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江初昕 《收藏界》2011,(12):81-81
几年前,我在一个收破烂的人手中发现这枚铜币,如获至宝,并一直保存至今。这枚铜币为红铜铸造。  相似文献   

2.
周传芳 《收藏》2001,(7):66-66
流通纪念币是我国对非贵金属纪念币的统称,其实我国发行的纪念币并非全都可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从1980年开始,至1984年停止,一共发行了5套11枚新中国非流通纪念铜币。这5套11枚非流通纪念铜币,材质均为铜锌合金(铜70% 锌30%),面值1元。发行时,人民银行大部分精装发向国外,国内留存数量寥寥无几。这类纪念币1984年停止发行,它的升值功能却没有停止,现每枚平均升值率已超过了400倍。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会继续攀升。非流通纪念铜币极具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已成为钱币收藏家、爱好者追求的热门品种。为使大家了解鉴赏这5套11枚新中国非流通纪念铜币,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珍贵的邮票,莫过于"红印花小一元",这是人尽皆知的。但另有一枚中国早期邮票,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价格与"红印花小一元"旗鼓相当。然而这枚票在中国大陆却很少被人提到,知道它的人太少了。它  相似文献   

4.
师文涛 《收藏》2021,(3):55-55
在近期一个钱币拍卖平台的直播中,我看到一枚心仪已久的黄铜质大清铜币中心“滇”二十文铜元(见图),虽然价高,但机不可失,遂将其购下。至此,终于得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藏品。回想我初涉泉河时,转遍县城所有书店,终于寻觅到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目录》和《中国铜元目录》。  相似文献   

5.
冯飞龙 《收藏》2007,(11):123-123
“光绪通宝山东壹文”机制黄铜币,早在60年前就被泉界誉为一文铜币之王一。据说,“山东壹文”与美国1913年自由女神5分镍币的存的其中一枚,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相似文献   

7.
邹大牧 《收藏》2008,(7):116-117
2006年春季我国北方某大拍卖行拍出了一枚“张像陆海军大元帅民国十五年纪念”一元(英文)金样币,成交价高达人民币319万元。笔者现对这枚张像金样币进行验鉴论证看看它是否为正经的历史货币,现将这一验鉴论证过程述略如下。  相似文献   

8.
鲁阳 《收藏》2008,(7):121-121
笔者集藏铜元多年,藏品中有一枚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二十文阳文“宁”铜元,颇为珍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史料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南银铜元总局”更名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是时所制造的大清铜币主要以“当制钱十文”为主,其中心阴文“宁”版式多于阳文“宁”,而“当制钱二十文”阳文“宁”铜元则极为少见。其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铜币”,中心有一阳文“宁”字,圈外两侧为“户部”,上缘满文左右有干支纪年“丙午”二字,下缘为右读“当制钱二十文”。  相似文献   

9.
集簸铜币的钱币爱好者都知道"狮球币"是四川的特有品牌。笔者喜爱古钱币集藏,十几午前在家乡古镇一老者手中觅得一枚"狮球币"(如图)。是币奇特而别敛,难得一见。以手中的实物及相关资料得知,"狮球币"为成都造  相似文献   

10.
冯飞龙 《收藏》2007,(2):115-115
2006年6月5日,中国嘉德举办马定祥收藏中国历代钱币拍卖专场,其中有一枚宜统已西中心“汴”一文英铜试铸样币(见图),以68.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目前中国近代机制铜币单位价格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1.
我在集藏的铜元中,有一枚铸有三面旗的铜元。该铜元钱面内圈钤上下右左对读式"中华元宝"四个字,外圈上钤"福建铜币厂造",下钤"每枚当钱十文"的面值字,左右各有一个相同的五角花  相似文献   

12.
沈飞 《收藏》2015,(7):70-7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湖广总督张之洞鉴于广东铸造铜元颇有成效,而且获利丰厚,认为湖北亦"亟应仿照试办,以维圜法而便民用",指令湖北银元局试铸当十铜元,"先行铸造一百万枚,饬发宫钱局暂为试销"。这些铜元投入市场后,颇受民众欢迎,流通顺畅。翌年八月,张之洞又决定将原来的湖北铸钱局改建为铜币局,专门铸造铜元,银元局不再兼理铜元铸造事务;"此后铜币  相似文献   

13.
叶季戎 《收藏》2001,(3):56-57
中华邮政加盖票的文字误排 早在民国4年(1915),因新疆币值低落,邮政当局遂发行“限新省贴用”邮票一组,全组半分至一元,因限字左移,称为歪头。其中一元加盖误排为“限省新贴用”全张50枚中,仅有一枚,存世极少,称为“民国五珍”之一,是我国发现的首枚文字误排票。  相似文献   

14.
刘盛全 《收藏界》2011,(2):70-70
大凡收藏古钱币者,都一心向往集得"皇宋"九叠篆小平铜币一枚。因为将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万种古钱中,"皇宋"九叠篆仅为孤例,亦是历代泉藏家眼中的稀世珍品。"皇宋通宝"钱,是北宋第四代皇帝赵祯于公元1039年,也就是宝元二年开始铸造的钱币。  相似文献   

15.
陈立 《收藏》2008,(9):129-129
《收藏》2008年1期王兰生先生《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实寄封》一文读来十分亲切,因为我同样珍藏有一枚王先生所叙及的南极考察纪念封。所不同的是封的正面“中国南极考察1984·11”的文字为烫金且无钢印,背面为红色仿汉瓦当圆形“中国南极长城站印”(图1)。  相似文献   

16.
袁水清 《收藏》2008,(8):134-136
最早的新式机制铜元——清光绪元宝“广东一仙”“广东半仙”,红色政权最早发行的铜元——皖西北苏维埃银行和湘鄂西特区分行发行的1931年版铜币,最先铸造的面值最大的铜元——中华民国河南双旗伍百文铜币。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新政府在南京成立,并开始铸造民国铜币。开始,各地铸造的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等,面值一般为十文或当十,少量的有二十文或当二十面值的。后来,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面值越来越大,不仅出现了面值五十文或当五十、一百文或当一百的铜币,而且面值二百文或当二百的铜币也有出现,更有甚者,河南省还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铸造了民国期间面值最大的铜币——面值伍百文的铜币。  相似文献   

18.
凌雪  洛桑单增 《收藏》2011,(6):107-110
西藏铜币始铸于1909年,停铸于1953年,是地方流通货币种类之一。它的发行在西藏地区曾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不同时期西藏铜币上的文字及图案都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纹饰及其特点一方面展示了铜币设计者的理念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藏地区特殊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王际朝 《收藏》2009,(6):128-129
“启介”即“噶启介”简称,意即七分五厘币。“启介”铜币分为早期、后期两种,因后期铸造的“启介”铜币为花瓣形,故称花瓣形“启介”。币材质为紫铜、但在花瓣形“启介”铜币中也有稀少的黄铜质。由于较常见,故在国内外钱币目录中均有刊录  相似文献   

20.
刘盛全 《收藏界》2011,(5):89-89
笔者近日在一泉友处集得一枚"天佑通宝"背"■"铜币(如图),此币如此清晰,保存完好,从手上实物及相关资料得知:"天佑通宝"背""钱币,由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张士诚建立政权时所铸造的。张士诚乃泰州人,早年以贩盐为生,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时,盐民起义,聚数万之众。张士诚曾经接受元朝招安,被封为太尉,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时,派兵攻打红巾军,杀害了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