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并非是主体对于客体世界纯粹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主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动地建构起关于客体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学习目的、要求具有明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求知欲;学习态度主动,善于思考,积极领会学习内容;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应试教育”把学生完全看作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习方法也主要是死记硬背。而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其具备终生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能力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应用英语结构化知识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结合课例分析结构化知识在建构知识基础、优化认识方式和提供迁移框架等三个方面的作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基于主题的结构化知识,从而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笔者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进行过一些尝试。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以求教于广大教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应解决教师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一 )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是一个根本性的认识问题。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 ,作为目的语的英语是学生认识、学习及掌握的对象 ,是客体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没有能够真正做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主要表现如下。1.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最能反映教师这种观点的一句话是 :…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探究,不断提高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样一来,教学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芳 《考试周刊》2013,(40):74-74
<正>新课程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巧妙地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敢于独立、灵活地思考数学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的再认识,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形成、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求化学知识不能简单地传授,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自然现象或科学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方式获得。  相似文献   

10.
在拋物线有关焦点弦的演化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几何性质,这些性质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对象.本文采用实验手段,不但探究出熟知的性质,也探究出新的有趣性质.按一般实验模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实验,从图形直观获取的感官认识进行猜想,再对猜想加以逻辑证明.这个过程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是一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建构,充分发挥主体的过程,可使学生深入学会知识,掌握认识、发现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本文对猜想的性质用向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其自我发展的主体。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心理差异等方面亦即内因,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及广度。毛泽东同志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认知主体 ,知识只是在它与认知主体在建构活动中的行为相冲突或相顺应时才被建构起来 ,主客体 (学生与数学知识 )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认识活动的本质所在 ,知识的呈现即教学不但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 ,还要适应他们的认知结构 (即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及掌握程度 )和建构活动 (即学生怎样学习知识、怎样将知识组织起来、有何缺陷等 ).”[1] 在建构观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而且还可以很好地领略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 ,同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规律性的学科,学习物理知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具有指导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接受知识,主动建立各种能力.可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物理知识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观察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培养好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观察为分析问题奠定了基础,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地实物观察等活动,掌握正确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使之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6.
极值问题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问题.近几年,为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中考题中也常出现极值问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进行简单的极值问题教学,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这对学生加深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分析、思维能力是大有益处的,下面通过几(?)分析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要使学生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转化,促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其蕴藏的学习潜力.下面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使之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