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昨天才读到了全文的《科莱特传》。书被一个法国朋友邮来,斜斜地插在我家的门上。邮递员照例地不露声色,要到我耐不住寂寞了,打开门锁看一看外面的时候,才满是欢喜地“啊”一声。书是不会被人拿走的,因为读得懂的人不多。能够读到懂得的更少。书的纸,书的封皮,都是我想象中  相似文献   

2.
公共新闻应注重对人性的发掘和表达 美国著名作家和学者梭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未在报纸读到一则值得注意的新闻.我们所读到的无非是一个人被抢、被杀或因意外事故丧命,或一栋房子烧了, 一架飞机失事,-艘汽船被炸毁,-头牛在西部被碾过,一只疯狗被打死--我们再也不需要读别的新闻了.一条新闻就足够了.对-个哲学家来说,所有被称为新闻的,无非就是说长道短的东西,而那些从事编辑的人员和记者,则是那些正在喝茶的老太婆!"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很偶然读到了《新闻爱好者》的电子版,我十几年没有见到过这个刊物了,这次见到,忍不住泪下。我是1988年读到《新闻爱好者》的。我父亲段向理,是我们镇里的通讯员,也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了,从这本杂志创刊起,他就是一个忠实读者,并且向所有喜爱文字工作的人推荐。我记得那时我们镇里订了5份,编辑部还奖励了1份。从上初中起我也开始读这本杂志,尽管有的内容当时还不能完全看懂,但我也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直到1991年我父亲病重,我们还一直坚持订阅这份杂志。到父亲不治,全家人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才不得不中断。父亲去…  相似文献   

4.
质朴雄浑动人心魄──评《沙海壮举》丁临一读到郝贵平、王志明同志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沙海壮举》(石油工业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不由得使我想起我曾读到过的《世界沙漠第一路》(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题材基本是同一个,值不值得这样大书特书?我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5.
黄裳先生是我十分偏爱的一个作家。他的书我从少年时代一直读到现在,依然兴味十足。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早年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文章中所说的人和事让我这个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读到赵鑫珊的名字及其著作,是在好几年以前的大学刚毕业时,一册小开本、略显厚重的《哲学与当代世界》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寂而充实的夜晚。时光流转,从这本《我有我  相似文献   

7.
历时3年.拙作《河南农民工影像实录——滑县民工闯天下》终于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关于滑县农民工在全国各地工作生活的全景观式的影像记录.也是我尝试用影像从一个方面反映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见证历史发展的一次初步的实践。在拍摄和编著过程中.随着不断的思考.我对用影像记录社会生活、见证历史发展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有一本叫《我们错了》的奇书,以媒体大胆、直率的自我揭丑,犀利、无情的自我剖析,而成为今年业界与读书界狂捧的读物,一时洛阳纸贵,一书难求。我有缘读到,已是夏末秋初了。当时参加全国性的一个广电新闻作品颁奖大会,途经青岛,在机场书坊逗留,无意间发现了此书,不假思索将其收入囊中。此后几天,见缝插针翻阅此书,作品获奖的喜悦已被读书获得的敬畏洗释殆尽,惟有激动、羞愧与感慨。因为,书中我读到了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在读一部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们在读什么?会当凌绝顶的高度我想读,但更想读到下山时的风度;峰回路转的惊喜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水到渠成的愉悦;诗意栖居的远方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余音绕梁的当下;世人的称赞我想读,但我更想读到家人的眷恋;神采飞扬的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在一次出差的旅途中,无意中读到了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卡尔的一篇访谈文章,他的一句话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的思维控制能力和自主能力正在被互联网所摧毁。"事实好像就是如此。于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互联网是否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图书馆杂志》,在众多的图书馆期刊中。它是我心中的一颗星。四年前,我从中学教师改行到大学图书馆工作,第一次读到它就被它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后来,它一直伴随着我在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殿堂里徜徉、奋斗、进取。  相似文献   

12.
心灵的言说     
在日益喧嚣与躁动的年代,写作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游戏,许多文字也变得日渐与心灵无关。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当我读到《吴霜在说》一书时,我的内心感到了少有的满足,毕竟我读到了一种源自于心灵的言说。行文的自然,内容的厚实,情感的真挚,足以打动每一个阅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所读到的、关于"情妇"这一特定女性角色和生活方式的最精深也最坦诚的理解。作者以一个情妇和作家的双重身份,第一次以女性为认识主体和价值判断主体,打开"情妇"的内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女人被承认为具有女性躯壳的无限复杂的人,而不是女性躯壳。  相似文献   

14.
动物档案     
久未读到蒋子丹的文字,十余年前在深圳的书店买到她<乡愁>一书,原因在她所成长的长沙正是我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城市,免不了要从"乡愁"里寻找熟识的往日影像.印象中她原是写小说与纪实作品的,为"文学湘军"中女杰,且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我读到这样一段话:“成为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以后,我们遇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我的理解,这对思想战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示。因为,“利益观”实际是人生观的枢纽和核心,它主导着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牢牢把握这一点,强调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也就把握了解决各种思想问题的关键和钥匙。  相似文献   

16.
在一本被撕去了封面封底的日记中,我读到了一个在旧中国工作了十五年的海关关员所写的时断时续的日记,尽管只有几十页,可那1944~1949年的片断仍保留下了他所经历的那个岁月,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变革中的一丝掠影.  相似文献   

17.
六个字母的解法,刘禾著,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很久没有如此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了。作为一个文学、文化研究领域的职业读者,这显然让人很郁闷。我不是说这么些年来我一直没有读到过一本好书,也不是说阅读中没有体会过顺畅,我指的是这两者的合一。在我近年的阅读经验中,《六个字母的解法》就是这样一本书。说一口气读完,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老老实实说,阅读过程总也还是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过去50年间关于雷锋题材的主要影像作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视纪实影像作品)进行关注、梳理和分析,旨在探讨雷锋本人和雷锋精神在大众影像传播中所表现出的变化.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宣传思维主导下的“先进典型”到90年代逐步通过影像纪实转变为“鲜活面容”,雷锋的形象也经历着一个由“被塑造”转化为“被还原”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趋向理性,纪实影像传播有助于提升媒介的公信力,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培育出平实而良性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从报上读到个体户“见义勇为奖”之类的报道,心中有些不安,然而又无可名状。近日又读到浙江温州一个体户设“廉政新闻奖”的消息,这回因为自己是新闻记者的缘故,惶惑之状便切实可述了。我能够理解个体户的一片好心,并以为设奖的目的里有一点自我宣传的成份也无妨,然而,一个新闻记者领取的奖金袋上有一个与新闻学毫无瓜葛的个体户的名字,我想,他恐怕会感到尴尬的。新闻奖,不管什么名目都一定与新闻学有关。因  相似文献   

20.
“种种原因”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媒介词语,历久而不衰。 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地一林业管理人员,一身正气,坚决打击盗卖国家木材的行为。屡屡被坏了“好事”的不法之徒终于恼羞成怒,于是“纠集十八人,携带军用刺刀、砍刀等武器,冲到林业管理站,对林业管理人员进行报复”,护林人身受重伤,几至丧命。读到此处,相信绝大多数善良百姓必定会和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