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4):471-471
中科院植物所张立新研究组及其合作者研究发现了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捕光色素蛋白被膜转运途径分选进入类囊体膜转运途径的重要转运蛋白LTD。LTD是随着光合生物捕光色素蛋白出现后特异进化而来的,其功能在于识别捕光色素蛋白特异性的T14基序,从而协助捕光色素蛋白的叶绿体跨内膜转运.并转运到信号颗粒识别转运途径上,确保捕光色素蛋白的精确定位和组装成功能复合物。  相似文献   

2.
吴晖 《世界发明》1998,(4):11-11
随着实验室心细胞的生长,目前.科学家们已发现了预防心脏病的新线索——服用鱼肝油。科学家们认为.这主要基于像鱼肝油这种脂肪类酸性物质能与心细胞共同作用.从而使心脏进行有力的搏动。  相似文献   

3.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肌肉中存在一种重要的蛋白——德斯菲林蛋白,对于肌肉营养不良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肌肉细胞的绝活 在人体的各种细胞当中,肌肉细胞可能是任务最繁重的,因为作为动物,人总是处于活动之中,特别是心脏,会一直跳动,直到生命的尽头。因此肌肉细胞也是人体细胞里面最容易受伤的细胞,例如人的剧烈活动,就常常导致一些肌肉细胞受到破损,而很多的疾病,也正是以肌肉细胞受伤为最主要的病理因素,例如肌肉营养不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4-764
<正>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唐淳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在极弱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中获得新进展:该研究组发展了一种新颖的灵敏并且长程的顺磁弛豫增强的方法,引入基于镧系金属Gd3+的、极为刚性的顺磁探针,极大提升了检测灵敏度,最终成功获得了KD≈25m mol/L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复合物结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复合物的存在时间1ms,作者将这种极弱的、存在时间极短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07,(12):124-124
细胞疗法被认为对治疗心肌疾病有很大潜力。当前的临床实验目标是通过移植衰竭心脏中的白体骨骼肌或骨髓细胞来恢复收缩力.但这种方法迄今为止只取得有限的成功。现在,用患有实验诱导的心肌梗塞的小鼠所作的研究获得的发现表明.植入胎儿心肌细胞可很好地防止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植入的细胞被心脏正常活动势激活.这些电耦合的细胞的植入为增加向梗塞心脏中的导入建立了通道。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7,(8):6-6
《自然一免疫》杂志网络版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关于调节CD4+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臧敬五教授研究组长期合作研究发现:在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b-arrestini蛋白(简称B蛋白)这一具有多重功能的信号蛋白正调控CD4+T细胞的存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4):516-517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王文研究组与其合作者“破译”了山羊和绵羊基因组。至此,所有重要家畜动物的基因组密码全部告破。山羊和绵羊是反刍动物的典型代表,而瘤胃是反刍动物独有的消化器官。科学家们首次观测到两种在反刍动物中发生特异蛋白结构改变,且仅在瘤胃中特异高表达的结构蛋白。一种是首次报道和命名的毛透明蛋白类似蛋白,另外一种是小脯氨酸丰富蛋白Ⅱ家族。  相似文献   

