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烈初 《收藏界》2011,(2):80-83
我从小爱好书画,没齿不衰。近二十年来,往往写些有关书画的文章。文章有个准则,即:力戒陈言滥调,人云亦云;务求匠心独运,语出新意。写好文章,谈何容易。有个科举时代的笑话:妻子见丈夫写文章愁眉苦脸,问道:"难道男人写文章,比女人生孩子还难吗?"  相似文献   

2.
李烈初 《收藏界》2011,(6):96-98
挖空心思的吉祥画早年的中式民宅,都有中堂间,作为会客、议事、拜神、祭祖之用。屋间多的,还建有前厅后堂。厅堂里都悬挂书画,往往是中间一幅大画,两边悬挂对联,这种大画,就叫"中堂"。前些年,金华文物地摊上,发现一对木雕贴金的小狮子,头、尾翘起,背部凹而平。  相似文献   

3.
李烈初 《收藏界》2011,(9):95-97
"蒲邋遢"受糟蹋清末著名书画家蒲华(1832-1911年),字作英、竹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咸丰三年(1853年)考取秀才,耽吟咏,嗜书画。早年学王画于同邑周闲,后追青藤(徐渭)、白阳(陈淳)、子久(黄公望)、仲圭(吴镇),下笔有奇气。工山水、花卉,最喜画竹,人称"蒲竹"。  相似文献   

4.
李烈初 《收藏界》2011,(7):102-105
喜见宋隨又一遗作明朝初期,书法家首推宋璲、宋克、宋广,号称"三宋"。宋璲(1344-1380年),字中珩,浙江浦江人,工诗文,善书,小篆为明朝第一,草书也名重一时。宋璲是明朝"开国文臣"宋濂  相似文献   

5.
李烈初 《收藏界》2011,(3):79-82
吴之的"黑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文学艺术界来说确是一场空前浩劫,因为任何作品都可以"批判"为"大毒草",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呀!我曾在一篇短篇小说的开头写了句:"太阳火猛,晒得路畔的小草都搭拉着脑袋。"  相似文献   

6.
李烈初 《收藏界》2011,(8):89-90
壁画、木版画里的杰作汉、魏、两晋,乃至南北朝的著名画家,大多是画壁画的。东晋时,京都建康(南京)筹建瓦棺寺,募集捐款,士大夫捐款没有超过十万钱的,独有青年画家顾恺之(346-407年)认捐一百万。  相似文献   

7.
李烈初 《收藏界》2011,(5):106-107
这是翁同的画吗?近见拍卖市场有一幅清翁同的山水画(图27),近景作山坡一角,茅庐一座,拥庐有松、竹、梅多株,一太湖石兀立树旁,主人端坐榻上,戴风兜帽,拥着炉火,旁一人,似侍者。中景简笔画隔溪山坡、水口,点簇杂树。远景一峰突兀。右上角题诗:"十年宰相寻常事,难得幽居静不哗。好共一炉煨芋火,岁寒抱膝对梅花。辛丑腊月五日山中,瓶叟翁同。"翁同(1830-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  相似文献   

8.
朱浩云 《收藏》2012,(5):30-36
三年前,浙江永康一名企业家、书画收藏家钱先生邀我看他的藏品,确是洋洋大观。如八大山人画册,以5000万元直接从美国王方宇遗属处购得,但其中如王铎、傅山等作品,疑是新造赝本,但据说均经北京大专家鉴定是真。我觉得之所以误鉴,是因为大专家忽略了一个“岁月留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吕友者 《收藏》2011,(8):67-70
在大多数人眼中,黄宾虹(1865-1955年)是作为一名山水画大师而著称,然对于作为收藏家、社会活动家的黄宾虹,却少有人提及。事实上,黄氏一生都非常注重对古玩的收藏,古玩鉴藏对于黄氏的绘画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烈初 《收藏》2001,(8):32-35
人以书传,书以人传。人以书传,是因为他字写得好,成了书法家,传了名;书以人传,是因为他是名人,即使字写得不很好,也被人重视、收藏、流传。现在,连大汉奸汪精卫、郑孝胥的字也已拍出大价钱了。  相似文献   

