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各种观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已经不能适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发展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超越以往的旧观念,坚持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地位。实践存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终极追求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只有从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审视和考察美学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揭示的是人的存在价值论,其目的是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理解人的存在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从人本主义基础看,马克思主要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视为美学思想的核心;从唯物主义基础看,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三次变化,明确地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从实践基础看,马克思提出美的创造离不开劳动实践,美的规律必须通过对劳动产品的实践体现出来。因此,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存在一种比较明晰的内在发展性,这种蕴含着人学旨趣的美学思想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自然观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认为的那样,彼此分离遥遥相对。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才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直观性”的主要缺点,深刻地证明了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达到了对自然界辩证的理解,建立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中心的崭新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实现了自然观的变革。所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5.
实践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其发展历程是从思辨、人本、实践等三种思维方式递进与转变。实践思维模式是将人、人类世界、人类社会作为客观根据,其具备马克思新世界观理论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规范与评价,夯实马克思主义基础的重要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实践思维方式的科学性,以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于波 《考试周刊》2014,(11):1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的旧哲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对于实践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及把握实践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把哲学的理路划分为理论哲学理路和实践哲学理路,那么,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超越的现代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实践哲学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看来,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还原或归结为另一方,但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理论认识归根结底是派生于生活认识,从而依赖于生活认识的,因而,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即便那些不实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变为实在的东西,它们也源于生活。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而且为理论认识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理论认识有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之分,科学认识是可以得到普遍证实的客观知识,哲学认识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范导或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基点和核心范畴。改革开放30年,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文梳理了学界从经验常识性范式、知识论范式、生存论本体论范式、艺术活动范式以及交往纬度、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历史观、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总体性等角度对实践概念的解读,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以归纳,以期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核心 ,在实践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一切旧哲学 ,建构起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认识论和本体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实践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并且通常将道德哲学和实践哲学等而视之。马克思强调从哲学的实践性、人类性、时代性、批判性特征去理解哲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化。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开展起束的。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在改革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的。它必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而得到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生动的实践问题,既需要理论维度的艰苦探索,也需要从实践维度加以研究.人们对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有效传播、运用、创新等关注的相对较少,也缺乏这方面深入的发掘和总结.这种状况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和推进难以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中国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全面的传播和不断的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衷和落脚点,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实现了中国化的重要标准.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存在的理论源泉和生命力之所在,而中国当代伟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坚实基础和植根的沃土,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扎实推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核心概念,接受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影响,提出了作为存在的实践理论,蕴含着深刻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它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人类存在条件来建构新型实践行为理论与美学阐释,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存在和创造性建构的强烈关注与思考,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特征,实现了从认识论、反映论向存在论、本体论、建构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与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强调改变世界,更突出实践的功能。这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世界的动机产生了实际效果;它找到了正确、有效地改变世界的途径;革命性、批判性等质的规定使它能够实行最彻底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实践哲学是毛泽东思想大厦的基石,也是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现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它通过对认识过程的分析在哲学基础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而在其基础上概括发展的实事求是原则更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面临诸多新形式、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面对当今社会的深刻变革,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应该突出和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代问题”、“回到现实世界,回到人本身”等基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葛兰西实践哲学都强调哲学的实践本质,都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和人的认识,都可以称之为实践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它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认识检验标准的唯一性,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它常常以意志活动代替实践活动、以是否被群众普遍接受作为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面临着遭遇冷落、缺乏吸引力的尴尬局面。因而,重新展现她应有的生命力,就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关注现实社会、关注活生生的人的功能,并改变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唐程 《文教资料》2009,(33):90-91
以哲学范式的视角可以看到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以“真正的无限”的形式回到自身的螺旋式上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通过考察科学发展观,可以看到这种实践性在当代中国借助不同的范畴在三个层面的现实展开。而马克思通达哲学本身的实践特质其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