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几乎成为了“杜诗学”中的一项定论。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杜甫的卒年进行了重新考察,不仅认为大历六年的秋天杜甫尚滞留于长沙,而且被历代杜诗研究者称之为“绝笔”的《风疾舟中》一诗的作年,乃在大历六年的秋冬之际。被《研究》一书作者语含讥讽的“则公之卒.大历六年仍嫌稍近,当迁延至大历七年春后矣”云云,其实是一种最接近杜甫卒年历史真实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杜甫《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的系年是有争议的。宋人黄鹤订为广德二年夏成都作。清人朱鹤龄认为是大历四年夏在荆门附近作。据考,均难以成立。根据对诗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色,以及通过“黄牛平驾浪”,“巫峡将之郡”句对李十四布行踪的考证,可以断定该诗是诗人于大历三年夏在夔州Xiang西草堂所写。  相似文献   

3.
《商颂》“宋诗说”导源于汉代今文三家诗,当时颇为流行。汉以后,三家诗日见沦亡,《商颂》“宋诗说”也渐隐晦。一直到清代乾嘉以后,由于古书辑佚工作的普遍开展,三家诗遗说重见于世。三家论《商颂》作年作者,以《鲁诗》遗说最详明:“宋襄公之时,修仁行义,欲为盟  相似文献   

4.
《江雨逢李龟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得最晚同时又是写得最好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大历五年(公元七七○年)。前人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论说:“少陵七绝,此为压卷。”这首诗涉及到的人物有三个。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著名的歌唱家,安史  相似文献   

5.
魏源的《诗古微》是清代今文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前人对于三家诗佚文、遗说的搜辑、考订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家诗和《毛诗》的异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诗古微》刊行后,历来为治经学者所重视。尽管由于门户之见,诸家对手《诗古微》的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魏源作《诗古微》是专主《齐》、《鲁》、《韩》三家诗而排斥《毛诗》。例如:梁启超谓魏源“《诗》主《齐》、《鲁》、《韩》”“而排斥毛、郑不遗余力。”(《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刘师培谓“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经学教科书》)章太炎谓“魏源作《诗古微》,全主三家”。(《经学略说》)马宗霍谓魏源“说《诗》斥《毛传》,宗三家”。(《中国经学史》)周予同谓魏源“著《诗古微》,攻击《毛传》及大、小《序》,而专主《齐》、《鲁》、《韩》三家”。(《经今古文学》) 笔者近年来对于魏源的生平、思想及《诗古微》作了一些研究,认为上述观点失之偏颇,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祈学者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6.
魏源的《诗古微》是清代今文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前人对于三家诗佚文、遗说的搜辑、考订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家诗和《毛诗》的异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诗古微》刊行后,历来为治经学者所重视。尽管由于门户之见,诸家对于《诗古微》的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魏源作《诗古微》是专主《齐》、《鲁》、《韩》三家诗而排斥《毛诗》。例如:梁启超谓魏源“《诗》主《齐》、《鲁》、(韩》”“而排斥毛、郑不遗余力。”(《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刘师培谓“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经学教科书》)章太炎谓“魏源作《诗古微》,全主三家”。(《经学略说》)马宗霍谓魏源“说《诗》斥《毛传》,宗三家”。(《中国经学史》)周予同谓魏源“著《诗古微》,攻击《毛传》及大、个《序》,而专主《齐》、《鲁》、《韩》三家”。(《经今古文学》) 笔者近年来对于魏源的生平、思想及《诗古微》作了一些研究,认为上述观点失之偏颇,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祈学者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 ,杜诗《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写于大历三年荆州。这是错误的。从该诗所言及的“西江”、“扬雄宅”、“长宁”、“夏日”并结合历史典籍来考证 ,该诗应写于永泰元年泸州。诗中的杨长宁与杜甫有一定的交往 ,与戴叔伦等颇熟。该诗是一首应酬诗 ,其写作技巧较为圆熟 ,是杜甫应酬诗中质量较高的一首  相似文献   

