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巴赫金的躯体理论在价值层面上凸显躯体(主体)的存在,其逻辑起点是"我与他者"对躯体的建构关系。《可以吃的女人》中的女主角玛丽安与未婚夫彼得的关系体现了巴赫金把人的躯体分为内在躯体和外在躯体的观点。玛丽安努力寻求"他者"与"我"和谐统一以构建"我"的完整躯体,表征了自我躯体的构建无法离开他者之爱,反之亦然。玛丽安寻求构建完整的躯体的历程体现了寻求自我存在价值的历程,折射出巴赫金的躯体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开始,性主题的创作最初乃是为突破"文革"以来意识形态对人性本能的不正当压抑。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女性作家秉承西方女性主义者用"躯体写作"去寻找"性别自我"的初衷,严肃刻画在女性躯体欲望的表面展现之下的深层冲突。流风所播,后来者则发展为几乎完全回避躯体文化的内在冲突,为颠覆而颠覆、为欲望而欲望,造成"躯体写作"的形而上建构意图淹没在躯体欲望的张扬之中。颠覆过度,建构阙如,最终如巴赫金所说的单纯"性"的躯体将丧失完整的躯体存在,沦于"欲望躯体"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作为科麦克·麦卡锡暴力美学的拐点之作,《血色子午线》以其晦涩的标题,难懂的结尾,构建了从童年到少年再到成年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美墨战争大背景下美墨政府与印第安部落冲突中的一个游离于法律和道德之间并在暴力考验下的血腥空间。这部复杂而又意蕴丰富的的后现代西部小说"为暴力而暴力"的美学诉求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不谋而合。麦卡锡重要小说中的躯体和镜像,直指躯体社会中个人镜像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4.
尼采的酒神理论突出了摧毁一切阻碍的酒神精神,从而凸显出唯我的欲望的躯体向度。伊凡诺夫把酒神理论改造得具有了宗教色彩和集体价值。巴赫金的躯体思想吸收了二人的合理之处并融合了自己的“主动参与”维度,构建了一种凸显集体反抗意识的“巨大躯体”。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自我持存的目的 必须通过控制自然来实现,结果导致了外在自然及内在自然受到严格的控制;技术是人们控制自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其发展中逐渐成为控制人的异化力量;作为意识形态的控制自然遮蔽了对人的全面控制,由此形成了"控制自然"与"控制人"的内在逻辑,即"控制自然"的目的 走向了"控制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中布朗的林中之旅即其"心路历程"的成长过程,暗喻了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抗争,信仰坚定,只要"内在世界一旦净化,外在世界游荡着的许多罪恶都会自行消失".布朗的悲剧在于他的动摇与软弱.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用他的一生来构建对话的最佳状态,从"对话理论"到"复调理论"再到"狂欢化"理论,他呼吁大众能产生一种改变世界的推动力,即站在平民大众立场上反抗霸权独语的文化策略,理论归宿都是建立平民大众的理想世界.狂欢化是对大众最具操作性的呼吁.中国的互联网广场是随着网络和终端机的出现而演绎狂欢的无形的广场,它与巴赫金所追求的平等对话精神、交替与变更精神、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精神、坚守死亡与新生精神形式上虽然相似,但实质上却差之千里.中国互联网广场上的狂欢者个体呈现出"约拿"化、普遍化、虚拟化、边缘化、原子化,与之相随的是狂欢效果的扁平化、无目的化,而实际意义上是被操纵,真正的反抗和沟通并不存在,不能产生一种改变世界的推动力.互联网广场看似实现了自由狂欢的"乌托邦",实则狂欢者已被牢牢控制,狂欢者的生活虚拟化和无力化.狂欢者在操控者手里不断被催眠,最终自愿认同操控者的价值观,真正成为控制的对象.从巴赫金的终极追求来看,中国式的狂欢是一种虚假的狂欢.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下对泰罗"经济人"假设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普遍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是以纯粹的"古典经济人"为其人性假设.这种看法其实是对泰罗的误解.泰罗的"经济人"假设体现了物质刺激与精神刺激,外在刺激与内在刺激的结合;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统一;硬环境与软环境,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的融合,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思想,本质上已区别于以往时代的"古典经济人",成为"新经济人".  相似文献   

