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报社编辑部组稿、编稿、值班,时间长了,读稿子多了,我发现来稿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开始,我以为这是本地方的现象,与同行交流后,才知道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闻来稿中的“三多三少”现象表现为:第一是工作性、总结性的稿子多,深度报道少。工作性的稿子突出表现在年初,比如“经济建设开门红”,“国企改革早准备”,“农村工作早安排”,“计划生育早计划”,“下岗职工早培训”等等。而总结性的稿子则突出表现在年中和年终,如“税收任务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农业生产丰收在望”,“经济建设花繁果硕”,“招商引资硕…  相似文献   

2.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3.
一 当我写下“最喜今生为书忙”这七个字时,往事前尘尽来笔底.从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华书局做编辑起,我就开始了“为书忙”的生涯.如果再往前推,大学没有毕业时,我已开始了“出版”工作. 1966年初夏,我们已经毕业,只等学校最后宣布分配方案,便可到工作单位报到了.5月2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北大的学生像每天一样照常睡午觉.下午三点,震撼全国的大事发生了.被称为“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就在我们每天吃饭的大食堂东墙上贴出来了.在我的印象中“文化大革命”是从这时开始的.因为那以前的种种事件、种种传说,离我们似乎很远.“马列主义的大字报”一出,霎时间,北京大学大乱,北京市大乱,全国大乱.  相似文献   

4.
拿焦裕禄同志的思想品质作镜子,照照自己,发现自己思想上存在着“三害”,这“三害”就是“我”、“苦”、“难”。焦裕禄同志思想里只有人民和革命,没有“我”字。而自己的“我”字还不断出来捣乱。它有时表现为个人主义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就不安心作采访工作了。有时表现为名利思想,在报道上掺杂着个人名利思想,愿写大的,不愿写小的;愿自己出名,不愿当工农群众的代笔人。它有时还表现为骄傲自满情绪或消极悲观情绪,哪一时期的稿子登报多,工作成绩比较显著,就骄傲自满起来,把功劳记在个人账上;哪一个时期登报少,成绩不大,就消极畏难。  相似文献   

5.
手指在键盘间跳跃,心情在屏幕上诉说,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在虚拟世界里找人谈心……如今,交网友,通电话,约见面,成了一些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时尚”,孰不知,这其中“陷阱”多多。网友竟是“酒托”在沈阳一所高校读大三的侯磊(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第一次见网友的“惨痛”经历。“去年冬天我交到了一个女网友,视频上的她挺漂亮,我们谈得也挺好。在网上互留了电话号码后,我们偶尔通电话聊天。她说自己大专刚毕业,在一家药房工作。有一天傍晚她主动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时间见面,我很兴奋。半个小时后,我和她见面了。”“我有些失…  相似文献   

6.
周琦  余思良  江琦  徐淑飞 《大观周刊》2012,(18):293-297
“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心病”,也让无数毕业生父母焦头烂额,更是近年来不断升级的社会热门话题和难题。由于现在大学生在毕业前早已做好了毕业打算,且多数按原定计划执行,因此,大学生目前的职业、就业地的选择会对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流向产生直接影响。本项调研可以很好的从侧面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为我们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很好的参考资料。调查显示:近2/3的大学生希望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工作,多数大学生希望能在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就业,大学生预期在毕业时选择直接就业的占人数约占2/3,选择自主创业的很少。本文还分析了各种择业倾向的原因和影响,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图书馆干部的培养问题,现在呼声很大,迫在眉睫。当前,我们图书馆干部队伍,总的现状是“三多”、“二少”,“青黄不接”。“三多”就是:青年多,新手多,老弱病残多。“两少”就是:学过图书馆专业的少,从事多年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8.
做一个凡人     
小学的老师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无数理想的种子。“你长大了干什么?”老师经常这样启迪,我们充满了烂漫的憧憬,“我想成为作家”,我常这样在心里回答老师也勉励自己。后来我成了一名极其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试图证明自己的不凡,便拼命地读书写作,寄出的稿子有一摞,而发表甚少。并且长期的疲劳使我病了。我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天才,想成为“家”也不是很容易的。我的祖辈,兄弟姐妹都是农民,只有我是“秀才”,跳出了农门,所以转念一想我少了自怨自哀,开始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教书虽平凡之极,但也清闲,适合尚好文学而清心寡欲的我辈,加之近年…  相似文献   

9.
余小沅同志花了三年多时间,写就《副刊学概论》,请我作序,我乐意为之。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报纸的副刊学研究比较少,而客观的发展又比较快,很需要多从理论上探讨,加以正确引导;二是我与小沅一样,也从事过副刊的编辑工作,同行相亲,又有感言。 报纸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一大特色,有久远的历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北京《京报》副刊,它们程度不同地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潮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偶然翻阅了《图书馆界》,看到了“自学经验”专栏里的文章,深受启发。我也是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函授专修科(80)级学员,回顾三年来自己走过的函授学习里程和毕业后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深知学习的重要和艰辛,愿借《图书馆界》论坛一角,谈谈自己在函授学习中的体会,与现在的学友共勉。一、只有树立了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自觉地投入函授学习。我原是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一九六八届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在  相似文献   

