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的原因,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李强 《新高考》2006,(2):46-49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产生的。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加,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危害。结合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参与环境保护,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角色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某些环境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发现、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 (人口、能源、环境 )之一。中学环境教育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 ,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 ,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 ,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过程。其中在相关的学科教学中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技能及环境道德教育的渗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途径。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努力提高中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中学生改造和优化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来看 ,它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是人类高级思维活动,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网络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成为了网络教育的中心任务。网络环境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认知心理学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当前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环境,依赖于自然。曾几何时,蓝天、碧水、绿地、阳光为人们的生活构织出绚丽的风景。而如今所有的这些都将被灰色的天空所抹杀,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日益恶化。因此,环境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然环境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素质观念,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难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生活,那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呢?这是一个非常深远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从基础教育入手,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自身的活动对人类赖以生存和的自然物质条件所造成的危害,其特征是危害性、人为性、普遍性、持久性;生态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基本生态过程即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和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春类的生存的问题,其特征是整体性、全面生;全球问题就是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的,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只有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那些迫切问题,其特征是普遍性、整体性、复杂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9.
一、熟悉——8个名词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环境问题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在不同的地区各有差异,在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诸多环境问题也相继出现。目前的问题已不是人类是否能在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中生活,而是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环境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民族心理。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具有进行环境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理应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地理教师应更新观念,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地理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探讨问题解决和学习环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解决的计算机学习环境的特征与概念,并指出其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硬件环境、问题解决学习资源环境以及学习者心理环境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2.
姬惠光 《新高考》2006,(5):96-101
[重点难点解析] 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人与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人类社会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与能量,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将自己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排放于环境之中,环境对其有清除、净化的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或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无节制地生产和追求最大限度消费的生存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转变人类不合理的生存方式,摒弃一味向自然索取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承认自然的权利和价值,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恶化现象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并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美术作为一门学生都喜欢的学科,在教学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多种途径渗透环保意识,让环保深入每一个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正成为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全球性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共同成为世界关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人类最终会因环境恶化而连生存也丧失殆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是人类共同的需要,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阶段的探讨,进一步阐明了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特点。文章指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人类顺应自然,人类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四个阶段,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当今人们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六大表现:人口爆炸性增长,耕地与粮食短缺,淡水供应日益紧张,能源与矿产渐趋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森林破坏与失调,同时新技术革命又帮助人们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又体现了新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几大特点。人们通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正确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汪喜 《中学教学参考》2012,(29):115-115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生物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所面临的自然问题也越来越多,如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基因科技的发展又将生物遗传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生物学基础知识。因此,初中生物基础教学便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同时,通过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比如,水土的流失、山洪爆发,使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无家可归;有因空气的污染使疾病种类越来越多,而且治疗越来越困难;人类从自然中获取了资源与财富.但与此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倍受污染。  相似文献   

19.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环境问题意义重大,对学生乃至全民进行环境教育,更显紧迫。作为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地理学科本身的指导思想就是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基于这一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既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又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能通过实践培养…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06,(9B):11-11
日本的环境教育要求教师对环境和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意识,自主开发环境教育教材,加强指导方法,提高指导能力,要求教师间互相协作,反复讨论,达成共识。教材开发是环境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起主导体作用。在环境教育中教师要结合所在地区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挖掘环境教育教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地安排能让学生对环境问题综合思考、判断,能进行高明的选择和决策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能力与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