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各地高考命题中连续出现“对联题”这种新形式,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格式:从格式上看,它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 缺一不可。第二,对联要求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三,要对仗工整,即字数相等,诃性相对,句式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句式中一致的位置上。第四,要熟悉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赠联、勉联等。最后,要把握对联内容。对联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内容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联小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联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相似文献   

3.
2004年全国高考的四套语文试卷中均出现了给春联对下联的试题;单独自主命题的浙江卷、福建卷、广东卷则将全国卷的给“春联”对下联分别延伸为给“行业场所联”、“思想修养联”、“植物瓜果联”对下联;上海卷也考查了对仗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有理由大胆预测,2005年全国卷将继续试行对下联,各地卷也将有可能流行对联试题。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而现在的学生,接触对联较少,对联的基本知识也相当匮乏,因而要他们对对联,显然存在不小的难度。如何增加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  相似文献   

4.
(三)完形填空试题的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要想认识完形填空试题的能力目标,必须充分了解目前高考英语试题中完形填空试题的特点。考查内容和试题的特点是能力要求的载体。 1.近年来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的特点: (1)文章短,挖空多。  相似文献   

5.
付昭权 《广东教育》2009,(12):62-64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被誉为“诗中之涛”。对联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文化传承器。许多对联均以艺术性见长,并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为一体。其中也有不少对联都反映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基于此,在高考试卷和各地名校的测试训练卷中,也不时出现对联试题。因为对联类历史试题不仅内容具有人文性,情境设计也具有人文性;不仅可用对联来承载丰富厚重的题意,也可考查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  相似文献   

6.
指导思想:必须符合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同时要有利于中学教学。何东昌部长谈话:必须按基本要求命题,这对中学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命题组想法:命题范围不超过中学教学大纲,试题难度不超过中学统编教材所能达到的程度。语文知识放在阅读题目中考查。保留少量的汉语拼音方面的内容.写错别字要酌情扣分。现代文的课外试题内容,难度不超过相似的课文。文言文试题是要求考生“读懂浅易文言文”.作文要求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对联可以说是相当地普遍。作为中学生,也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熟悉并掌握对联的一般知识,并且要能书写出独特、新颖、精彩的对联。对联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因此,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全国卷、广东卷和浙江卷中都出现了对联试题,让人耳目一新,并且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联的复习备考。一、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考试题精心设置了一道道对联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对联是我国民众喜闻乐见、运用广泛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我国,不但逢年过节要贴对联,就是庆功贺业,婚丧寿诞,人们也喜欢用对联这种形式来表达心志和感情,来咏物铭志。对联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据史料记载,元明时期,民间私塾就开始进行“对课”即“对子”教学,到了清代“,对课”在私塾更是随处可见。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这样写道“: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  相似文献   

9.
走进对联     
代兰艳 《文教资料》2007,(24):186-187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都有撰写对联的题型,可以说2004年高考试题的亮点之一就是对联的撰写。对联试题的出现,意味着高考在考查我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方面又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而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熟知,因而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会创作对联。  相似文献   

10.
综观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可谓异彩纷呈。在“语言表达运用”这一命题上,专家的“试验田”中出现了一个亮点和创新点:对联题。它是一道让考生既要锤炼语言基本功,又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大语文”题。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鲁晋豫冀皖赣六省卷24题)  相似文献   

11.
单项填空题是NMET试题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检测考生对词汇、习语及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 ,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它每小题都有四个选项 ,它们的内容相似 ,干扰性强 ,其中至少有一个或两个易与正确答案相混淆。因此 ,要准确解答这类试题 ,除了必须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外 ,还必须善于“抗干扰”。笔者以近年来NMET单项填空题中部分试题为例 ,谈谈如何提高解答这类试题的“抗干扰”能力。一、在选项本身找“岔子”1.Selectingamobilephoneforpersonaluseisoneasy…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综合性学习”的推进,学科渗透题应运而生,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考查的试题频频亮相,但不少试题却“剑走偏锋”,变成了“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下面是2005年重庆市中考卷中的一道题: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幅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幅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该题营造物理教学情境,并引入对联,体现了与物理…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对联是中国文艺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它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和欣赏价值。因此,我国的传统教育很重视对课,将它列为启蒙教育内容之一。近年来,许多教师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将对联引入教学之中;全国高考文史试卷,不时采用对联试题;不少大中学校,举办对联知识竞赛。对联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有鉴于此,笔者也作了一些运用对联辅助教学的尝试。 1.用对联导入新课。导言是上好课的前奏。通常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但经常如此,便显得平淡而无新意,令学生厌倦。倘若采用对联设计导言,则有如奇峰突起,或似投石击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因为对联能用精美的文学语言唤起学生  相似文献   

14.
检测试题高考化,是目前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试卷结构考题类型到考题数量(或曰知识点)无不上演着与高考试题“惊人相似的一幕”。高考考了对联,于是从高一到高三,从小考到大考,全都齐刷刷地考上了对对联,也不管这种题型是否适合学生作答;高考考的是话题作文,于是从高一到高三从平时写作到考场作文,统统是“话题”,什么文体训练、规范训练都不要了。高考是个指挥捧,高考试题是风向标;高考试题变化了,高一、高二的语文考试则也紧跟其后而变。我并不反对检测试题向高考看齐,但检测试题过于注重高考试题的“形”而忽略了高考试题的“神”,的确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考试改革--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问题”。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试题设计和考试方法都必须紧紧地围绕和体现教学目标 ,注重对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并以此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我们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考试的试题设计上必须杜绝以死记硬背原理为内容的试题 ,要从对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设计试题。其一 ,要设计适量的理解性、掌握性试题。其二 ,要设计适量的运用性试题 ,所谓运用性试题即考察学生运…  相似文献   

16.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周中的一朵奇葩。中考通过对联检测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把握以及结合语境运用词语的能力,不仅可以充分展现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试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感悟到“语文就在我身边”,激发起他们爱国爱乡的感情。从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联的考查方式形式多样,要求宽泛,不拘一格,真正体现了课改的精神。现结合2009年各地的中考题,来具体地谈谈这一题型。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对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无穷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趣谈无情对     
无情对是一种特殊的对联。一般的对联上下联字面要相对,内容要相关。无情对字面也要求相对,内容却全不相关。无情对上下联的相对,也有特点,就是必须对某些字进行别解,才对得工稳,无情对上下联的内容是越不相关越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中招试题中,古 诗文默写试题越来越受 到重视。其形式稳中有变,平中见 奇,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放 翻新,考出了诗文默写题的新境界。 一、对联巧引式 例如: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 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 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试题有一定难度是必然的,因为高考试题必须要有很好的区分度.但如何提高试题的“难度”,是不是象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