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标准是语文课程的核心。1996年7月1日,国家教育部(即国家教委)召开了第一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会,拉开了新课程研制的序幕。之后经过近5000人次的讨论,8次重大修订,历时5年之久,终于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于2001年9月在全国43个实验区进行首次试点。这是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推进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改革课程为核心,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研究制订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标志着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新课程在全国进入实验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其他学科的一样,第一次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以及“附录”四大部分。设计思路是:首先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地位,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而后阐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接下来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目…  相似文献   

3.
记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实验稿》)自2001年颁布实施已11年,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贯彻落实《语文课标实验稿》的同时一直在关心着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是率先进行课程标准制订和改革的学科.时代发展说明数学在人类社会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数学新数运动"掀开了西方近现代基础课程改革序幕的话,那么,我国从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制订与改革标志着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我国数学课程的改革是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本身的发展、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对数学以及对数学教育的看法和理解,是我们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本文就<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第1版)(简称<标准>)所论述的基本数学理念谈几点个人的学习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已经颁布一年多了.通过深入学习,大家普遍感到修订版大纲在教育理念上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新课标"的热潮.解读"新课标",我们认为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平等对语、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八个新概念必须阐述清楚,是为<语文课程标准>八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2001年,教育部初审通过了三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即: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和语文出版社"语文版"<语文>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突出科学探究",充分说明了实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将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撑点,可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并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目标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衔接好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初中实验教材,国家课标研制组经过两年时间终于形成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夏季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数学实验教材将与读者见面.为更好领会<标准>精神,把握好高中教学,笔者对现在的<标准>与过去的<大纲>从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理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于2001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无疑是我国历史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试图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分析<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历史教学带来的诸多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经过10年的实践探索,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有待调整和完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结十年来的经验教训,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科特点,对实验稿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充分凸显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体现了开放、务实、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经过10年的实践探索,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有待调整和完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结十年来的经验教训,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科特点,对实验稿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充分凸显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体现了开放、务实、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理念,是指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也是指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精神。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语文课程的四条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01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坚持了这四条理念的同时,对这四条理念的解说作了个别文字的修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2年秋季起,我省将有19个实验县(区)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使用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三个不同版本(人教版、北师大版、江苏版)的生物实验教材,实验规模还将逐年扩大.到2005年,初中起始年级全部使用课程标准教材.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生物教学改革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2000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突出历史学科基础性,加强人文性,体现时代要求方面作了很大努力.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的颁布,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历史课程标准>有着鲜明的特点,与<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有了很大发展.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倡导的先进课程理念和精神,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历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建议和相关要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上海科技出版社分别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开发、编写的物理实验教材(分别简称“人教版”和“上科版”),已于2001年8月出版发行,供全国各实验区进行第一轮教材实验。分析和了解这两种版本的物理教科书的内容和特色,对于学习和理解“标准”基本理念和相关精神,搞好教材实验,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理念,推进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合作,研究编写出一套包括5册必修课和16册选修课在内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系列教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等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少学生写的字可谓"惨不忍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它是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的基础上修改与完善而成的,有着诸多亮点,写字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这就为加强写字教学,提高  相似文献   

19.
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学习新理念,践行新课标,一时成为语文教育界的热潮。但十余年过去,原先的期盼和热望并未完全成为现实。语文教育的问题非但没有一一解决,反而新生了不少乱象和困惑,不少老师感叹,越来越不会上语文课了。那么,作为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是否"标准"?它与一线老师实际教学的关联度怎样?老师们又是如何看待课程标准的?下面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01年开始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影响深刻的变革,在教育理念、学习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是一次课程标准的改革,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不仅为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于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其弹性化的要求也为教师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因而第八次课程改革所制定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以往教育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凸显的亮点。但在十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发现课程标准(实验稿)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以及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内容。这当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其中的“要求会写字的数量减少”“要求会写毛笔字”“背诵篇目数量增加”等内容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