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二次函数”单元教学中,利用同一情境引发问题进行“情境-问题”数学教学,学生在“疑-问-探-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在初中进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尺度,给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设置与显示生活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是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情感为纽带,凭借“多讯道教学”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亲”、“助”、“乐”的师生人际关系,激活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移情体验,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要根据不同素材不同情致来设置不  相似文献   

3.
“情境场”是蕴含了多元化教学情境的教育场域。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场”,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对此,物理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构建与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相适应的“情境场”,使学生在这样的场域中积极主动地、轻松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获取关键能力。文章先对“情境场”及“关键能力”的定义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情境场”视域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关键能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实施以来,南京市的初中数学教师和其他地区的数学教师一样,经历着新课程的洗礼,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重视“问题情境”就是其中的变化之一。虽然与新课程同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教学案例,但常态下“问题情境”设计中的问题,以及研究课设计、教学案例评比、教学能力调研中的“情境”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下面结合教研过程中情境中问题设置的改进,谈谈我们的做法和基本思考。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为重要。而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问题情境是分不开的。另,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重机械的灌输,轻教学情境的设置;学习中问题的拥有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去情境”、“去问题”教学.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问题意识薄弱、难以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进而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对此进行了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要求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激发兴趣,诱发研究动机;创设愤悱情境,营造研究氛围;提高预习效果。增强自主性学习能力;细致耐心指导。养成研究习惯。”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可见,问题情境是数学课教学的“前奏”,认真做好这个“前奏”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导航”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交流提问,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地发挥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问题情境”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至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9.
创设“问题情境”,己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他们(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已引起普遍重视,课堂教学结构正在逐步转变为:创设活动情境——探究新知——巩固和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教学要想真正实现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口斤、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必须以生活为基础,采用生活化的策略,让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成为口语交际的“实习场”,使口语交际教学与现实生活保持高度的同构关系。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教学要以学生亲历的或熟知的生活为素材,并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口语交际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鲁成飞 《广西教育》2013,(41):75-75,9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小学生口语交际时,要巧妙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交际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7):126-127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好妈妈”。 教学目标: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好妈妈”,培养创设情境表现音乐的能力及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学业评价促发展”的课程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中的科学论证能力水平发展为例,依据核心素养水平、学业质量标准,对科学论证能力水平进行划分,实现教学目标、评价目标与能力发展水平要求的一致性。借鉴TAP论证模式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观点、解释理由;获取证据、支持主张;认可观点、解决问题;反馈评价、拓展延伸”5个环节,完成“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施,促进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培养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重视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改进要点。文章归纳了教学预设中需要改进的四个方面:素材的与时俱进问题、情境的真实性问题、设置的渐进性问题、同一年级学生“不同层次各得其所”问题。同时,文章围绕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中如何扎实“过程性”、倡导“多样性”、避免“投机性”、加强多学科之间融合的“协调性”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敏 《小学生》2012,(8):4-4
何谓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有效”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乐”中发展语言能力。针对本次主题式对话话题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英语专业针对一定的涉外工作岗位群,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中应以整合的能力观为理论基础,通过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关键能力,整合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为学生搭建起由“适应能力”到“建构能力”的桥梁,整合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建构学习与工作相统一的教学情境等手段,达到建构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创设生动的、逼真的生活化情境,滋润学生稚嫩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学生体验道德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翔 《广西教育》2009,(20):36-36
“情境教学”是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角色效应”,通过扮演、体会的途径,把学生带人特定的情景中,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体验和记忆,进而达到培养其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虚拟的“真实”语言环境中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并使其语言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下面介绍笔者的两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