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格局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种共存与植被维持机制。基于戴云山1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O-ring统计分析黄山松不同生长阶段与不同林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戴云山黄山松幼苗和幼树储备丰富,中树次之,大树较少,种群径级结构大致呈倒J型,种群年龄属于增长型。戴云山黄山松聚集格局主要发生在0~26m尺度上,26m尺度主要为随机或均匀分布。黄山松聚集程度随着龄级(幼苗→幼树→中树→大树)和树高(林冠层T→亚林层S→灌木层U)的增大而降低。黄山松的幼苗与幼树、幼苗与中树以正相关为主;而其幼苗与大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大树、中树与大树均以不相关为主。黄山松T层与S层关联性不明显,T层与U层、S层与U层在小尺度上呈明显负相关。生境异质性、密度制约和种间隔离某种程度上解释黄山松种群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以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为基本时空单元,应用探索性和确认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省域创新产出的高值区形成以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为轴的"T型"结构;地理邻近是省域创新产出集聚的主要空间关联模式,形成京津的虹吸、上海的扩散和粤辽的弱辐射三类区域效应;省域创新产出增长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若不平衡创新资源配置,省域创新产出仍将陷入持续空间分异;创新产出、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溢出,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不显著,各创新投入变量空间溢出的传导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3.
刘东 《科技通报》1994,10(2):117-119
对欧氏空间的Schmidt正交化过程加以分析,将一组基的向量组成的矩阵作类似于非奇异矩阵的QR分解,利用二次型正定的一个充分条件,给出了化一组基为标准正交基的方法:仅用矩阵的初等列(或行)变换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沈阳位于辽河平原中部,是辽宁省省会,沈阳空间发展存在强大中心,弱小城郊,圈层蔓延,均质拓展;过度分权,各自发展等问题。其未来空间布局为一脊两翼、金廊银带,"金廊"南拓作为浑南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银带"的继续延伸成为地区生态保护和景观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同时,形成倒"T"生长结构。  相似文献   

5.
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无论是小型建筑,还是大型建筑,抑或是功能简单的建筑,还是功能复杂的建筑,都是由一个个空间单位组成的,我们习惯上把由一个空间单位或以一个空间单位为主体的建筑空间组合称为单一空间组合,而由多个空间单位组成的建筑综合体称为组合空间。设计中一般根据功能需要来划分空间单位,也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来进行空间单位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的空间格局和形成机制,为西宁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居住空间质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高低区域;(2)居住空间质量以及各准则层的集聚程度各不相同;(3)西宁市居住空间质量的格局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受到政府因素、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增长以及制度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据此提出应该科学识别居住空间质量的空间分异、加强居住空间质量及其他特征集聚程度的判断、提高居住空间质量空间格局形成机制的判断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赋范线性空间X中的闭极大线性子空间L的正交可补问题。先利用空间的对偶映射给出闭极大线性子空间正交可补的充分必要条件。证得其充要条件为该闭极大线性子空间在”中的正交补在对偶映射下的原像中存在非零元。  相似文献   

8.
刘玉锋 《科技广场》2010,(3):177-179
伴随着IT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3S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信息技术以及基于空间信息的服务、分析、辅助决策等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传统数据库的构建方法,提出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组织空间数据和构建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大庆湿地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在大庆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3S"技术对这一资源型城市的湿地进行调查,结合地面采集的数据,分析了大庆湿地两个时间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形成这种状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传统彩色图像的直方图检索技术基于RGB空间,但研究发现,RGB空间不符合人眼的视觉感应。因此本文提出的算法是在HSV空间上计算彩色图像的三维直方图,通过非均匀的划分三个分量色相H(Hue)、饱和度S(Saturation)和亮度V(Value)的采样区间,得到不同的检索结果。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在HSV空间,不同的分量在不同类型的图像中的作用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彭凡  赵芳  肖群 《科教文汇》2014,(10):148-148,155
雕塑是人类精神思维和物质劳动的产物,其自身具备了三维空间的表现方式并承载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不同的人在观赏和解读一件雕塑作品的时候,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实现了雕塑的艺术意义。本文以雕塑空间为切入点,就中国传统雕塑的空间意识为研究课题,对不同类型的传统雕塑空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服务补救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补救悖论”,然后运用运用6S管理方法,针对服务业特性,以慕赏空间为例,具体分析了6S管理在服务补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雕塑是人类精神思维和物质劳动的产物,其自身具备了三维空间的表现方式并承载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不同的人在观赏和解读一件雕塑作品的时候,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实现了雕塑的艺术意义。本文以雕塑空间为切入点,就中国传统雕塑的空间意识为研究课题,对不同类型的传统雕塑空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用S函数实现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的方法,描述了仿真模型的设计过程和编程要点,并将其应用到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系统中。给出了仿真结果,为基于SVPWM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后,对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用向量来解决,确实降低了解题的难度,而要运用向量方法来解决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引入平面的法向量。教材中平面法向量的定义为:如果表示向量α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那么向量α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可确定平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吴蒙  王琳琳  程进 《资源科学》2022,44(10):2048-2059
国土空间是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载体和资源,以城市群为抓手,强化国土空间碳汇冲突管理是跨区域协同推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国土空间碳汇冲突形成机理,构建空间碳汇冲突综合测度指数,以长三角城市群307个县为测度对象,开展实证测度研究并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①区域空间碳汇冲突结构整体趋于失衡,稳定可控、基本可控、濒临失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等级的评价单元数占比分别为15.64%、25.41%、23.45%、26.71%和8.79%;②空间冲突加剧了区域碳汇空间配置失衡,可控等级区域碳汇总量占比达到81.71%,而失控等级区域碳源总量占比达到71.48%;③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碳汇冲突呈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冷点集中分布于江苏省沿海、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浙西—浙南山区,热点主要为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范围内的县级单元;④处于失控等级的城市集中分布在由环杭州湾向安徽省北部辐射延伸的带状区域内,距离此带状区域两侧越远,冲突指数越低,其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4个城市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宿州、宿迁、淮安3个城市处于基本失控状态,处于濒临失控状态的城市有15个。最后,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国土空间碳汇冲突协同管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白华 《情报杂志》2006,25(11):68-69,72
现代信息组织依赖各种空间联络方法来规划和联结各种分布在空间中的信息集合点,以建立快速的空间存取秩序,信息空间可以分为宏观空间、微观空间和虚拟空间。在这些空间中,主要的信息组织方法是空间建模、空间路径规划和空间联接、控制和检索,以及空间意义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外部空间是城市外在形式的主要载体,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外部空间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部分,是当今城市设计的焦点问题之一。论文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自身的复杂特性,拟从两个层面予以把握。首先,从外部形态看城市公共空间,它是形式丰富多样的;其次,从其背后深层次看,其有着内在的运作机制。论文通过对两个层面的分析与研究,相应得出其内在本质联系,从而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思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9.
空间的组构——以上海美术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句法理论从空间本体入手,以其空间量化的方法,以数学关系描述空间组构的逻辑,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描述空间的理论和技术。以上海美术馆,运用了凸空间、全视线的空间量化分析的方法,分析美术馆的展览空间视区变量;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句法变量描述上海美术馆空间局部构形与整体的组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空间特征与空间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针对我国旅游需求空间的圈层结构、主体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主体客源空间分布相向以及我国旅游流的空间不均衡格局等问题,提出我国旅游需求空间调整的策略以及空间优化方案与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