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后面都给了一些词语注释。这些注释,的确能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进而揣摩文意的作用。对于这些已给注释的词语,教师固然不必再一一讲出,然而仔细研究一下,仍有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即: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实际能力,分清主次,把关键的词语挑选出来,指给学生,并把它讲清讲透。例如,《风景谈》一文十分贴切,恰当地运用了一些成语。这些成语,课文大都给了注释,但有的仍嫌简约。根据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的教材不管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课本,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或课文前有预习(阅读或自读)提示下有注释,或单元前有单元说明下有较详尽的注释,还有一些课文后面附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知识。这些说明、提示、注释、小知识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师和学生最容易忽视、最经济的课程资源。如果能用足用活这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其“工具”的作用,对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词意、句意、文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课文注释功能简说黑龙江/李健海课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阅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文注释的作用,可增长百科知识,掌握足够的字词,提高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一、题目注释它的注释内容有:指明课文出处,解释题目中有关词语,说明编辑对原文是否有所删...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考察学生是否认真研读经典原著……能否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可见课文注释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帮手,也是课文中的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详略,关涉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的条数的多少,一是它的解说的繁简。一般地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每篇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便利。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用怎么翻阅字典、辞典就能够约略地读懂课文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节省许多解释词语的时间,用来从事课文的其  相似文献   

6.
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二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语。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准确理解词语意义,有一个理论问题不应忽视:要注重区分词语的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中学语文教材中,对一些词语的意义作了注释,这些注释一般是教师进行词语教学时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尝试着进行了以下几训练: 一、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阅读。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 低年级课文插图较多,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并使课文的重点表象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8.
贺生杰 《青海教育》2006,(11):26-26
学生一般不注意课文的注释,有的甚至不喜欢读课文的注释。他们觉得注释枯燥无味,不感兴趣。其实,课本上的注释能给予我们相当丰富的知识。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读懂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一些难点,而且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课文中没有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入门的钥匙,自学的良师  相似文献   

9.
周玉明 《湖南教育》2005,(19):34-34
一、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独立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教材中包含艰深晦涩词语较少的课文,特别是“自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正文前面的“阅读指导”、正文后面的“知识短文”“图画说明”“注释”及课后“练习题”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二、主要教学步骤:1、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导入,接着用抢答法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写作目的、结构层次……)2.学生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相互讨论,然后在全班质疑问难,教师借此机会落实下列词语。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然而课文中的注释存在着不妥当的地方,影响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里面《劝学(节选)》一文就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利用训诂学知识方法分析这两处注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探讨中学文言文注释存在的两个弊病。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     
《中学文科》2008,(10):31-44
课标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13.
曾岚 《云南教育》2007,(11S):26-27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陕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抓住三类词语,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寻幽探胜,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抓住似同实异而课本无注释的词语,引导学生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 文言课文有些极为常见的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课本往往没有注释.因为构成这些词语的“都是很容易的字,每人都认识它,由于太熟悉了,所以古今的不同就容易忽略,容易放过.”(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这些字往往误解.这既向我们提出了辨析这些词语的必要性,也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提供了用武之地.例如,初中《语  相似文献   

15.
《为学》作为议论文的典范之作,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讲读课文,由于此篇系文言议论文,除给词语作注释说明外,关于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及写作技巧涉及甚少,有语焉不详之憾,比如作者介绍:“彭端淑,清朝人。”1995年我所承担的古籍整理项目《彭端淑诗文注》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后,接连收到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的来信,要求详细介绍作者和《为学》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技巧,以便于对本文的讲解,并给学生提供课文外的一些必要的知识。为应请求,笔者不揣谫陋,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16.
张玉蓉 《语文天地》2009,(11):58-59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汉语知识.一般编排在一个单元后面或附录中。学生掌握好汉语知识,对学习课文、练习作文以及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目前的汉语知识教学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是有些老师对汉语知识的实用性认识不够.认为“教”与“不教”一个样.因而碰到汉语知识.要么走马观花匆匆带过.要么熟视无睹只字不提:二是有些老师虽然认识到汉语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初三英语课本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内容生动的阅读课文。这些阅读材料囊括了本单元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会复述。通过复述,既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有的词语句型等知识,又能锻炼说的能力。复述不同于背诵,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将课文口述出来,对于初中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应用英语思维使复述课文较顺利地进行,我在教学中采用如下一些常用方法:一、课文分段法将课文按内容分段,每段(必要的话)再分几个层次,其大意用关键词语(主要是动词词组〕列出,进行缩简加工,使学生易于用…  相似文献   

18.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课文都配备了插图.这些插图色彩艳丽,生动形象,它们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拼音、认识汉字,还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课文的内容.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文本插图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储存、积累语言、知识的需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等意识和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编写说明”里也明确提出:“课文后面的练习突出了朗读、背诵、写字和读抄词语等内容……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抓住重点词语背诵有的课文,主要是围绕几个重要的词语来描述,在背诵时,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帮助记忆,学生背起课文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如《欢庆》一文,可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小朋友们立即就看出,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等在欢庆国庆时呈现出的不同景象。于是,学生只要记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很快就把课文记住了。二、创设情景背诵为了降低学生背诵课文时的难度,在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创设情景背诵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也就是利用实物展示法或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