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言兼 《神州学人》2002,(5):40-40
祖国宝岛台湾,林苍土沃,物产丰饶。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一员,高山族世代生息于此,并在台湾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祖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也均有分布。据文献记载,高山族的祖先是百越中闽越的一部分。三国时称“山夷”,隋代称“流求土人”,唐代以后有马来人和其他民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山族人口约有50万人,主要聚居在台湾省的山区、东部沿海平原和附属的兰屿岛上,还有4000多人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等地。长期以来,高山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披荆斩棘,开发了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并共同反抗外来侵略和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为共同缔造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日本资本进入台湾,进行剩余价值的掠夺。本阐述日据时期台湾存在的刺激资本发展的环境与机制,分析日本殖民资本在台湾进行营运状况及其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4.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在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掀起一场“皇民化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使一些台湾人对祖国的化产生了隔膜.还使某些台湾人产生了“皇民”心理。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为日本的殖民统治叫好.并借此叫嚣台独。历史的贻害,不能不使人们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5.
日本占据台湾期间,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台湾人民的同化教育。同化教育重在文化教育,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形式之一,因而语言的同化教育便成了日本殖民教育的重心所在。台湾人民为抵制殖民当局的不均等教育制度及其同化教育政策,也以语言教育为武器进行抗争,其主要表现形态为汉文书房、义学及汉文私塾等的设立。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汉族欢度春节的同时,有一些少数民族也和汉族一样辞旧迎新,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当中。因为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便形成了他们各具民族特色的过年习俗。  相似文献   

7.
日据时期是台湾历史上一段最屈辱的历史,从1895年到1945年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中,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社会习俗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观念的变更。虽然学术界对社会习俗以及日据时期台湾历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日据时期台湾社会习俗的演变这一重大课题,还没有更多的涉及。鉴于此,本文对其作一系统的考察,以期将日据时期台湾社会习俗的演变过程理出一个线索来。  相似文献   

8.
由于立场不同,以及受客观环境尤其是现实利益的制约,历史总是难以展示其真实的面目。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史在黎湘萍、藤井省三、陈建忠等人的笔下呈现为迥异的想象,甚至大异其趣。人们能看到的,只是其情愿看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在台湾开始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掀起一场“皇民化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使一些台湾人对祖国的文化产生了隔膜,还使某些台湾人产生了“皇民”心理。一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为日本的殖民统治叫好,并借此叫嚣台独。历史的贻害,不能不使人们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基督教新教与天主教伴着枪炮传到了台湾。现今学术界对台湾基督教新教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却忽视了同时来台的天主教的研究,特别对两教在台关系基本没有涉及。文章通过对比日据时期两者发展及相互竞争的状况,寻找矛盾冲突的深厚根源。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侵台时期,福州鼓山涌泉寺对台南开元寺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开元寺住持传芳法师、玄精法师都曾在福州鼓山受戒,他们或用福州鼓山仪轨传授三皈五戒、举办浴佛法会、参照福州鼓山涌泉寺寺规来拟定开元寺寺规,或在开元寺推行福州鼓山禅修、以福州鼓山仪轨治寺、邀请福州鼓山僧人来寺弘法.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在日本殖民者占领和统治我国台湾50年间,对台湾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实行残暴的政治压迫的同时,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农业台湾,工业日本”,力图把台湾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原料供给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日本垄断资本控制了台湾经济,这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战后发展造成无尽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日据时期(1895-1945)台湾佛教有了较大发展,僧侣人数、道场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并出现了本土佛教五大法派。日本佛教各大本山在台致力于布道传教,并兴办教育事业以协助传教。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僧伽教育养成事业主要是通过创办佛教中学、讲习会、佛学院等方式实现,此外,台籍僧侣到大陆海外留学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此一时期,更出现了专门的佛教女众教育,对台湾佛教在战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日据时期台湾小说中的一种重要书写策略和修辞方式。通过以赖和、杨逵、吴浊流三位台湾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从作品命名、文本情节、小说人物和事物等角度阐述日据时期台湾小说中的隐喻形式,并对这一修辞行为的历史语境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日本资本进入台湾,进行剩余价值的掠夺.本文阐述日据时期台湾存在的刺激资本发展的环境与机制,分析日本殖民资本在台湾进行营运状况及其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台湾日据时期小说文本精神内涵的解读,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受难感可谓台湾日据时期写作者在以小说建构“历史”中流露的具体情感。使用异族的语言写作,已经有了难以抹去的被殖民印记,而中文小说与日文小说在讲述痛苦的方式和策略,以及内涵上的不同,更构成“如何说”的复杂。对于受难感的理解,则又会因诉求的不同显现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日据时期,反殖民成为台湾人民政治斗争的主要任务。在斗争中,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在文化启蒙的指引下进入思想启蒙阶段,思想启蒙成为台湾妇女解放的精神动力;同时,妇女以抵抗日本殖民者作为妇女运动的终极目标,参与到抗日行列之中,从而也推动妇女自身的解放,民族救亡的解放运动事实上成为了妇女解放的实践推动力。精神和实践力两种力量相辅相成,使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李诠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15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ese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又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台湾高等职教发展历程1.缓慢增长时期(5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台湾经济仍然以农业为支柱,当时采取“以农养工,以工促农”的经济发展方针,重点发展农业加工的进口替代工业。因此,需要大量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熟练劳动者。当时职教体系中大量发展的主要是职业学校,50年代中期前主要发展初级职业学校和部分招收小学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的职业学校;1956年开始发展招收初中毕业生的高级职业学校。在整个50年代,台湾职业学校有三种类型:初级职业学校、五年一贯制的职业学校和高级职业学校。在这…  相似文献   

20.
日本占据台湾后期,对台湾人民施行了严厉的同化教育政策,其焦点之一便是语言的同化教育.台湾人民虽不断抗争,但到日据末期,使用日语者人数日益增多,善用汉语者人数日益减少已成为无奈的事实.台湾光复后的"国语运动",意图清除皇民化教育毒素,而其重心即在推广国语,施行国语教育,禁止日语教育.由此,光复前后的台湾形成了一个以争夺语言教育权为焦点的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