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效果。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辅导员是这一工作的主力军,是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高校作为中国教育主阵地,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理应承担起这份艰巨的任务.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不同于社会其他组织结构的不利因素.我们应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长期性的活动,并要使其效果得到最大化,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3.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若干理论问题,并就高校利用微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推进与普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和普及的重要渠道,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方式和方法,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继我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又一理论上的突破,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我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上的深化。高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和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思想和相关知识与大学生共享的过程。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基于大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交往的特点,网络构成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网络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已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的使然,应探索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是重中之重。文章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着手,指明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时代的必然要求、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进而从尊重青年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组织参与热情、唱响网络空间主旋律、抢占隐性教育主阵地、疏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等五个方面提出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先锋责任。高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平台,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本文旨在探讨在高校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客辞的先锋责任。高校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平台,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凸显高校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收到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或依附。政治认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动力。认真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通过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机制,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加强高校的政治社会化建设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实践阵地,因此,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教育者需要首先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明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社会文化、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网络化时代等方面探寻出大学生思想变化产生的根源,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部分入手,粗浅的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在高校较好的推行。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领域。因此,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探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阵地为平台,以大学生思想内涵提升为重点,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原则,以教育主体行为的一致性、理论普及话语的大众性、校园舆论营造的强势性、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性等为路径,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刘慧娟 《考试周刊》2012,(27):173-174
通过高校的政治课教学在当代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针对目前高校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改革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遵循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顺利进行,必须注意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过程至少呈现出如下规律:思想需求促进律、求新思辨律、内外因交互作用律、情绪情感参与律、螺旋上升律等。对以上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成长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效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生活条件、实践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特点:一方面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思想认知表现出易变性和弱理性。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进程中,辩证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创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理念、工作路径、工作方法,对于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在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提升高校的行为能力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需要,是增强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需求,是强化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迫切要求。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理论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推广优势,依托高校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指导社会实践,而且要用大众的实践经验和被提升的新理论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两个方面,着重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传播过程中传播渠道与传播媒介的改进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