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国 《收藏界》2011,(5):91-91
早期辽钱,出土及传世均极为稀少,历来为古钱币收藏界所珍视。如"通行泉货"、"天赞通宝"、"天显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等。其中,"会同通宝"为孤品,成交价55万元。笔者经十余年苦苦寻求,现已集得其中的四枚,即:"天显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今借《收藏界》宝地予以展示,与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共赏。  相似文献   

2.
陈瑞海 《收藏界》2010,(5):84-84
"朝鲜通宝"存世多为小平钱,而大钱则尤为罕见。"朝鲜通宝"钱是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发动军事改变,废除原高丽国王及其国号,改国号为朝鲜,其后,朝鲜国世宗李祹于公元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平钱,至仁宗李宇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仍继续铸行"朝鲜通宝"钱,到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3年,始试铸当十大铜钱。  相似文献   

3.
梓荃 《收藏界》2011,(7):81-83
"开元通宝"是唐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铸,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影响了中  相似文献   

4.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103-103
爱新觉罗·玄烨,是大清王朝顺治皇帝的接班人。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享年69岁。"康熙通宝"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仿"顺治四式"满文钱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两大类。计22个铸钱局。  相似文献   

5.
刘盛全 《收藏界》2011,(5):89-89
笔者近日在一泉友处集得一枚"天佑通宝"背"■"铜币(如图),此币如此清晰,保存完好,从手上实物及相关资料得知:"天佑通宝"背""钱币,由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张士诚建立政权时所铸造的。张士诚乃泰州人,早年以贩盐为生,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时,盐民起义,聚数万之众。张士诚曾经接受元朝招安,被封为太尉,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时,派兵攻打红巾军,杀害了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后  相似文献   

6.
袁华惠 《收藏界》2012,(1):66-66
元代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奋起,农民起义运动风起云涌,形成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并铸造了各自的货币,其中有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韩林儿的"龙凤通宝",徐寿辉的"天启通宝"、"天定通宝",陈友谅的"大义通宝",朱元璋的"大中通宝"。这些钱币由于铸量不多,存世稀少,如今大多已成为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7.
黎凤歧 《收藏界》2011,(7):76-76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位二十五年(即公元1101-1125年),共用过六个年号,即位之初,使用的是"建中靖国"年号,仅一年时间,其间铸造过"建国通宝"、"靖国元宝"、"建中靖国"、"圣宋元宝"、"圣宋通宝"等五种钱币。除"圣宋元宝"  相似文献   

8.
黄明东 《收藏界》2011,(5):93-93
"雍正通宝",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始铸。在清代古钱中,"雍正通宝"数量较少,而且铸工精湛,钱文大多数为宋楷体,深受藏家喜爱。据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雍正通宝"珍品较少,除了几品雕母、牙样、折二以外(好像没发现母钱),只有甘肃宁夏局试铸的背"宁",  相似文献   

9.
邹桂山 《收藏界》2010,(10):77-77
有元一代的市场货币流通,采用交钞和铜钱并行的方法,因而在整个元代中金属币铸造较少,只有在早期武宗和后期顺帝至正两朝铸造了一定数量的“大元通宝”及“至正通宝”。至今市场上还能见到蒙文“大元通宝”和汉文“至正通宝”,其价格均不太高。  相似文献   

10.
周少华 《收藏界》2010,(9):81-81
近一时期,金代的"大定通宝"钱,不断地在一些刊物上显露其峥嵘,恐怕不是偶然现象。 如董大勇、徐信平两位先生的《珍稀钱币鉴赏与辨伪》第98页的"‘大定通宝'背上‘申'雕母钱";如《中国收藏·钱币》第6期第49页刊"大定通宝"一枚的彩照;如《收藏界》2010年第2期79页的"大定通宝背上‘酉'母钱";  相似文献   

11.
成日至 《收藏界》2011,(7):88-88
在明代各种版式的"天启通宝"方孔钱中,背文为"奉旨"的小平钱较为突出,主要原因为:一是这种古钱不仅是奉旨铸造的,而且还在背文上铸了"奉旨"二字,应为"天启通宝"的开炉钱;二是许多古钱虽然同样是奉旨铸造的,却都没有铸上"奉旨"二字的背文。所以,背文为"奉旨"的明代"天启通宝"  相似文献   

12.
陈瑞海 《收藏界》2010,(11):84-85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钱币,绝不仅限于少数钱家们著录的图谱所载之物,还有相当部分被遗漏,或可能永远不被人们所知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少新发现的币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这枚"金国通宝"钱就是其中一例。以前曾见到有"好事者"在网上把"金国通宝"列于"六辅元宝"和"天辅重宝"之前,与"收国通宝"、"收国重宝"并列,虽没有给出该钱图拓和实物图录,但实际情况表明,他是有道理的。笔者所持的这枚"金国通宝"银质大钱及其他相关钱币,皆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海泉 《收藏界》2011,(4):75-75
贵刊曾于2007年第7期(总第67期)刊载福建泉友兰金顺先生的一枚阔缘当十"朝鲜通宝"钱,它是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废除原高丽国王及其国号,改国号为朝鲜后由世宗李于公元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平钱,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收藏界》2011,(8):75-76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王朝,素有大唐盛世之美誉。唐朝初年继续使用隋"五铢"和其他杂钱,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高祖李渊废掉了"五铢"和其他杂钱,鼓铸和流通"开元通宝"。  相似文献   

15.
古币三品     
天雨 《收藏界》2011,(1):72-73
独具神韵的"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版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晨星,无需赘言。"  相似文献   

16.
叶柏光 《收藏界》2012,(10):76-77
中国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造了"大宋元宝"铜铁钱,为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之分。背幕有光背、纪年、纪监之别;纪年者有元、二、三之记,纪监者有汉、春、定、泉之载。同时期还铸有"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铜钱,钱文"大宋通宝"四字直读,瘦金体真书文  相似文献   

17.
刘盛会 《收藏界》2010,(5):82-83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了庆祝皇帝登极,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馈赠有关人士,以作纪念,其铸额极其有限。"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吉语钱币,是新皇和臣民的共同愿望,吉语祝辞,故得以用之。以取吉祥或以示庆贺。纵观是币(如图),正面书"光绪通宝"四字,读序为上下右左,以"回"纹图饰环绕币缘一周;背  相似文献   

18.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1):82-84
"康熙通宝"于康熙元年(1662年)由户部题准、宝泉局率先开铸,并颁令将铸成的"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铸钱局,依式样铸造与顺治钱并行于市。但为时不久,即颁令各省局停铸,只保留户部宝泉、江宁两局仍照旧设炉座鼓铸。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鞏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  相似文献   

19.
已丑 《收藏界》2011,(5):97-97
毫无疑问,这是一枚宝泉局"乾隆通宝"阔缘大样(图1),然而,它可不是普通的阔缘大样。第一,直径大于书载的阔缘大样。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1196页,有一品同局的阔缘大样,直径是27.5毫米,而本品直径为28毫米,再加上文字深峻的特点,本品有母钱的可能。第二,文字有别于常品。请看乾隆的"乾"字,第九笔和第十一笔是连在一起的,节省了一个笔画。再看通宝的繁体"宝"字,省  相似文献   

20.
陈婧莎 《收藏》2012,(2):104-105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曦永隆四年(942年)8月始铸"永隆通宝"大铁钱。该钱采用一钱一范一次性浇铸法,钱范是用木制模具压印而成。这些当年被遗弃于铸地的钱范,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辨,弥足珍贵(图1、图2)。发掘2002年4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福建省博物院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