马上运动,马球运动起源于汉代,到了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本文从传世名画《明皇击球图》出发,探讨唐朝皇帝特别是唐玄宗对马球运动的喜爱,揭示唐朝马球运动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唐朝绘画中的仕女,独领艺术风骚,经过初唐、盛唐、中晚唐几个阶段的发展,拥有其独特的艺术之美,展现出唐朝的时代精神。以下本文就从《唐代仕女》雕塑看唐朝时期艺术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2.
数百年来,《西游记》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译本总体上忠实于原著.影像时代开启后,影视大众传媒发挥了双面作用,综合的感官享受吸引了大量受众,同时激起了对继承还是变革原著精神的审美讨论.电子技术时代,创作者往往借用《西游记》题材讲述新故事,网游则使观众与读者亲临故事之中.审美媒介在对大众欲望的迎合中不断演进,但形式的变幻亦促使我们思考“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12日,12集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文本进行比较,从纪录理念、纪录手法、审美形态的衍变,解析纪录片《故宫》与《台北故宫》所呈现的不同纪录理念与审美形态,以及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社会影响最大的历史小说,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评之为“七实三虚”,大部分有史实依据.《演义》涵盖了从东汉末豪强混战到西晋灭吴,历时九十多年,各路豪强为占夺地盘,争战不断,全国人口低谷时比东汉末减少60%.以约4400万人生命的代价形成三分局面,说不上正义性属于何方.各方逞勇斗智,奇谋百出,尽显武勇、诡略之极致.富有戏剧性和智慧、人性等教育意味的三国史事人物,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特别是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盛,“说三分”是最受欢迎的说书节目,进而加上皮影戏、演唱并发展为杂剧,故事更丰满,人物特色更突出.说书的话本经加工成“评话”,现存元代至治年间所刊《全相三国志评话》回目与《演义》大体相符,罗贯中当是以此为基础,根据史书并杂采野史资料进行创作.现知《演义》的早期刊本为1494年本,距罗氏在世已约百年,学界对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尚存歧见.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在表现内容上,画幅融合了山水、花鸟、人物、界画为一体,"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妍逸",其丰富的空间表现方法,在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陈洪绶,一位在美术史上有深远影响的画家.他少负高才,喜爱绘画,年幼时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后来,家庭遭遇的不幸以及故国的破灭对他的心境和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在人物画上,大体体现为由青年的方折浑厚转为"细劲遒逸、柔中带刚".本文从陈洪绶早期《屈子行吟图》与晚期《归去来辞图卷》两幅代表性作品谈起,对陈洪绶的人物画艺术风格进行更深一层探析. 相似文献
17.
18.
审美人类学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尚在孕育阶段的学科,它是用美学的概念系统对人类学进行阐发,同时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美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尽管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的确定还在探索阶段,但近几年不少学都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夏审美风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审美化史》两套多卷本的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既有美学方法的分析,又引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的结合,在美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方面都有了进展,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境界。 相似文献
19.
唐朝绘画中的仕女,独领艺术风骚,经过初唐、盛唐、中晚唐几个阶段的发展,拥有其独特的艺术之美,展现出唐朝的时代精神。以下本文就从《唐代仕女》雕塑看唐朝时期艺术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20.
梅岭是座落于诸暨市南部的一座小山,山下有一平旷之地,名荷香畈村,聚居着一位傅姓望族,代代出名人。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有个士子崭露头角,他叫傅岱,字应谷,号江峰。他学识渊博,才识不凡,然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因而断绝科举之念,开始授学讲课,浙东富豪望族争相延聘。后结庐于梅岭,把全身精力都投入到对两个儿子的培育上。经过长期培育,他的两个儿子文名籍籍,声闻乡里,成为饱学之士。其长子傅振海于光绪六年考取第一名秀才,光绪十四年,求学于杭州“诂经精舍”,授业于经学大师俞樾、谭献,光绪十六年,受聘为宣平县(今属丽水市)县署,光绪二十三年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