11.
嘴巴     
友直 《档案管理》2005,(2):93-94
前些时,我给我的家人说,我现在是“三懒一勤”:腿懒,不想多走路。带来的问题是深入基层少,了解情况少,决策就可能失误;手懒,不想动笔。我也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记不写.看过就忘,忘了就不能指导自己的工作,有时忘了事还会贻误大局;脑子懒,不想记东西。记东西是要下工夫的,一遍,二遍,三遍,甚至是“长亭外,古道边,口念脑记无数遍”。脑子是越用越灵.越记越想记,厚积薄发。这是我的“三懒”。说到“勤”,仅指嘴巴也即是说,  相似文献   

12.
●一向被报人们视为“灵丹妙药”的“可读性”,只是报纸进入市场的一整套“规定动作”中一个比较初步和简单的要求。●读者要求报纸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少一点琐碎、暧昧和“甜味”,多一点直面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勇气、力度和“辣味”。●我们的报纸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味道”要尽可能多样化一点。人们的读报目的已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日益“复合化”和“实用化”了。●我们有的报纸在很多情况下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说话的对象是谁;忘了自己应该以什么口气和姿态向我们的读者讲话。  相似文献   

13.
冯季庆 《出版参考》2015,(20):52-53
30年前,我从大学一毕业就有幸进入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这3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30年,是经济快速增长的30年,也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30年.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个集体中,我见证了它从一个“幼儿”成长为“青年”,我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通过长期的磨炼,我越来越意识到少儿出版所担负的丰富少年儿童科学文化知识、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的重大使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少儿出版工作在文化传承、培养优秀的下一代方面的职责和义务,我为自己能成为一位少儿出版工作者而骄傲,为自己曾经编校过一些优秀图书而自豪.  相似文献   

14.
夏帆 《湖北档案》2011,(6):14-16
档案馆藏“三多三少四缺乏”现象长期存在.使得档案收集工作为人诟病。近年来,随着档案馆工作职能的不断扩展,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国家档案馆”被指定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这使得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由此导致了“大档案”理念在收集工作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开始到牧区采访时,首先碰到的就是哈萨克牧民的“三多”“三少”:即喝得多、吃得少;铺得多、盖得少;骑马多、步行少。我从接触中体会到,这确是认识和了解牧民生活的重要一步。牧民的早餐较为简便,随便吃一点馕、包尔沙克(油炸的面食),重要的是要喝足奶茶才出外放牧。如远距离放牧还要带个小铝茶壶,以便中午架在三块石头上烧茶。放牧风吹日晒,非常干渴,这是生活的实际需要。直到晚上放牧回来,才能吃饭。  相似文献   

16.
档案减负     
青岛市市北区有107个社区居委会。在构建新型社区居委会的过程中,市北区档案局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工作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三多”即考核、检查多,材料、会议多,指派任务多;“三少”即自己支配的时间少,走街串户少,为民服务少。据了解,目前社区居委会用于应检的档案共5类54项,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反思     
今年4月下旬到6月中旬,我和王东、舒瑜、费伟伟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此行路程长,接触社会面广。当记者的习惯于研究别人,其实,也应该养成研究研究自己的习惯。这里,写下此行的反思几点,就是为了研究记者自己。反思之一:下去了不等于深入了。这次,我们到了一些“老、少、边、山、穷”的县。如果只满足于“三线”(航线、铁路线、公路线)采访,那与住在都市里采访没有多大差别。我  相似文献   

18.
“少计较”     
元月中旬,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丁关根要求宣传工作者做到“三一多三少”,其中“一多一少”是“多奉献少计较”。这里单就编辑记者少计较谈点看法。 大多数编辑记者埋头工作,勤恳奋发,不计名利,但也有少数人爱计较。如计较自己的稿件没放在显著版面;计较不该发迟了、改短了;计较名字字号小了,不该放在文后“屁股”上;计较稿酬、奖金、福利待遇等。  相似文献   

19.
“朝自己开枪”——话说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题目看上去挺别扭的,是吧? 之所以用这个题目,原因很简单: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这支“枪”是一种概念,或者说是一种态度。 做记者的,想写什么、想报道什么,和写了什么、报道了什么之间是一和什么样的关系?我想,凡是在正规的新闻单位工作过的朋友,都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对社会来说,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每一件报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有多大?也许我们自己不好妄加断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舆论的导向,在常规情况下是新闻媒体在起作用,也就是说,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时间好像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快时慢地从我们面前流过。在这时间的洪流中,我已经毕业三年、工作两年了,回想过去三年,最可被记忆的应该是一年的求职经历。2009年7月,我顺利拿到硕士毕业证书,照理说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我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直到此时,我还没有找到工作。看着身边早已达成就业协议的同学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