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产业集群供应链生态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环境行为理论,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生态合作影响因素的归纳总结,建立了产业集群供应链生态合作绩效关系模型,并开发了设计调查量表,对湖北省4家产业集群区域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运用SPSS17.0和AMOS7.0软件,探讨内部组织动力、外部环境压力、产业集群供应链生态合作与生态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组织动力和环境压力对产业集群供应链生态合作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通过产业集群供应链生态合作产生了较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研究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内部、外部网络进行梳理,并利用鱼骨图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出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将影响因素导入AHP模型中,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影响因素进行排名,找出关键影响因素,为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的因素层中,群内企业因素和公共管理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外部因素和智力支持影响较小;方案层中,生态产业集群的环境维持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循环理念排在第二,政府主导调控和产业选择分列第三和第四。因此,在生态产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中,要以系统思维为导向,着重做好群内企业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同时结合好资源输出效率和知识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综述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协同能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外部需求条件,基于此,从不同角度考虑电子商务对产业集群供应链的驱动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供应链的信息协同、增强企业间的信任合作、缩短市场响应时间、快速整合市场资源、促进集群供应链内企业间的协作和竞争。  相似文献   

4.
集群供应链是产业集群背景下新兴的供应链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对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了集群供应链中横向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企业特质。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共享成本、共享风险、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量,激励系数和惩罚系数7个企业特质的影响;降低共享成本和风险,提高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量,引进激励和惩罚机制能够提升集群供应链中企业选择进行知识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5.
集群企业外生性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小勇 《科研管理》2009,30(1):171-181
摘要:外生性集体行动是集体行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理论梳理和对集群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集群企业外生性集体行动受到包括外生事件属性、反抗意识水平、外部资源支持力度、集体认同程度及组织水平等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创新意愿、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和创新绩效理论,理清三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257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创新意愿、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系;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想关系;(3)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在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背景,企业注重提升创新意愿的同时与集群供应链企业保持良好的网络关系,借助于创新意愿与网络关系的互动,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创新意愿、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和创新绩效理论,理清三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通过257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创新意愿、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系;(2)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想关系;(3)集群供应链网络关系强度在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背景,企业注重提升创新意愿的同时与集群供应链企业保持良好的网络关系,借助于创新意愿与网络关系的互动,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从集群中核心企业成长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核心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重新分析和梳理,分别从规模成长和创新增长两个方面,对集群理论中一直得到肯定的企业“集群化成长”理论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集群中出现某种程度的行业性核心企业的背景下,现有文献思路中十分强调的集群因素已经不再是影响核心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且对企业的规模成长和创新增长表现出不对称的影响;反过来,研究发现,企业自身因素以及产业因素,才是对于核心企业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一结果不仅不支持既有的“企业集群化成长”定论,而且显示出,集群理论研究的重心应该重新从集群层面回到企业层面上来,且需要更多地重视集群外部产业(行业)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集群供应链绿色合作是解决产业集群工业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集群企业绿色合作动力不足问题,建立了集群供应链绿色合作行为与政府作用的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不同单链式供应链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群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与政府管制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废弃物的产出规模、废弃物再利用固定投资、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是集群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的先决条件;政府对废弃物排放而进行的罚款、政府的监管成本、政府监管失职招致的信誉损失对集群式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吐鲁番二县一市的葡萄集群企业发展影响因子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方法)对集群企业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多层次的因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覆盖4个方面9个层次包含30个具体因子的产业集群影响因子评价量表.实证结果表明: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影响因子是市场状况因素>政府调控因素>集群企业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该项结果以期为当地各级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促进集群企业发展的政策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四阶段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5-2019年的生态补偿效率,通过Tobit模型剔除外生环境因素对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使各省份在面临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测得的生态补偿效率值更加贴合实际,将调整前后的效率值进行比较,判断不同因素对不同年份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程度。再利用均值聚类分析对11省市进行分类,其中属于相对高效型的省市有3个,属于规模高效型的有6个,属于完全低效型的有2个,表明各省市的生态补偿效率存在差异,生态补偿工作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作加强管理。最后用malmquist指数研究不同时间区间的效率动态变化,结果说明通过提升治理技术,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配置进行外部条件改善,可以使效率值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欧光军  杨青  雷霖 《科研管理》2018,39(8):63-71
集群无论是要素还是结构上都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目前基于资源观的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难以解析集群不同主体间通过协同走向创新生态的本质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依据集群创新生态链属性要求,构建出由以产业链和知识链融合协同为内核的集群创新主体系统、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56个国家高新区代表进行实证评价,找出影响高新区创新生态能力生成的集群产业创新种群结构效能度、集群知识创新群落协同度、集群开放持续创新度和集群创新链群合作度四个关键生态因子,发现高新区普遍创新生态能力不强,且在创新生态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据此制定出打造创新生态型高新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松  盛亚 《科研管理》2013,(2):52-61
在动态和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日益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研究视角需从网络内部转向外部,将网络内外部影响因素放到一个框架当中进行研究。文章将网络内部因素归纳为网络合作度以及外部因素归纳为网络开放度,引入环境不确定性变量对集群进行分类,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类型集群,其网络合作度、开放度各自与集群增长绩效的关系,合作度与开放度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是如何受到环境不确定性制约的。研究发现技术环境不确定性越高,网络开放度对集群绩效的影响越显著;市场竞争环境不确定性越高,网络合作度对集群绩效的影响越重要;市场与技术环境都稳定时,网络合作度对集群绩效影响较为显著;网络合作度与开放度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认为根据各种环境不确定性对网络合作度与开放度变量进行动态组织是保持集群增长的重要途径,并对网络动态组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波  邱静 《科研管理》2019,40(2):35-43
制度压力下,企业实践是趋同还是趋异?综合复杂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以产业集群为背景,以集群企业电商实践采纳为落脚点,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制度压力和网络中心度对企业电商实践采纳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制度压力不仅对集群企业电商实践采纳具有显著正向的主效应,同时与网络中心度对集群企业电商采纳行为具有方向不同的交互效应。其中,规制压力下,中心位置的集群企业更倾向采纳;在规范压力之下,边缘位置的集群企业更倾向于采纳。  相似文献   

