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的形成和演变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注重理性个体的作用 ,坚持国际关系发展的进步论。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康德、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开始 ,经过相互依存理论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发展达到一个高潮 ,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半壁河山。冷战后以全球治理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新的方向上进行探索 ,注重对非主权国家行为体和世界政治中的社会性力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人权原则”、“民主原则”等国内政治原则运用在国际关系中,严重挑战国家主权原则、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美国等国以“人权原则”为理论盾牌进行的“人道主义干预”,造成了新的人道主义灾难,其以自己的“民主模式”改造他国的行为,则是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背道而驰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的相互依存加深,同时实力原则和强权政治仍在起作用。应认清国家主权原则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所面临的挑战,以避免“人权原则”和“民主原则”成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选择。基于二者相辅相成与彼此制约的内在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互动性,就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明确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互动原理的实质,趋利避害,构建有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良性互动的国际经济政治体制,就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政治全球化是从全球化衍生出的一个符合逻辑和契合当今国际政治实际的命题。政治全球化一是意味着民主、自由、人权等观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同,二是意味着国际政治机制和国际组织在全球和地区的拓展,从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三是意味着协调与合作的增多,对抗和,中突的减少、从整体上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放任自流和混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民主化是社会政治民主在高等教育上的体现。高等教育民主化,无论是作为一种信仰或理想,还是作为一种制度或改革行动或过程,都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学术自由与宽容原则、自主与自治原则和民主参与原则。  相似文献   

6.
教学民主化,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出发,创设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并对教学自由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过程和状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相长。文本分别从四个方面谈谈语文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实施原则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对于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现在最流行的说法就是教师要当“平等中的首席”。那么什么是“平等中的首席”,怎样当好这个“平等中的首席”,的确需要好好地领会和把握。为此,我们在江西教育期刊网的“白鹿洞论坛”开展了这次网络沙龙活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与时代需要,不仅赋予自由、秩序、平等、效率四大古老的政治或法律价值范畴以鲜活的时代内涵,而且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领域中自由与秩序、平等与效率价值之内在统一性与冲突可能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以此为基础,邓小平提出了“秩序优先”与“平等至上”的政治价值选择原则。邓小平将生产力作为政治价值评判的客观标准,实现了价值与事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公共教育的平等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共教育理念、制度与教育现代化由国家建立公共的、普及的、世俗的教育制度既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是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主张。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由国家或地方公共权力机构负担公共学校教育;用义务教育保障教育机会的均等,实现教育普及。文艺复兴以来,新兴的资产阶级把现实的物质利益和迫切的政治需要上升为普遍的、理性化的“自由”、“平等”、“人权”,倡导“人人生而平等,生而自由”,并通过政治革命建立起了确认和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的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是“教育平等”、“教育自由”、“教育人性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和教育民主化进程要求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要求制订和实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体现多元文化教育要求的教育政策就是要重点解决族群之间多样性教育的共存、平等与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教育平等问题。当代我国教育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和寥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改变传统的教育政策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主权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质上说,主权国家与国际合作是国际社会形成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尊重主权是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的前提;主权的干预是国际合作中自身利益的可靠保障;同时,国际合作必然对主权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这也是主权自身作用的结果;国际合作既是主权国家的法律权利,也是其法律义务。然而,在国际合作中,我们既要反对个别国家借此干预别国内政,又要注重维护本国的主权安全。国际社会应坚持开展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组织的发展以及国际组织对国家事务介入的加深,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的权利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际组织中的大国作用、国家主权的让渡等等.但是由于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努力协调这些冲突.寻求国际组织中各成员的平等关系,以及国际组织成员国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这些协调使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当前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不仅与反霸战略思想一脉相承,而且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本质上的共性和逻辑上的联系性.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为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造就了一个有利的国际氛围.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面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争取国际大多数,促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国家破产法则是指由于主权国家负债过多而无力偿还或出现无力偿还的危险时,为了保护债务国和债权人的利益并促使债务国和债权人之间迅速和有序地达成平等的债务重组协议,以促进债务国经济复苏、防止债务危机扩大并最终解决债务危机的一种国际法律制度。国家破产主要有两种机制:契约机制和司法机制。主权债务的司法化是国家主权债务重组的发展方向。然而,短时间内要实现主权债务重组的司法化却阻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冲突与合作: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基本特征是拥有主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不允许自身的权威受到挑战。但是,这种状况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社会行为体出现,并以日益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其他国际政治行为体,包括国家行为体。于是,国际社会就不可避免地构成一对矛盾: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矛盾。这对矛盾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干预显得与众不同。一方面非政府组织是作为国家的对立物出现,也就是说非政府组织是政府失灵的产物,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常常借助国家而运转;国家一方面并不喜欢非政府组织的指指画画,另一方面还是默认非政府组织的存在,甚至有时借助非政府组织达到政府的目的。双方既冲突又合作,构成了国际政治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政府主导的民主的推进将始终面临各种矛盾。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民主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的演化是历史规律的反映,民主不可逾越规律之上。中国特色民主化之前进尤其引以为戒。民族文化的认同,铸就了中华文明延续的奇迹。这一语境下,中国模式民主的成长受到生物基因演化、家本位的世界观、地理环境因素、各种社会规范、民主意识的多重影响。我国民主化目标的实现应从战略高度兼收并蓄,从文化主义达到民族国家的认同,理性对待民主基本的议题,党内民主宜吸纳社会营养,回应发展观念的流变,协调不同社会规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干涉主义"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一种以捍卫人道主义为名,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和行径。"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权高于主权",其目的是在全世界维护和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建立由西方主宰的世界秩序。由于"新干涉主义"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破坏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粗暴践踏别国主权,因而遭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以前,主权国家通过实施隔离与检疫措施,建设国内公共卫生体系来抗击传染病的侵袭。之后,国际社会则通过寻求国际卫生合作,构建传染病的国际治理机制以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但该体制存在严重缺陷,不能适应传染病全球化的新发展,必须对其不断完善,建立全球卫生治理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确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体系。该体系依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定欧洲尤其是东欧地区的政治边界,希望建立一个和平与稳定的新秩序。然而,这种做法最终失败了,它不仅没有缓和东欧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还导致该地区国际关系的紧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witnessed three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trend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emocratic stat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s in light of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millennium.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addressed educational change in relation to either globalization or democratization, but little has been said about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all three processes. In view of recent educational reform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examines the local nature of education policy in a globalized age. It challenges those globalization theories which minimize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exaggerate the power of globalization over local factors. In particular, it explores how the governments of these two Chinese societies have employed democratization to generate and legitimate reform proposals and have use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justify educational reforms. The study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 of these processes, including tensions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concerns in educational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