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纪 《新闻知识》2003,(5):14-15
随着当代社会逐步进入后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盟曾对后信息社会特征研究后描述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方。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将“注意力经济”理论引入传播领域,称:传播回收的是受众的“注意力”,出售给广告商的也正是受众的“注意力”,“注意力”是传媒真正能赚钱的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211工程”大学图书馆近年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为数不少的图书馆,在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定位模糊,文献资源建设内容趋同,服务模式、服务项目相互克隆等同质化的倾向.在高校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图书馆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在经过必要的同质化阶段后,必须走差异化的突围路径,以满足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有效转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知识信息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同质化表现及利弊基础上,提出了破解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同质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萍 《新闻前哨》2005,(9):18-18
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市场竞争中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媒介品牌竞争力。可以说,争取“受众注意力”是打造媒介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先从媒介的“双重出售”谈起:一方面,媒介通过出售自己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将时下流行的“注意力经济”引入传播领域,那就是:传播回收并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对广告传播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晓玲 《新闻界》2007,(4):147-148
在信息过剩、人们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时代,根据施拉姆的或然率公式,广告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选择或然率,就要以人性化的思维真正为受众考虑,尽可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降低其获取所需信息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注意力经济,俗称眼球经济,是近年来流行的词汇,它是信息社会为媒体度身订做的。在信息过剩、媒体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仅仅争夺用户眼球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已经不够了。有专家称中国传媒将走过“注意力经济时代”,步入“影响力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业态”以及受众信息接受方式的改变,对党报的传播方式提出了要求。信息过剩的网络时代,党报在内容创新的同时,必须从编排手段上吸引主流人群的注意力,才可能让受众进入相关信息表述的阅读:其次只有将主流人群的注意力持久驻留,才能对主流人群进行有效传播,实现新闻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兼具的时代,受众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各个行业追逐的目标。各新闻传媒机构为争夺受众注意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致出现了新闻"标题党"、过度消费明星、虚假"新闻"等一系列不当的新闻传播行为。笔者认为追逐受众注意力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注意力而"不择手段",牺牲和僭越基本的新闻专业主义和道德红线。针对于此,本文认为可从"内容+渠道"为王、"创新+品牌"意识以及"人才+互动"意识三个主要方面提高受众对新闻媒体的黏性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新闻受众的注意与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受众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受众已经成为媒介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的受众。注意力经济的本质,是对大众注意力的争夺。吸引受众注意成为信息发布者和知识传播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共享性不断提高,策划成为新闻宣传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11.
李声 《视听界》2006,(1):133-134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以信息及其衍生产品为主要产品形式的传媒组织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并更多地呈现为对受众注意力的争夺。因此,对源信息进行深度智力加工,使受众以更便捷的方式来获得更高价值的信息产品,就成为传媒组织竞争的关键之所在。而“人”作为信息的加工者,是信息的智力附加值的创造者,必然是传媒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传媒组织必然要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来构建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受众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有关网络受众的调查数据的研究 ,得出以下规律性结论 ,网络受众呈现大众化 (“平民”化 )趋势 ;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 ,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 ;网络受众对网络广告的认可程度在不断提高 ,开展电子商务的时机日趋成熟 ;网络受众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 ;网络受众浏览的网站日趋集中 ,网络受众的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媒介多元和信息泛滥的当下社会里,受众的思维注意力和阅读耐心正在被多种力量所消解;以深度见长的报纸新闻,更是受到传播技术扩张带来的“微阅读”、“快阅读”等新的阅读体验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陈海燕  范容 《青年记者》2022,(18):117-119
网络文学IP和微短剧的交互赋能有助于在受众注意力碎片化的今天,集合有限的受众资源“辐辏”出注意力“轮毂”,而在这种受众注意力集聚效应下,IP微短剧的盈利空间得以大幅拓宽。平台分账、资本催化,IP微短剧曾乘此东风扶摇直上,但在暂时性繁荣的表象之下,如何克服对平台补贴的依赖心理?IP微短剧正逐步在直播带货和商务合作等“后链路”式变现的可能性上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5.
于鹏 《声屏世界》2002,(12):32-33
注意力经济时代,电视经济新闻理所当然应成为受众注意力投资的热点;然而事实却差强人意,与早已火爆登场的娱乐节目相比,经济新闻节目的发展显得迟缓、滞后,本应最先独掌“半边天”的经济信息类节目却让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夺了先机。电视经济新闻节目缺少叫得响的名牌栏目,这不单是传媒的损失,更反映了注意力投资环境的不合理与失衡;换言之,缺乏与受众生活休戚相关、并使之能从中获益的经济新闻节目,受众较易退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极度膨胀、媒介文本极其丰富的今天,而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让受众有限的注意力投注于你的媒介类型及媒介个案,那么,建立有效的导读机制,可以使媒介传播事半功倍。否则,  相似文献   

17.
刘燕 《新闻爱好者》2008,(11):129-129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读者渐渐习惯了以“读图”的方式接受信息。图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众的眼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是任何语言的描绘都无法企及的。对于面向广大市民读者的都市报来说,头版是封面,是报纸内在信息的外在反映,是能否吸引读者购买阅读的关键,能否将“视觉规律”等原理应用于版式设计上,在报纸的“脸面”上下工夫,运用新闻图片尽可能占有受众的视线,在接触环节上凝聚受众注意力资源是都市报赢得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雨丹 《传媒观察》2002,(11):28-29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门户和眼睛,是新闻信息的高度浓缩,是新闻抓住读者注意力使之愿观其详的广告和招牌。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量的增多使受众倾向于快餐式的信息消费,激烈的竞争加剧了媒体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争夺,这些都使新闻标题的作用日益突显。报纸标题是新闻标题的魅力与魔力的集中体现,是“读题时代”最好的解释范本。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报纸的扩版、广播电视的增设频道、网络的崛起,传播业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进入了信息过剩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受众有限的注意力和相对过剩的信息构成了传播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于是,如何让特定的信息从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视线,进入受众的眼球,便成了信息取得传播效果的大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信息的“易读性”,就成为信息过剩时代传媒竞争的新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林亦雯 《东南传播》2013,(4):108-109
广告营销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达到营销目的。现代社会广告信息越来越多,对广告受众的注意力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而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广告的说服性传播艺术中,视觉形象究竟要如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研究受众的视觉心理,提出了广告设计,特别是电视媒体广告设计中可能获取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从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