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要靠自身的主动参与活动过程来实现。本文通过如何培养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善于参与、乐意参与"等方面的探讨,来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自主、合作学习"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除了考虑以"大问题"导学外,还必须体现自主与合作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3.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和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寻找方法、探索思路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要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兴趣,教学的局面就会变得生机盎然。现结合个人教学谈几点做法,以飨同行。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最有效的内在推动力,而人的一切动机都是受内心驱动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在学生的认识发展中起着中介和催化的作用,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知识、能力和智慧。"活动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有效活动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水旺 《成才之路》2012,(18):36-37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施教之后,学生能够真正获得实际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我看来,真正的"有效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听到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只有教师的单边活动,没有师生互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是没有多大实效的。因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高低,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视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发展自我反思能力,以提升评价的个人发展价值,保障知识生成方式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吴红莲 《考试周刊》2012,(50):101-102
高中英语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自觉主动地通过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与构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小艳 《教师》2011,(17):45-45
长期以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向这种教学过程提出了挑战,它倡导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是双向交流和驱动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即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索求者"。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改进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建构知识,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在参与中创造,在参与中发展。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性升华。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究欲望的激发,探究精神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要在"学中做",更要在"做中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究欲望的激发,探究精神的培养,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要在"学中做",更要在"做中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14.
罗先权 《考试周刊》2010,(46):56-57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的职责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激励学生思考,帮助、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从"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境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教师要通过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吸引、毅力的培养与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境。  相似文献   

15.
"微型课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系列问题作为课题,以已知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建构知识体系为指向,探究真实问题为指针,以期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态。[1]题活动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学习、主动创造。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16.
卢桂芝 《考试周刊》2011,(10):55-55
新课改理念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这就意味着要丰富课堂形式,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动脑筋,主动学习知识,使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快乐大本营"。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正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突破"预设"的囚笼,变"预设"为"生成",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把课堂教学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相似文献   

18.
石启艳 《考试周刊》2011,(14):146-146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有意义地构建知识。因此知识不是发现和接受的,而是个体主动自主探究、参与创造的结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同。而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打好"自主探究"这张牌,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桂芹 《学子》2013,(9):22-22
"参与"是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设想,勇于探索。布鲁纳说:"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构建起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马相伟 《成才之路》2011,(22):39-3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了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同时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展,才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求新知识,从而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那么,数学课中,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