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金志兴过错行为是指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其不良品德的开端,通常表现为无礼貌、骂人、打架、撒谎、考试作弊、损坏公物、贪小便宜等。大量教育实践证明,过错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和改善的。过错行为发现得越早纠正得越快,就越有...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所谓问题行为,就是指品行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尽管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个性的形成甚为不利。一个学生从小胆小怕事,长大后往往缺乏勇气,缺乏自信心;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长大了就难于对人热情,怯于交际。通过观察调查,我们认为青少年的犯罪、不良品质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的萌芽阶段,即问题行为产生阶段;第二阶段为不良品质因素向外扩展阶段,即…  相似文献   

3.
9岁男孩宏达,常不守游戏规则,同学们总不跟他一起玩。只要老师不在旁边,他就恐吓并推搡同学,还用抢球、抢东西的办法来扰乱同学的游戏。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时,他经常远远地站在一边。出事后,老师总是跑来干预,斥责宏达及其他参与打架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高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既有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因,也有环境因素等,是各因素的综合反映;在预防课堂问题行为时,学校应主动与家庭和社会经常沟通,互相配合,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行为的征兆,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形势下的青年学生,是思想活跃的一代。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促使他们中间一些人产生了一种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往往我们提倡的,他们反对;我们摒弃的,他们坚持;我们回避的,他们偏要见识见识。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表现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矛盾。这是一种与教育者的意志相对抗的病态心理。它对教育具有一种强烈的抗拒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者的情绪。尤其,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明显的消极作用。目前,如何解除学生中的  相似文献   

6.
训育难于教学,人格重于知识。这两句话确是现在中国教育的弊病。我们只顾到教书上课,注重知识的灌输,人格的培养,竟加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既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教师及家庭、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可采用行为矫正技术,如强化、消退、暂停、团体偶联、契约、批评、积极地练习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身上,常常可以看到对他人或财物的侵犯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使幼儿变得骄横无礼,脾气暴躁,任其发展,可能使儿童形成冷酷无情的性格特征,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为了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品质,必须找出幼儿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早进行矫正和教育。 幼儿产生侵犯行为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是: 一、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三四岁的幼儿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表现欲很强,为了证实自己的力量,表现自己的能力,往往在行为上带有一定的侵犯性。  相似文献   

9.
10.
问题行为是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碍他们身心健康。影响他们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扰乱性和对学习的影响都较大,需要长期耐心教育来加以矫正,若不及时矫正可能导致心理失常和行为变态。  相似文献   

11.
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行为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培养新一代合格公民的高度出发 ,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既“长善”又“救失” ,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学生的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影响身心健康、学习效果、品德发展 ,给学校、家庭、社会常规施教带来困难 ,妨碍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的行为。它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行为。问题行为的特点有三 :1、行为客观效果给学校、家庭、社会正常施教带来困难和麻烦 ;2、行为主观效果不利于心理健康 ,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不利于品德发展 ;3、有碍…  相似文献   

12.
过错行为指的是学生不经常产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通常表现为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骂人、打架、撒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害公物等。过错行为产生后,会对集体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如过错行为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过错行为,及时加以矫正。那么,怎样进行矫正呢?一、要摸清过错原因,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生都是不成熟的个体,犯有过错有其自身原因,如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等;也有其外在原因,如父母离异,…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会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活动,或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厌学好动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进而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那么,如何克服不良的课堂行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体现。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品质如何,是关系到国家前途的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前途,而且关系到全体学生品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们有单纯、稚嫩、充满好奇的一面,也有独尊、独处、执拗性较强的一面。特别是独生子女占90%以上,被家人宠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懒散成性、依赖颇多,很不服管教。矫正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2月23日,英国《独立报》报道了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会同250所小学,利用两年时间进行了旨在“遏制不服管教行为”的研究项目,结果发现:教会孩子们懂礼貌和公平竞争比严厉惩诫更为有效”。报道说“,温和再温和”的做法在遏制不轨行为和提高出勤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英国政府将向全国推广此项目“。温…  相似文献   

16.
张宇 《教书育人》2006,(6):34-34
小学生们有单纯、稚嫩、充满好奇的一面,也有独尊、独处、执拗性较强的一面。特别是独生子女占90%以上,被家人宠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懒散成性、依赖颇多,很不服管教。矫正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矫正,一般比较注重行为主义的方法。行为主义认为,人类多数行为是习得的,可以传授、改变和塑造,它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并试图从环境中找到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强化法和认知矫正。一、强化法1.正强化法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老师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矫正,一般比较注重行为主义的方法。行为主义认为,人类多数行为是习得的,可以传授、改变和塑造,它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并试图从环境中找到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强化法和认知矫正。一、强化法1.正强化法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老师总是试图教授给学生一种积极行为以代替问题行为。这时,正强化就是首选的干预手段。在学生表现出老师所期望的积极行为之后,给予奖励,以增强或者维持积极行为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代币制就是一种符号强化体系,学生可以用代币取代物品或活动行为强化。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是不良心理的反映,因此预防和矫正学生攻击性行为,从根本上说,应该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着手.杜绝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最佳途径是预防,而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地处理,防止造成更恶劣的后果.下面笔者介绍三种矫正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或那种过错行为,及时有效地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我的做法是: 一、摸清过错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学生的过错行为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即使同一过错行为,发生在不同学生的身上,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处理时不能“一刀切”,要仔细了解学生,深入调查研究,根据性质、原因、程度的不同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班里有一位上进心很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不久却多次与同学发生纠纷。我通过多次与他本人、同学谈心,摸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