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姚相宜 《科技风》2023,(31):145-147
科技成果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出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高校在注重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创造的同时,也应重点关注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工作。本文提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成立专业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加大科技成果研究资金投入、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四种方式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得益于一个制度体系的建设,在这个制度体系中,法律是基石,中介机构是桥梁,资金投入是保障,政策体系是催化剂,它们共同作用保障了美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如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着重分析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和国外市场化的经验,并结合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了激发市场机制作用的对策。知识经济环境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必须突出成果转化的商品化、产业化的特征,从宏观管理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多元化风险投资机制等方面构建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明显,包括地域性特征明显、基础性与公益服务性突出、转化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不确定性和风险大、转化受体类型多样、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存在现象的独特性等。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包括:成果的源头产出与供给不足;转化率不高与市场交易不活跃;成果产出主体从事转化的动力与能力不足;成果转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适应市场机制的专业化服务性中介队伍;转化受体对农业科技成果的依赖性和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法规制度的设计不健全等。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对策,包括: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源头产出与供给能力;鼓励和发挥多种主体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承接成果转化的积极主动性;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制度设计;加强服务性中介队伍建设,拓展并完善投融资渠道,构建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若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体系建设与领域方向发展;以辩证、系统、开放的观点与态度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科研工作的核心,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有效的途径。浙江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仍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关键是没有形成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市场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深入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研究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研究所内部建立独立的成果转化体系,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适应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麦均洪  龙飘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9):110-11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转化实践中仍存在科研体量与成果产出之间的巨大反差,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因此以知识生产模式3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转化理念、合作路径以及管理机制方面的新变革。并通过对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转化实践中存在着物质化的成果转化理念、封闭式的成果转化路径以及单一的成果转化管理机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基于模式3理论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来实施产权激励,对于增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动力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重要作用,但赋权试点后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依旧面临诸多阻碍因素,导致科研人员积极性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不高。在梳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政策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赋权后科研人员职务成果转化面临的政策难点与现实困境。研究发现,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冲突、转移转化审批程序繁琐、评估定价有风险焦虑、转化收益兑现难和成果转化动力不足是阻碍赋权后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了强化政策协同机制、简化职务科技成果确权程序、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定价机制、健全成果转化收益保障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机构和转化人才收益分配比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多年来高校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工作实践的总结,分析了人文因素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影响,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应当明确人文需求,创造满足需要的环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技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本文将对制定科技政策,促进科技工作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具有选择性、复杂性、市场性等特点,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度.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成为新疆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心工作之一,并引起了全区上下的高度重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目前来看,科技成果转化在成果本身、成果采用者和成果推广者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还有许多因素和亟待打破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科研与市场脱节,产学研发展的结合度较低;缺少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比较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良好环境,科技成果的孵化和中介还处在较低的水平,难以为成果的培育与转移提供有效的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不够完善,体制不够灵活,科技成果转化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不足,主体缺位等原因.此外,技术成熟度较低,市场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降低了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中科院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未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科院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力量的战略布局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近几年中科院与地方共建的研究单元、技术转移平台和科技园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对未来在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共建三大创新圈、创新驿站和产学研论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与大学技术转移——美国和日本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文华  张佳林  曹明 《软科学》2002,16(5):67-71
本文详细比较了美日大学国家资助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和技术转移途径,着重分析了美国1980年颁布的贝伊-多尔法案(Bayh-DoleAct)对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影响以及日本大学非正式技术转移方式的形成原因和问题。文章最后还就国家资助研究成果的归属以及大学技术转移的环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现有研究未能将技术转移系统的动态演化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本文借鉴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中国技术转移系统演化进行动态仿真研究,从纵向视角界定了技术转移系统包括技术研发系统、技术传播系统和技术应用系统及其边界,构建了技术转移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2000年-2009年中国宏观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政府的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的增加带来的效果不如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强度增加带来的效果,且技术传播子系统对于经费投入的敏感度并不高;最后,根据动态仿真实验结果,为促进中国技术转移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介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技术供需信息不对称等是制约我国高校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障碍。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在高校技术成果转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比如,构建多元参与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的技术转移咨询、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等。在国家鼓励高校技术成果转化并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发展独立第三方中介服务功能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应充分借鉴AUTM的运行模式,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基础之上,结合高校实际,推进综合性、功能性、跨校际的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5.
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三要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科技成果转化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为了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我们认为应该在国家正在建设的“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加强三方面工作:从技术、市场和潜在成果爱让方等方面分析科研项目立项的合理性;通过特派转让专员等方式进行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等加强成果转化后的跟踪服务。  相似文献   

16.
首先阐述了技术转移对东北地区制造业改造与升级的重要性,然后在介绍技术转移方式和影响技术转移方式选择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了适合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技术转移方式:合作生产与合作研发,并对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转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苏联技术向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转移。这次技术转移是一种混合式的技术转移,一种属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有偿的技术转移。它通过三种途径得以实现———援建工业项目、进行科学技术合作、帮助建立和调整高等院校以及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留学生和进修生。本文分析了这次技术转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为它所转移的技术基本上比较先进,符合中国国情,大致上属于适宜技术,是新中国长期的技术老本。文章得出如下结论:这次技术转移推动了现代技术向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水平较高的转移,奠定了中国现代技术和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技术和工业体系,带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形成"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模式,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使用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公布的2011—015年发明专利转让公告为样本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视化方法,构建中国内地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以专利为媒介的技术转让网络。从所绘制专利转让图谱中直观发现:校-企之间专利权转让以同省主体间转让为主,个别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等出现跨省向企业转让的现象。同时,大部分校-企之间专利转让为一对一转让模式,主要包括高校转让给某领域的企业、高校转让给本校的资产公司或成果转移公司两种。下一步,应当打破校-企专利转让的封闭格局,充分挖掘高校专利转让以及转化的有效方法,使其不但支撑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能够辐射更多地区和企业。  相似文献   

19.
影响高校技术转移动力的主要因素包含利益、技术水平、技术导向、技术流转阻力和其它因素。本文分别对利益、技术水平、技术导向、技术流转阻力和其它因素给出了定量评估模型,并给出了测量高校技术转移整体动力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德国技术转移中心的考察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德国技术转移中心的概况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情况。并和我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相比较,提出有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