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构建了一套评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0个省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希望以此作为深入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本质、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构建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运用模型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做了定量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各地市(除深圳外)专业镇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各地市专业镇进行分类,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地市专业镇提出相应的转型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4.
引入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地区的国际旅行社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序与分析,并提出我国各省级区域国际旅行社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界定都市圈创新能力的定义,从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创新资源与产出、邮电通信与网络规模等四个方面构建描述指标体系.以上海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对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城市差别、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以近似圈层结构分布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6》有关数据和成果,对全国31个省域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和评价。结论显示,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加权评价的方法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5~2006》有关数据和成果,对全国31个省域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和评价。结论显示,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加权评价的方法更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代表了该区域竞争力和社会活力的强弱,同时也决定了其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以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例,应用min-max标准化分析方法,评价了2010-2015年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的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还存在城市间创新能力不平衡、教育科技支出少、知识未能有效转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取决于区域的竞争力,而区域人才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尺度。文章在分析区域人才创新能力的各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3个模块、16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同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0个地区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性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环境水平等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Fussy-GRNN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进而,在分析分布密度(SPREAD)选取原则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进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基于Fussy-GRNN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能力、高度的容错性和鲁棒性等、小样本适应性、训练速度快、模糊处理等特点,证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苏屹  李柏洲 《科研管理》2011,32(10):27-35
将离散数学中的竞赛图法引入到综合评价研究当中,综合运用粗糙集和熵理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结合我国8个沿海省份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一方面,我国8个沿海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强弱排序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河北、广西,实证结果更加客观、科学的反应了各省市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构建的竞赛图法评价模型在综合评价研究方面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同时有效的避免了主观因素和信息重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产业知识多样性(Industrial Knowledge Diversity)概念及其测度指标,并将其应用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产业知识多样性指标与其GDP数据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利用产业知识多样性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思路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取南通市2010-2015年的专利统计数据,以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率、专利授权量、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发明专利授权量等12个变量作为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南通市9个市(县)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南通市有关部门因区制宜地制定有关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科普能力的内涵,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结合静态和动态研究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2014-2017年科普能力进行测度,得出湖南省区域科普能力发展呈现出四个明显区域特征、科技经费和人才投入是衡量科普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等结论。最后提出促进湖南省区域科普工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董广萍 《科技风》2023,(3):154-156
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剖析河南省在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着力补足创新短板,聚焦创新资源,形成良好创新环境,引导产学研合作,统筹推进创新生态建设,借助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打造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解释地区经济繁荣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出发,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中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构建适合上海市宝山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宝山区区统计局提供的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上海市宝山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并依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引导上海市宝山区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广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评价2000-2013年广东省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分析发现,广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科技成果的产出率欠佳、知识交流不充分、劳动者素质提升较慢、产品国际竞争力不高、环境效益有待提高等具体问题不容忽视。为提高广东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集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都是用单一评价方法.借鉴群决策以及多分类器集成中的Bagging方法的基本思想,提出将各种单一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集成评价的CIE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以2009年西部12省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IE方法的评价结果比主成分分析法、Topsis、灰色关联分析等6种常用的单一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构筑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科技创新系统运作过程的角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14个省市的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科技创新对于一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吉林省更是将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写入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制定鼓励创新政策的过程中,吉林省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本省的创新能力、如何通过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所提出的。本研究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本研究的最终结果将有助于吉林省决策部门有的放矢地制定科技促进政策,提高吉林省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