11.
大海 《收藏界》2010,(4):123-123
2003年2月,《收藏界》创刊刚满一周年,开局尚好,又逢被中国收藏家协会确定为会刊。在媒体如林、弱肉强食的博弈中,新生的《收藏界》能与同仁共争天下,并取得一席之地,实属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2.
李烈初 《收藏》2012,(9):30-38
三年前,浙江永康一名企业家、书画收藏家钱先生邀我看他的藏品,确是洋洋大观。如八大山人画册,以5000万元直接从美国王方宇遗属处购得,但其中如王铎、傅山等作品,疑是新造赝本,但据说均经北京大专家鉴定是真。我觉得之所以误鉴,是因为大专家忽略了一个"岁月留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楚杰 《收藏》2007,(4):81-81
当前书画市场异常火爆,从事书画收藏的人士也越来越多,因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既怕潮湿又忌干燥,时间久了很容易受蚀、破损,与其他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因此如何做好书画收藏是藏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海  宋路霞 《收藏》2008,(6):149-153
张葱玉(名珩,字葱玉,又字希逸,1914-1963年)是张石铭的孙子,张乃骅的儿子,张家第三代著名收藏家,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名扬天下,也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他跟他的祖父、叔祖、父亲及叔父一样,一生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5.
李烈初 《收藏》2001,(6):8-10
何谓“浅谈”?“浅谈”者,“概说”也,相对“钩沉”而言。  相似文献   

16.
李烈初 《收藏》2009,(11):60-65
编辑部约我写鉴定书画的稿子,我有些惶恐。一则自己水平低,讲不出真知灼见;二则容易得罪人,即得罪造假的人,乃至边造假边做介绍文章的人。想来想去,还是低调一点,写点陈年往事,好在造假的技法足为今之收藏书画者鉴。  相似文献   

17.
李烈初 《收藏》2011,(10):112-113
收藏书画的目的,因人而异。有的人把书画作为财富的标志,贮之箱箧,洋洋得意。有的人把书画作为生财之道,随时注意市场行情,购进抛出,从中牟利。更有的人把小名家的书画改头换面,"变"为大名家的作品,甚至编造故事,自撰文章,通过报刊"镀金",然后大捞一把。  相似文献   

18.
李烈初 《收藏》2001,(7):13-16
书画有一定的格局。幅子高若干、宽若干,有一定的比例;画面占多大,何处题诗落款,押角印盖在哪里,都是有讲究的。我年轻时,买了一幅清邹一桂的菊花轴,难辨真假,请教杭州老一辈鉴藏家叶梦庚先生。他告诉我,这是小名家的作品。原来的幅子还要长,有人把上面的题款裁掉了,妄添上邹一桂的题款。他说:“你看这题款多么局促,绝非大家风范。”此后,我很注意书画的格局。当然,有的书法家信手写去,后面的字挤不下了,就临时改为小字。王铎、于右任都有这种情况。溥儒这个“旧王孙”的气魄特别大,我藏有一幅他解放前写给杭州《东南日报》主笔刘湘女的字,落款“溥儒”2字,比正文还大。  相似文献   

19.
李烈初 《收藏》2011,(6):116-117
书画收藏因人而异。如有人专收梅花,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陈叔通,就收藏了100幅名家梅花,其中一幅郑板桥画的梅花,上有作者自题"一生从未画梅花",是绝无仅有的孤本;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的高野侯,收藏了500幅名家梅花,榜所居为“五百本梅花精舍”。  相似文献   

20.
李烈初 《收藏》2009,(12):62-65
王震的《欢天喜地》 近代王震好画人物画。王震(1867~1938年),字一亭,别署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寄居上海。工书画,于花果、鸟兽、人物无所不能。由于他信佛,多画佛像和神话传说人物,1994年上海朵云轩拍卖的书画作品中,有一幅王震画的《欢天喜地》(图13),画得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