15.
对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个体和环境要素经由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识别,同时从组织生态学的个体、种群和环境3个方面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其中个体因素囊括了资源和能力,宏观因素涵盖了集群和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建立适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系统模型,展现其成长过程——个体成长过程、种群和群落的演变过程、周边环境对成长的影响过程.针对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成长影响的研究现状,发现有待改进的微观和宏观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横向和纵向视角研究了供应链开展绿色合作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湖北省四家产业集群的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168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14.0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基础性合作关系、供应链横向绿色合作、供应链纵向绿色合作和绿色合作与绩效关系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结构方程路径图。研究结果表明,列出的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证实了研究提出的假设,为探索集群式供应链开展绿色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支持性的论据。  相似文献   

17.
集群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绩效与官、产、学三方互动配合的契合程度高度相关.本研究以三螺旋模型理论及吸收能力理论为基础,探讨中低技术集群中学研机构的作用,分析了企业产学研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以90家梧州人工宝石产业集群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结论:中低技术集群中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包含了复杂联系机制的系统:并非所有的集群企业都可以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学研机构的知识资源,其根源在于企业吸收能力制约着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选择行为及创新效率.综合研究成果,探讨了中低技术集群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努力方向及对政府集群政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钰芬  叶伟巍 《科学学研究》2013,(2):266-275,285
利用外部知识实现创新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创新实践的常用策略。究竟内部R&D和外部知识搜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过多的外部知识搜寻是否会削弱企业内部R&D的战略性地位?本文基于209家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企业内部R&D活动和外部知识搜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知识搜寻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但是不同类型的外部合作对象对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企业在创新实践中,内部R&D和纵向合作企业与横向合作企业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协同的关系,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内部R&D和大学/研究机构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性。内部R&D和外部知识搜寻之间存在互补抑或替代的关系,主要受企业对外部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s’ R&D coopera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propensity to introduce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Previous literature has supported that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 differ from other innovations as far as externalities and drivers of their introduction are concerned, highlighting mainly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tion to trigger them. Using data from the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on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 (PITEC),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pecificities that affect rather how they are developed, and in particular the higher importance of R&D cooperation with external partners.The econometric estimations, controlling for selection bias, suggest that environmental innovative firms cooperate on innovation with external partners to a higher extent than other innovative firms. Furthermore, cooperation with suppliers, KIBS and universities is more relevant than for other innovators, whereas cooperation with clients does not seem to be differentially important. Finally, the results bespoke of a substitution effect between cooper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internal R&D eff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