8.
杜甫《遣怀》诗中有“气酣登吹台”句,《全唐诗》夹注云:吹台一作文台。看来,《全唐诗》编者持二说并存的观点,且必有所本。此后杜诗的诸多注本、选本均不加考辨地沿袭了“登吹台”之说,笔者认为,应以“登文台”为是。《遣怀》诗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其时诗人在夔州。诗的首句“昔我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十七课杜甫的《阁夜》一诗,颈联后半句“夷歌数处起渔樵”,课本注解为“有好几个地方,渔人、樵夫们唱起了民歌。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教师教学用书》理解为“显示了地方风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首先,这样理解与整首诗的基调不符。该诗是作者于大历元年寓居夔州西阁时的感时伤世之作。首联“岁暮”二字有韶光易逝之感;“天涯”有自伤飘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历史背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是晚年之作,新版《唐诗三百首详注》认为,“这诗是大历五年(七七○年)杜甫逃难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时所作”。据考:大历四年四月间,潭州长沙县发生兵变,最初是兵马使臧玠杀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使崔瓘,后来沣州刺史杨子琳,道州刺史裴虬,衡州刺史杨济出军讨伐,这场小军阀的大混战,以他们互相仇杀开始,以屠戮人民告终。动荡翌年,遍野惨状依旧未尽。当时杜甫为生活所迫,飘泊水上,行踪不定;而李龟年也流落颠沛,穷困潦倒。他们都想不到自洛阳分别几十年后又在潭州相遇,感时抚事,无限叹惋。杜甫伤人自伤,因赋此诗。这与《读杜心解》编入此诗为晚年之作的年次不悖。书中引注:“朱氏编潭州诗内,在大历四五年间。”亦能佐证。 (二)关于“寻常见”和“几度闻”一说歧王李范病死于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年),崔九(即崔涤,唐玄宗赐名为澄)也死于  相似文献   

11.
王先谦的诗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弘扬三家《诗》,贬抑毛氏,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诗三家义集疏》中。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有“笙诗”声存诗逸、三家《诗》皆有古序和“美刺”。  相似文献   

12.
王先谦的诗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弘扬三家《诗》,贬抑毛氏,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诗三家义集疏》中。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有“笙诗”声存诗逸、三家《诗》皆有古序和“美刺”。  相似文献   

13.
唐代宗大历年间,有一批“以能诗齐名”的诗人,时人称之为“大历十才子”。但是,他们到底指哪十位诗人,亦即“大历十才子”的主名问题,历来有种种不同说法,有必要进行一番讨论。“大历十才子”之称,最早见于中唐人姚合的唐诗选本《极玄集》,该书李端小传云: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选入了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该诗是“诗圣”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登楼咏怀诗,曾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诗人与世长辞的前一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这一年,杜甫携家眷由夔州出峡,沿江经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江湘一带,并在暮冬时节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赋此诗.  相似文献   

15.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了由盛而衰的剧变,也给唐代诗歌划出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轨迹。严羽据此把这一阶段的唐诗分为“盛唐体”和“大历体”,并注明“大历体”即“大历十才子之诗”。本文根据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实践,并结合代表大历年间诗歌风尚的《中兴间气集》的选录标准,具体考察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倾向,为进一步探讨大历诗风的演变提供逻辑性、实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了由盛而衰的剧变,也给唐代诗歌划出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轨迹。严羽据此把这一阶段的唐诗分为“盛唐体”和“大历体”,并注明“大历体”即“大历十才子之诗”。本文根据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实践,并结合代表大历年间诗歌风尚的《中兴间气集》的选录标准,具体考察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倾向,为进一步探讨大历诗风的演变提供逻辑性、实证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诗题“偶作”《亥年残秋偶作》一诗是鲁迅先生的绝笔诗。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这首诗是在1935年12月5日,写给友人许寿裳的。在鲁迅先生六十一题、七十八首诗作中,此诗堪为压卷了。因之,一般的选家大都瞩目于这首诗。但是,几无例外,在题注中,都把“偶作”释为偶而或偶然之作。这种注释实际上是不  相似文献   

18.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是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一篇课文。笔者认为 ,《错误》是一首当代闺怨诗 ,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闺怨诗的传统 ,却又不落窠臼 ,独辟蹊径 ,令人耳目一新。诗中那位莲花般明艳的女子执着地等着远游的心上人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斯人独憔悴。自从有了游子的远游 ,就有了有情人的长别离。游子远游 ,经岁又经年 ,留下了空闺独守的女子。“相去万余里 ,会面安可知” ?等待是寂寞的 ,等待是漫长的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离愁别绪是文人歌咏的传统题材 ,《古诗十九首》里就有八首是…  相似文献   

19.
唐代刘商的代表作《胡笳十八拍》,当时就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但具体写作年代,文献无考。敦煌唐代写本告诉我们,诗乃他罢卢州合肥县令后所作。据此,则《胡笳十八拍》当写于大历四五年。  相似文献   

20.
一《诗·商颂》的作年作者,是一个久争未决的问题。汉代,今文三家诗都认为《商颂》出自春秋时期宋人之手,而古文毛诗却认为《商颂》是殷人颂祖致祭的诗歌。汉以后,毛诗独行于世,三家诗日渐沦亡,治《诗》者论及这个问题,多用毛诗说,连敢于疑古的宋代人,也犹如此。清代乾嘉以后,随着三家诗辑佚工作开展,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又热烈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