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香港的大专院校,用普通话教授中文有两类课程:第一类是对外汉语,传授对象是外国学生;第二类是普通话,传授对象是香港本地学生。香港本地学生绝大多数的家庭语言为粤语,所以各大专院校为他们设立一些普通话必修或选修课程,目的是提高香港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本文将讨论第二类课程的一些问题。普通话课程将语文和文化结合起来。课程内容是中国文化的,而非中国文学的;作文是应用文实践的,而非创作实践的。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针对香港学生的"粤语中文",在口头上或书面上加以指正,引导学生向"标准中文"看齐。  相似文献   

2.
对广州市普通话水平测试考生开展的语言态度研究表明,被试对普通话与粤语的情感评价及地位评价是:总体上粤语在情感层面中的"友好、亲切、热情"项目上高于普通话,项目"有礼貌"基本持平;在地位层面中的"值得信赖、教育程度高、薪水高"项目上差异不显著,项目"受尊敬"则高于普通话。年龄、文化层次是影响被试对普通话评价的有效因素;年龄、文化层次、家庭语言背景、在粤时间长度是影响被试评价粤语的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强调“两文三语”的香港,中文教学具有和其他华语地区不同的含义。香港中文教学里的听说教学,指的是粤语的听说教学。我的粤语能力有限,不准备谈论粤语的听说教学。至于听说粤语和听说普通话的能力,从语言教学、全球化的语言应用环境与语言规划的角度来看,哪个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以小榄地区粤语为母语,二语为普通话的初中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收集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来探讨粤普双语能力对英语作为三语学习的影响;旨在增强具备双语(粤语-普通话)背景的的英语学习者的优越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这些学习者掌握英语的学习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情态动词“能”具有“以言行事”的施为功能,人际语用效果很强.但普通话中的“能”在粤语中却缺失.本文探讨言域的“能”的疑问式和否定式所表达的各类言语行为和语用施为功能在粤语中的相应替代形式,以主观客观、内力外力等语义构件和语境因素对普通话和粤语中对应的情态表达进行从言域角度的语用分析,提炼出粤语中常用的情态固定表达式,促进跨语言日常交流或跨文化商务沟通,达到情态表达“以言行事”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 ,粤东闽语区的语言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普通话和粤方言对该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普通话普及率大大提高 ,粤语逐步渗透其间 ,边缘地区的方言向代表语靠拢。本文选取了粤东中心城市汕头市和边缘的海丰县、南澳县和畲族的李工坑村作为调查的个案 ,分析研究了变化的情况 ,并对其发展趋向做了预测 ,提出了关于语言生活变化与语言政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粤语的"九声六调"是粤语学习的难点之一,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来进行粤语声调的教学,先通过英语和普通话的比较来了解粤语声调的特点,再通过比较几组相近的粤语声调来掌握不同声调的发音方法,从而逐步地完成粤语声调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粤语和普通话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广西的强势语言,这其中经济因素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商品经济推动粤语在广西东南部的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人员流动,促进了使用不同语言人群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促使广西人语言态度发生了变化,调动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积极性。当前,广西应贯彻国家推普工作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不同语言人群的广泛接触;推动市场经济建设,创造外来人语言适应的环境;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师资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推普骨干队伍;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广普通话创造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从中国政府提出"中国梦""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倡议以后,文化传承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为期5年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语言资源记录和保护工作目前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本人获得了记录粤语代际自然语料、研究自然话语中粤语变异和粤语传承状况的项目.在收集并转写100名广州本地人近44小时的自然话语录音后,我们发现广州人存在粤语-普通话(C-M)和粤语-英语(C-E)语码转换(CS)现象,代际差异明显.本文重点从发生语码转换的人数、转换单位数量、转换句法成分结构等方面展现不同年龄广州人的差异,概括出CS的发生情景和交际功能,指出年轻人和未成年人由于语言接触更多而产生较多的粤语-普通话和粤语-英语语码转换.未成年人在语言接触中其粤语传承或许会受到一定的挑战,建议大力鼓励家庭有意识向下一代教授母方言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对早期普通话在香港的定位是进行早期普通话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黎欧阳汝颖(1997)认为“普通话对香港人来说,既不是第一语言(母语)又不是第二语言(外语),而是界乎其中的第一个半语言”。香港在本质上是一个广州话的社会和社区(何国祥,2005),幼儿的母语为粤语。普通话与粤语都是现代汉语,属于同源异流的关系(方小燕.2003).语音和口语表达方式是主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粤语为入口,探讨粤语英化现象,从早期被殖民时期的"洋泾浜"英语到现代的后殖民语境下的后殖民语言;指出粤语源英语外来词在形态、反汉化标准,以及语码混用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产生的影响;旨在维护汉民族语言的同时,正确处理好英语与汉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香港属粤语地区,一直以来,香港的普通话教学研究倾向中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甚少提及职业普通话培训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角色扮演对提高职业普通话教学成效的问题,并以餐饮服务业为例。  相似文献   

13.
罗芬 《现代语文》2015,(2):67-69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东南临广东省,语言主要以北流白话为主,北部有小部分地区使用客家话。北流白话属于勾漏片粤语,北流话在名量词的使用上呈现出很多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反映了该地区的传统与文化。通过对北流话几组名量词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可进一步分析北流话名量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模因论看,粤方言词"搞掂"被模仿复制成普通话"搞定",演变过程中发生"基因型"变异,是粤语模因在普通话中的复制。"搞定"一词又通过形式演变、语义泛化、模因复合体的方式得到强化,成为强势模因。在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中同时受到社会因素、语言自身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可以从三个大层面解读:政治、教育和文化。宏观的语言教育政策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在微观的层次,语言教育是应用语言学的一部分,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专业问题。在民族文化的层面,普通话与各大方言,包括北方方言,分别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不同习俗和意念,独特的语言代表了独特的民族群体所共有的文化财富,不同的文化财富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民族共同语在方言区的推广和使用的问题,在四个具体方面就普通话在香港的推广和使用提出自己的建议:(1)从中华民族的层次考虑语言政策,制定合乎语言使用客观规律,合乎本地实际的最终目标;(2)创造双语共存的现实;(3)维持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4)让普通话和粤语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入人心,粤语童谣作为广府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逐渐受到小学音乐教育者的重视,本文基于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粤语童谣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自编粤语童谣学习态度问卷,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粤语童谣价值体认、学习感受、咏唱能力是影响粤语童谣学习态度的三个重要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7.
梅州客家话粤语借词的语言接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托马森七个机制的接触性理论,对梅州客家话中粤语借词产生的条件和方式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梅州客家话由于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使得客家话和粤语的接触比其他地区深入,其粤语借词的产生主要受到语码转换和语码交替两个机制的影响。通过与江西(赣南、大余)客家话进行比较,列举出34个梅州客家话中特有的粤语借词,最后得出梅州客家话借用粤语词的分布情况:借用最多的是名词,其次为动词、形容词、副词。  相似文献   

18.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9.
张中关 《考试周刊》2009,(38):37-38
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一带经济的不断发展,粤语的地位也随之而提高,粤语词语逐渐被全国人民所熟悉。本文试图概括现代汉语流行词里的粤语词汇,探讨粤语北上对现代汉语的意义和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言教育一直是困扰香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自从五十年代英语在香港占据优势以来,如何协调粤语(广东话)与英语的关系便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令问题更为棘手的是,香港的普通话教育一直非常薄弱。随着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普通话介入教育领域并取得重要地位势在必行。于是,如何摆正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在香港的应有地位,如何在教育政策中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