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把教师讲好一堂课喻为唱好一出戏.则“开场戏”固然有镇住观众的作用.而“收场戏”更有撼动人心的功效,即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演好”“收场戏”呢。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视点下的“戏剧”属于语言艺术,因而语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就必须把握“语”特征体现“语”特点。[编按]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课堂的结尾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场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功效,是每堂课的重要环节。但从教学实际考察,许多人在导入设计上很费心思,而对结尾则有所忽视,“其兴也勃,其收也赢”,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语文教学过程的艺术要求整个课堂布局结构的严谨和完整,讲究信息流动的流畅和平衡,所以,不仅要追求导入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而且要求结尾更具吸引力,给学生以和谐完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背景下,儿童习作中的“拼凑”,“海编”,“移植”等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年轻教师看似很“完美”的教学设计和具体行为背后,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缺憾。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我国传统艺术很讲究结尾处的余音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教学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一位高明的教师,常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  相似文献   

6.
2017年,部编版教材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新推出的部编版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简称。部编版教材是教育模块改革的亮点之一,部编版教材的内容不再是过去传统的教育内容,而是推出了“口语表达”“生活化”“兴趣为主”“学用合一”等新模块。这类内容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掌握知识,在学中感受到乐趣,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这无疑是达到了劳逸结合的目的。作文在语文中占据很大比例,我们要通过相关措施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常言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风,难在点睛。”对教师来讲,要想让你的课给学生留下“铜钟一击,余音袅袅”的感觉,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收尾。这里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谈谈信息技术课常用的几种收尾技巧。  相似文献   

8.
徐道 《数学教学》2010,(3):24-26
一、事情缘由 最近我随手编的一道题让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归纳起来是八个字:自寻“繁”恼,“幽”生情趣.  相似文献   

9.
“9加几”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3~84页的内容,它是教学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本节课我尝试运用讲故事、编儿歌等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准备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编”的内涵“编”,最早出现在甲骨文、金文中。《广雅·释器》称:“编,绦也”,绦,就是丝绳。到后来,就用丝绳把竹简顺次排列起来成书简,称作编或编次。《孔子家语》:“删诗述书,定礼礼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辞源》:“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中文大字典》:“收集材料,以编成书。”可见,“编”在  相似文献   

11.
编按 江苏省南通市盲童学校近年拳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视教育教学科研,老师们写出了大量教科研论,本期“视障教育研究”专栏选载了其中两篇,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12.
(1)重视识字、组词、说话的基础练习。在教学生字时,放手让学生自己选用各种方法学字,分析结构,编出字谜,记住字形,明白字义。学生们自编自创了许多方法。如:类似于“说唱形式”的有固定节奏的拍手记字歌,从字形、义入手编字谜。如“播”,学生会编出许多字谜:“妈妈手拿番茄,播播播”;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7,(1A):62-64
2006年,有16位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在“明日之星”栏目中亮相,介绍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智慧中,隐含着哪些共同的特点和做法呢?[编按]  相似文献   

14.
俗语道:“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写文章也一样,好的结尾对成就一篇佳作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沉默”现象,我想大多数教师都很忌讳,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中,“沉默”更是教师教学的失败,即使是在智残儿童教学中。记得在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后,我出示了1到10两份数字卡,让学生自由选择数字后口编加法应用题,然后计算。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理教材内容中,编设了一个“小栏目”,主要类型有:“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选学”等。这些小栏目形式多样而又富有启迪性和可操作性,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课文中,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降低了教材难度,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7.
关宜平 《上海教育》2007,(3A):38-39
“综合学习”真正跳出了原有教学科目的条条框框,其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实施至今,围绕“综合学习”的各种机制正在走向成熟,“综合学习”正在日本的中小学校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得到开展,成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编按]  相似文献   

18.
曾几何时.“追求效益”与“科学化”一度成为落后的语教学观念的代名词。君不见,“人”与“情感”的旗帜曾经高高飘扬,而“科学”与“理性”却遭到无情的放逐。 我们完全认同“人”与“情感”的价值意义,但并不应该因此走向反“理性”的极端。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科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人”,是人类精神发展到纯粹与深邃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理性”,则是支撑“情感”的骨架,是升华“情感”的要素![编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艺术很讲究结尾处的余音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教学也是这样,要注重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一堂课如能做到“虎头——驼峰——凤尾”,即由精彩夺人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是最好不过的了。一位高明的教师,常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  相似文献   

20.
晋瑛 《四川教育》2005,(11):33-33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没”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 教师工作垦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