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那么,汉代的六博有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的博法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从文献资料和前面所引考古资料的分析,汉代的六博,大致可有两大类型,即投箸的博和投箸的博。另外,还出现了一类博的变种——塞。关于投箸的博,主要有三种,即投二箸的博、投六箸的博和投八箸的博。但汉代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2.
在两千年前曾风靡于战国和秦汉两代的六博,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鲜为人知了。但由于它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致今天的许多风俗史、棋类史、游戏史、体育史,包括赌博史等仍将它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六博是一种掷骰行棋的博戏,出现的历史要比象棋古老得多,大约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了。到了战国时期已相当流行。及至秦汉,它已经成为宫廷和民间喜闻乐见的盘上游戏之一。汉代以后,六博仍然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随着其在不同时期的流行“演出”了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成为中国古代以“伏机运”为特点的重要博戏之一。近年来,不少涉及六博的文章和著作或详或略,但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也出现了许多错误分析。本文在参阅了大量文  相似文献   

3.
博塞是我国古老的一项棋艺活动,由于时代久远,资料严重缺少,遗存的也十分零乱。我们仅能根据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结合多种学科,对六博、塞戏、博局占、规矩纹等的记载进行深入探究,对彼此龃鼯,难以统一的论述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求得对古代的博戏文化有更清楚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史记·苏秦传》曾记载齐国都城临淄的体育娱乐活动:“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秦汉时,六博仍是当时宫廷和民间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所谓六博?如何博法?对于广大青年读者来说是不大了解的。本文向你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分析六博的形制、棋子、棋局及其行棋之道,并探讨其与占卜、射猎、投壶等的关系,发现六博并非仅限于一种形式,而是多样化的,随着时代不同而发展变化的。对六博的多元形式逐一进行研究可使我们对古代六博这项游艺活动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为“博弈”的演变提供更为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王长启  陈红玲 《收藏》2009,(10):120-121
咸阳市有位农户家藏一石棋盘,高4厘米,长38厘米,宽37.8N米,近正方形,盘面光洁,上阴刻棋盘纹。棋盘中心为一正方形,每边正中各刻一“T”字,对应的棋盘边框各有一“L”形,中心正方形角外又刻似花瓣的纹点,对应的边框角各刻“L”形。  相似文献   

7.
七、棋道人和《自出洞来无敌手》我国古代有本全局谱叫《自出洞来无敌手》(山东邵次明曾刊印过),题纯阳道人撰,也有题“齐道人”,其实一个意思,均为“棋道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时代,据宋·姚宽《西溪丛语》记载:  相似文献   

8.
八、棋友与战友南宋末年,江西吉安一带象棋很盛行。吉安,是南宋末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的战友刘洙的故乡。文天祥、刘洙、肖耕山及周子善等人,从少年时期起就是棋友,其中刘洙还是与文天祥站在一个战壕里反抗元军入侵的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9.
(一) 事林广记《事林广记》象棋谱,南宋陈元靓辑。陈元靓。南宋西颖人。他是个有名的博学者。先辑有《博闻录》和《岁时广记》;后编《事林广记》,成书时间约为绍定(1228年)之后。《事林广记》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象棋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十、宋代的象棋谱我国古代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其中书、画靠真迹流传,而琴、棋只能据谱而考。象棋谱是象棋艺术的记录和研究成果,也是象棋艺术水平的一种反映。象棋谱的产生,说明象棋艺术的深入发展,象棋已不是玩过就算的单纯娱乐,而是须要把它记录和介绍出来,作进一步研究的资料。我国古代象棋谱的出现,如果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拳击运动形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古代武艺活动中徒手的拳脚肢体的运用是古代拳击形式发展的重要源泉.徒手技击在发展中形成了颇具后世拳击特点的武艺形式,并在演化过程中为后来拳击运动的成熟和发展起较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近代西方拳击运动的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拳击运动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洛阳周代大型车马坑研究,揭示车马在我国古代军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车马运动的渊源和发展.研究发现:我国周代车马运动就获高度发展;后来车马运动的军用功能减弱,体育与娱乐功能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助史籍对"梨花枪"的功能及其演变的考证,研究认为:(1)梨花枪是属火枪中的一种,但并不代表是李全或杨妙真擅长使用的兵器;(2)李全和杨妙真所统领的军队,在南宋时期已经拥有这种多功能武器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法,尤其是火药的配制;(3)该时期"长枪"的操练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套路,形成"杨氏"风格,并流传到民间;(4)"梨花枪"因长枪挂"梨花筒"而得其名,之所以称为"杨氏"枪法,则体现出后人对杨妙真这位女中豪杰的敬仰与缅怀。  相似文献   

14.
壮族抛绣球从古老的军事、狩猎活动演变成完全意义上的体育文化项目,经历了军事、婚恋、娱乐、竞技等多种文化形式,这些不同时期的文化载体反映了壮族民众多彩的生活存在与历史演进,也从文化的视角揭示了民间、民俗活动演化为体育运动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西方武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古代中西方武文化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析两者差异性的根源,为中国特色武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先秦时期的尚武精神为中西方武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中西方武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开始显现;秦汉以后,两种不同特征的武文化体系逐渐成熟,并沿着各自方向发展.西方武文化依然沿袭体育与军事结合的发展道路,而中国的武文化则走上了多层次的民族化发展道路.西方的武文化呈现出单一性发展特征,中国的武文化则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时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数字化时代传播之路,并有效地实现其社会功能,运用传播学、文化学和历史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征系统的历史进行梳理,对发展趋势进行解析,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表征系统经历了口传文化阶段、印刷文化阶段和电子文化阶段;其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表征载体将由以印刷媒介为主向以数字媒介为主过渡,表征形式由以真实再现为主向虚拟实在为主过渡,在表征功能上突出娱乐性,在推广开发上更加注重视觉形象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射柳是我国古代北方(特则是东北)民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具有游乐、礼仪、武事和民俗功能。始于契丹,辽时成为瑟瑟仪的主要内容;北宋与辽对敌,以躤柳损辱辽人;金时成为拜天礼仪,传人北京地区;元、明有了若干变化,满清则成为一项求福活动。先后出现了蹄(音乍)柳、截柳、射柳、扎柳、(?)柳、剪柳、搓柳、斮柳、走骠骑、射葫芦等名目,形成一种特殊内含的射柳文化系列。  相似文献   

18.
荷马时代是古希腊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转折时期,它折射出古希腊人对于自然、社会、文化、政治、宗教、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思考,是古希腊一切理性与思想的开端.从荷马时代这一视角去探寻古希腊体育思想的根源,追溯曾经辉煌的文明带给人类的体育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