8.
<正>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刘聪课题组和上海应用物理所张益、胡钧课题组及其合作者报道了由阿尔兹海默症关键蛋白Abeta核心肽段自组装形成的全新淀粉样聚集体的发现、结构表征和基于结构设计的蛋白质纳米材料在病毒转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心血管疾病,其机制复杂,临床治疗亟待改进。当前虚拟电生理仿真模型整合离子通道电生理特性、动作电位、体表心动图等基础研究数据,对心电活动和心律失常机制的阐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真实人体心电活动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结合基础与临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将离子通道β亚基、细胞器和亚细胞结构等调节心电活动的数据以及基于人类iPS衍生的心脏类器官获取的心电数据纳入心电模型构建的策略,从微观和宏观多尺度更新、完善和验证虚拟心脏电生理模型,并提出通过分子对接结合心电仿真模型筛选、评估靶向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能让死亡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为了让从老鼠身上摘除的心脏恢复活力,科学家首先使用一种香波中使用的洗涤剂剥离掉旧的心脏细胞。只剩下胶原基质——这些蛋白纤维组织能够保证细胞连接在一起,并且能保持器官的基本形状——随后科学家在里面植入新生老鼠的心脏细胞。在把心脏与电极连接在一起后,科学家发现,心脏开始有规律地跳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G蛋白以其在细胞信息传递和调控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Rab蛋白属于小分子量G蛋白,它与真核细胞膜性细胞器的蛋白及其他分子的装运、归类和分泌等活动有密切关系。Rab蛋白所调节范围较广,包括囊泡的迁移及其在膜上特定部位的融合等过程,Rab蛋白在调控突触的可塑性方面(如神经递质的释放)也起着重要作用。Rab蛋白都拥有一个相似的三维折叠结构域,在和GTP相结合的状态下,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10,(1):9-9
美国科学家通过在家禽和猪身上进行试验,发现了一类抗病毒蛋白——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家族,其中又以IFITM3蛋白尤其能够对抗甲型流感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病毒等多种病毒。科学家表示,这种蛋白或许可以帮助人类对抗流感病毒,也有助于流感疫苗的研发。相关研究发表在去年12月17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13.
15年之内,人类心脏可再生美国波士顿海德拉生物科学公司(Hydra Biosciences)的首席科学家格伦·拉尔森过去4年一直在追逐着心脏器官再生的梦想。目前,在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帮助下,拉尔森及同事正在开发一种蛋白质药物,这种药物能促进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肌肉组织再生。拉尔森提出的方法极富创意,而且实用并不难。患者可使用诸如呼吸器或超声波药枪(supersonic drug gun)等自动吸入装置,将具有再生能力的蛋白质分子输入血液中。这些不断循环的蛋白质分子将同患者受损心脏肌肉细胞表面的受体粘合在一起,从而触发化学反应,减弱抑制细胞分…  相似文献   

14.
重解维生素A     
《中国科技信息》2003,(3):80-81
医学界70多年的系列的研究已经证实:缺乏维生素A能导致发育中的胚胎出现畸形.近日,法国遗传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Filippo·Rijli及其合作者在该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伍盈盈 《青海科技》2009,16(6):53-54
本文提出了生物自辐射的概念,讨论了生物自辐射产生的原因。初步探讨了生物自辐射的致癌机理:辐射能及其产生的自由基对调节蛋白和遗传物质造成了损伤,引起细胞凋亡紊乱,从而产生癌变。生物自辐射辅助完成生命活动中能量传递,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促进了生命体防御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10,(9):46-46
最近,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的豪勋爵岛附近发现了大量荧光珊瑚,从这些珊瑚中提取的被称为EosFP的荧光蛋白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研究癌细胞。从珊瑚虫中提取的EosFP可以融合在目的蛋白上,并且在活体癌细胞中表达,形成蛋白标记。之后,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细胞中的一些区域,这些蛋白标记就会发光。这使得在显微镜下研究活体癌细胞内的动态过程、观察它们的机理、研究癌细胞与健康细胞的不同之处成为可能。“这些荧光分子正在改变细胞科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方式。”参与研究的Anya Salih说。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缺陷最常见的畸形,其病因仍不清楚。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发现了许多和心脏发育有关的基因。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发育缺陷导致的畸形,其分子机制很复杂。文章综述总结正常的心脏发育过程和概括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基因通路,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机制,并提出相应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6,(7):34-34
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个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分子功能,这些蛋白可为深入了解肥胖症提供一个重要的线索,并有利于找出研制控制脂肪代谢新药的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患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V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或PF-4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9,(5):113-113
研究人员说,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们在一生中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心脏细胞或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固定数量的心肌细胞,现在终于得到了解答。Olaf Bergmann及其同事利用大气中的放射性污染发现,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人类实际上确实会再生一些心脏细胞(或称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