9.
"动画剧本创作"课程蕴含课程思政的富矿因子.教师以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为依据,发掘动画剧本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从外在要求的课程思政转向内在生成的课程思政,将"应然"的立德树人愿望落实到"实然"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还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有着不可割裂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已成为引发大城市人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抑郁症,分析了产生抑郁症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合理地提出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环境、脱离抑郁症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仅是对马克思唯物主义英雄史观的继承、丰富与发展,而且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论依据;伴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创造主体论得到进一步深化;创造主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创造主体论不仅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真实体现,也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2.
"语体"是先秦时期一种表现"语"类作品的重要文学体裁,是"语"类作品的表现形式。对于此体裁,笔者主要探讨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语体"的界定;二,"语体"存在的表现;三,"语体"存在且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视域中的"身体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个含义颇多、歧义丛生因此显得极为暖昧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喜欢把它简化为两种,即“启蒙/社会现代性”和“审美/化现代性”,这实际是对现代性概念多元性、复杂性的掩盖。在多元的现代性中,“野蛮主义潜藏于现代性的核心”,并且在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的“身体写作”中鲜明地表露出来。在现代性视角的观照下,身体写作的成就与缺失清晰可辨,这为众生藉此走近人性、生活的真相,去贴切感悟意义复制世界对生命积习已久的尘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和切人口。  相似文献   

14.
朱利华 《海外英语》2012,(17):209-211
Few people read Tess from Maurice Merleau-Ponty’s"body theory".In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Merleau-Ponty states that it is body as the subject that perceives the world;such body is a phenomenal body in contrast to an objective body.Tess’s"being in the world"through the body connotates a new way of looking at the classic Tess.Tess’s way of perceiv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also enlightens us about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self,human and other,human and society,human and nature.  相似文献   

15.
在美学意义上,先秦"以貌论人"时尚是一种积极性现象,反映出先秦人自我欣赏审美意识由注重外美转向关注内美的深化迹象。它奠基于先秦美学对人之外美与内美相通性的意识自觉,同时又是先秦以形写神论的哲学、美学思想和取象思维共同作用而催化成熟的身体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新儒家"是20世纪全球性保守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人类命运与人生的意义的积极运思以及在这一运思中所阐述与引发的诸多问题,仍然是我们在相当长时期内所必须认真地加以思考和面对的。儒家的价值与存在理由并不依托于某一经济形态,亦不依托于外在事功的有效性,而在于其为生活世界提供的意义具有内在超越性。目前新儒学的理论困难在于其如何处理儒学与生活的关系或者说如何重建儒学与实际生活世界的联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有效性,其实就是文学“个人”对世界的进入方式。小说、诗歌在“个人化”表达上自然有它自己独到的地方,但因文体的局限毕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尴尬。正因散文能“直抒胸臆”,它的“自由”更能使作家的“思想”痛快淋漓。按照时间顺序,“身体”在文学中的起起伏伏无疑是199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文学事件之一,余秋雨、刘亮程、南帆的散文在主题的意义上可看作是“身体”处境具有代表性的发展过程,同时文学介入现实的有效性也得以不断地深入。这应该是散文最具现实感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8.
D.H.劳伦斯向来以对两性(包括同性)的身体的书写受到关注.在其短篇小说<普鲁士军官>中,军官与士兵异质的身体特征成为两人潜意识对话的基础,成为构建生命关系的出发点.以暴力实现身体欲望的诉求曲折体现了建立男性同盟的可能性及其政治意义.由身体的感觉启动无意识,唤起生命的本质存在,成为劳伦斯对抗现代工业文明理性与程序的媒介.  相似文献   

19.
将身体借给世界——读梅洛-庞蒂《眼与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现象学美学意义上的世界存在的实在性和身体与世界的同一,是梅洛-庞蒂对抗传统理性主义的基本立场。梅洛-庞蒂认为,世界是感性具体的、整体的、同时带有神秘性的存在;将身体借给世界是人进入世界并使世界呈现的唯一方式。将身体借给世界意味着让身体成为世界的工具、媒介,让身体世界化。身体世界化的基本哲学依据是:身体既是客体,同时又是主体。因为主客兼备,身体可以“我能”取代“我知”,在再现自身的同时实现世界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但与其生平有关,同时,也与其个人的创作密切相关。本文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梁宗岱的"纯诗"理论,并关注外部时代环境对这种"纯诗"理论的影响,而这样的目的就在于阐明其理论的丰富性和本土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