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07,(5):183-183
位于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四楼的“闲庭”,是中国顶级文房雅玩情景店,主要以“名材”、“限量”和“唯一”、“唯美”的标准与理念,力推顶级文房雅玩。“闲庭”积藏者十年心血,收世间珍稀于庭中。方寸之间,鼓掌之中,案台之上,把玩摩挲,闲中得乐。  相似文献   

2.
孙志强 《收藏》2009,(6):114-114
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古人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压书,久而久之,这些器物就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相似文献   

3.
季江生 《收藏界》2010,(4):81-82
说起紫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紫砂茶具。其实除茶具之外.宜兴产的其他紫砂器物,如碗、碟、罐、盂、盆、洗等也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水洗是文房清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浣笔之器皿,故也称笔洗。水洗的使用早在宋代就极为流行,汝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均有烧制。与宋代名窑瓷质水洗相比,紫砂水洗的起步较晚,是一枝晚开的奇葩,产生于明代晚期。我们见到的最早的紫砂洗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宜均灰蓝海螺洗,其次是收藏在上博的陈鸣远款紫砂栗子形水洗。  相似文献   

5.
许丽丽 《收藏界》2010,(12):115-117
笔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既可使用,又可观赏。"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山房春事》诗句中提到的笔床,即是笔筒的前身。笔筒的真正兴起是在明代中晚期,文人案头设置笔筒,风靡天下。到了清代,笔筒的制作工艺更为讲究,种类之丰富、制作之精致、造型之奇巧,均可称冠于世。  相似文献   

6.
毛宪民 《收藏》2009,(3):168-169
2008年10月,笔者赴宜兴走访了著名紫砂陶艺艺术家顾惠君。他留给我的印象是稳重谦逊,言谈中透出艺术家的灵气。令我钦佩和赞叹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在2002年破格珍藏了顾先生的3件传世珍品,这是故宫博物院对民间收藏紫砂陶艺品史无前例的创举。  相似文献   

7.
黄健亮 《收藏》2009,(8):93-98
台湾居民以自福建、广东的移入者为大宗。闽粤素为工夫茶区,历来有品饮工夫茶的风俗。工夫茶移入台湾后泡法及器具被简化,农闲之余,老幼成聚稻埕,泡茶社交共话桑麻,俗谓“老人茶”。  相似文献   

8.
袁水清  华慈祥 《收藏》2013,(6):98-107
文玩,即文房用具,具体指"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雅器。其中作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之后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宝"则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陶紫金 《收藏界》2011,(7):57-61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这段历史中遗留至今的各种器物已成收藏热门,其中宜兴紫砂文革壶因泥质优良、色泽纯正、工艺规范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与厚爱。纵观文革制壶史,文革初期的1966年,民间工艺瑰宝紫砂壶被批为"封资修"的黑货,整体制壶业一落千丈。除了  相似文献   

10.
朱有仪 《收藏》2012,(1):86-91
"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出的一种虚拟动物,被尊为万兽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说文》中认为: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多种动物之所长的神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真实的,唯有龙是虚拟的。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龙的影子几...  相似文献   

11.
徐平 《收藏》2007,(8):128-129
2006年6月3日上午9时30分,中国嘉德2006春季拍卖会“翦凇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此次专拍是继2003年秋季“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文房器具拍卖空前成功后的又一重点专拍,囊括竹雕、犀角、砚台、漆器、铜器、紫檀、黄花梨等各类文房名品将近120件。  相似文献   

12.
老叟 《收藏界》2010,(7):58-59
国人爱竹,由来已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竹子既为“三友”之一,又是“四君子”之一,是古今文人最喜爱的绘画咏诗雕刻的题材。竹子清秀挺直,无牡丹之富贵,无青松之雄伟,无桃李之娇艳。可是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柏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代表了文人雅士的思想品格。自古就有许多文人雅士喜爱竹,宋代苏东坡写有许多首咏竹诗,其《干潜僧绿筠轩》最为脍炙人口:“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爱竹、画竹,在《题竹》中说:“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相似文献   

13.
韩涧明 《收藏》2009,(7):171-171
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文房名曰“老学庵”,蒲松龄文房称为“聊斋”,而“三顾茅庐”中的“茅庐”正是诸葛亮的文房之名。文房自古就表达着中国文化的儒雅,因此而传承于吐,延绵不衰。  相似文献   

14.
秋实 《集邮博览》2011,(6):67-67
在整理、欣赏收藏的实寄封时,常常会发现以前的疏忽之处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是一枚邮戳模糊的美国实寄封,几次想清理,但还是留下了。前几天认真、仔细察看,才知是一枚非常有趣的南极实寄封。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4,(10):140-145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英杰,后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出身贫寒,苦学自励,后拜齐白石为师习花鸟绘画。广泛吸取八大山人等前辈技法,其作品清新秀雅,中晚年后笔墨酣畅淋漓,常作巨幅通屏,气势博大。李苫禅的成就在于花鸟大写意绘画艺术上不受传统所限,独树一帜。齐白石曾赠李苦禅诗云:"苦禅学吾不似吾""苦禅不为(不造假画)真吾徒。"这既说明了李苦禅的人品出众,也点出了李苦禅绘画艺术的成功之法。  相似文献   

16.
王志军 《收藏》2014,(4):122-127
1949年以后,徐悲鸿、齐白石的先后谢世,张大千的远行,标志着中国美术界一个时代的结柬,当代美术的时代开始。从1949年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的近40年间,中国画坛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也涌现出不少杰出画家,创造了难以磨灭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王志军 《收藏》2014,(1):120-123
2012年春拍中的一幅齐白石《松鹰图》和篆书对联拍岀了4.255亿元的天价,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成交价纪录,市场理性地接纳了它。在通胀迅猛的今天,拍卖市场中前来投机、保值的各路资本诸侯蜂拥而至,拍卖公司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一家拍卖公司或主动、或被动地要争当"老大",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独占这个领域的顶峰。业内人士应该注意到齐白石这组书画作品的用途,是"人民艺术家"居然给"人民公敌"画的寿礼,这在以前是不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6,(9):190-190
藏品背景介绍:湖南省桂阳县泗洲乡陈家村,距桂阳县城约60公里。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人多地少,文化经济均不发达。但村民不甘落后,发奋读书,出了不少官宦商人,明清以来,村民求学致仕蔚然成风。19世纪中叶,先辈族人陈士杰得清朝名臣曾国藩赏识,出任其高级幕僚,在曾的官宦生涯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静 《收藏》2012,(10):38-41
扇分为团扇和折扇两大体系。团扇历史最为悠久,在团扇上写字绘画始于三国,明中期折扇盛行后,团扇趋于没落。折扇,古称折叠扇,相传自宋代开始由朝鲜传入我国,明永乐时进口大量的朝鲜折扇。据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式两面,与今折叠扇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这是古代文献所见宋代...  相似文献   

20.
李毅民  吕俊杰 《收藏》2011,(5):120-123
文人梦境 尚武情怀 吴越之地,山灵水秀,太湖烟雨,渔舟溪岸。 吴越之地人文荟萃,是文人气息最浓厚的地方。特有的文脉,自古以来熏陶着每一个吴越士子,尊崇文人的传统修养,形成文雅灵秀的风韵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