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操中的支撑跳跃,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支撑跳跃,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特别对增强下肢肌群和韧带的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跳马的技术分为七个阶段: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为了具备完成和提高形成各种跳跃动作所必需的技能和素质,首先要进行基础训练。训练基本技术时,是以掌握稳定落地动作开始,然后再学习助跑、上板、踏跳等技术,本文结合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 支撑跳跃是中学体操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器械是有高度、长度、宽度的立体型障碍物,技术上由助跑、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所组成等特点,这就使支撑跳跃动作具有危险性。而分腿腾越在各年级的教材中,在各组别的“达标”项目中均有要求,这就说明分腿腾越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只要合理地、科学地了解掌握、运用保护与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支撑跳跃动作丰富多采,富有挑战性,深得学生喜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一些简单辅助练习,循序渐进,锻炼学生上、下肢的协调配合。l、单踏双落游戏是建立踏跳技术的有效手段之一支撑跳跃踏跳技术较为重要,如果踏跳动作不果断,容易使腿部或腹部碰、撞在器械上而致伤。要解决好此技术的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可利用单、双圈游戏建立单踏双落的动作概念,然后再进一步提高踏跳、上板动作质量,要求动作短(上板距离)、平(上板高度)、快(并腿快、踏跳快),脚前掌搓板(地)有力…  相似文献   

4.
最近举行的一九五八年上海市一級体操此賽,有許多女子运动員在支撑跳跃这項規定动作中(屈体騰越)完成得都不够理想,有好些人失敗了。主要原因在哪里呢?我个人看来有这么几个方面: ①踏跳的速度不够迅速,加量不大,有些人还有較明显的停頓現象。这主要是在踏跳时腿屈得太多,因而踏跳速度就显然减慢,跳起来腿也不容易很快的伸直。正确的应該是踏板时間要短促而且力量要猛,膝关节应該是微屈的。同时,跳不好也与她們的身体素貭彈跳力等有关。②在踏跳后身体傾斜的角度较大,也是說在踏跳时肩后倒不够(見图①之1)跳起后肩  相似文献   

5.
纵箱分腿腾越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郭连合在支撑跳跃技术中,可分为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阶段。而助跑上板踏跳是支撑跳跃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做不出预先后摆,往往出现一些错误。下面就介绍几个较常见的错误动作及纠正...  相似文献   

6.
教女生支撑跳跃教材,如何克服其恐惧心理,消除心理障碍是教学的难点。我是这样做的:一、提高求知欲给学生进行教材分析:跳山羊在支撑跳跃中比较简单,大家看电视体操比赛中的跳马也是一种支撑腾越项目,难度较大。长期以来,中国女选手在自由体操和跳马上比较弱,但程菲的出现,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个跳马达到10分起评的中国女运动员,用属于她的“程菲跳”填补了中国女子体操的两个空白——第一个跳马世界冠军,第一个以中国女选手命名的跳马动作。目前这种优势只是个体,但我们相信它能转化成集体优势,我们会有第二个程菲的。通过名…  相似文献   

7.
技巧、单双杠、支撑跳跃是初中体操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而目前这些内容的教学现状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现象。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初中的技巧、单双杠、支撑跳跃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体操教学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促进体操教学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比喻”就是打比方。在具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不同事物中,用其中的一种来描写和说明另一种的修辞手法。“比喻”的关键是在两个不同的事物有某一相似。相似点是“比喻”的构成、功能、表达效果的基础。如:把支撑跳跃的踏跳比作踩在烧红的铁板上,把推手比作触电。这就是抓住了踏跳、推手时  相似文献   

9.
踏跳是跳远技术的主要组成部份。一个优秀跳远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助跑速度,取得最好的起飞初速度,合理的腾起角和较大的腾空高度,在极其短促的时间里改变方向,都需要通过踏跳的一杀那表现出最大的作用。(比蒙、刘玉煌等国内外名将的才能除具有良好速度外,主要是踏跳技术有超人之处。〈如比蒙的水平速度、腾起角、腾空高度都是世界之最〉。)其中,踏跳动作是整个跳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踏跳技术的三阶段要教好踏跳技术首先要搞清踏跳技术结构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手段,促进成绩的提高。踏跳的技术可分:放脚(上板)、支撑(缓冲)、起跳(蹬伸)三个连贯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0.
<正>借班上课班级:江苏盐城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人数56人学习单元:“体操”单元;课次:第四课;课题:“攀登高峰”——支撑跳跃学习目标:学生能独立地完成支撑跳上箱体,并从高处安全跳下的动作,发展跳跃、灵敏等素质;学练中能表现出积极合作,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周璋军 《中华武术》2008,(12):44-45
一、助跑(尤其是后三步)、攻板的速度、节奏与踏跳的训练是影响三级跳远技术第一因素 大家都知道,三级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单脚跳、跨步跳与跳跃几个环节构成。助跑起跳作为整个技术的第一环节,它决定着后面技术的发挥或者说直接影响着该次试跳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助跑起跳训练尤其是助跑后三步的速度训练与踏跳蹬伸起跳训练是创造优异成绩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分腿腾越跳"山羊"是典型的支撑跳跃动作,它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动作难度较大的跳上、跳下的体操教材。它包含了跑、跳、撑(推)、落等技术动作。实践证明:学生跳过并不难,但跳好很不容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技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徒手练习、游戏练习和器械练习,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排除学生对支撑跳跃的恐惧心理,进而  相似文献   

13.
赵君 《体育教学》2012,32(12):71
在中学支撑跳跃教学中,学生在上板与踏跳时,一般会忽视双臂后引及前摆动作,易造成上板时上体快于下肢而不能积极主动踏板、下肢踏跳时不充分迅速、身体制动不够等现象,影响了第一腾空的动作质量.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双臂后引及前摆制动的动作练习.  相似文献   

14.
研究跳马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必须对由助跑到落地全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美国安德鲁博士的跳马模式研究表明:“跳马的最大潜力在于踏跳,其他各个阶段的适当调整对提高跳马成绩所起的作用较小。”(原载美国体操家杂志1980年7月号)这就是说踏跳力量的大小及用力过程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跳马动作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尚无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能在训练现场,即时获取有关踏跳力量等的可靠信息及时反馈教练  相似文献   

15.
远端水平腾越是支撑跳跃正腾越类的较为典型的动作。它要求较高的第一腾空、平稳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跡、有力而准确的踏跳和推手及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掌握了它,将会促进和提高其他正腾越跳跃动作的完成。另外,远端水平腾越大都为运动员自选动作中所采用。196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的跳马规定动作也采用了它。去年全国体操暨四单位技巧比赛,参加自选跳马比赛的210人次中就有71人次采用了远端水平腾越的动作,占总人数33.8%。历次举行的体操表演赛也多采用这个动作。为了较详细分析该动作,现分为助跑、  相似文献   

16.
短跑训练中的跳跃练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事田径队短跑组的业余训练近十年,在短跑训练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经验。近三年我专门进行了短跑训练中的跳跃练习实验研究,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比和初步探讨,以期能对短跑的教学训练工作有所促进。 一、实验研究方法一 按照跳跃练习的性质,把受试者分成甲、乙两个组,每组10人。甲组为“短跳”组(以单脚的立定跳、立定三级跳、立定五级跳训练为主),乙组“长跳”组(以30米、60米、100米以上单脚连续跳和跨跳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17.
支撑跳跃技术由60年代前重心较低的水平腾越发展成当今由各类手翻接复合轴翻转腾越的动作,抄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完成支撑跳跃动作技术的多个密切相关的技术环节中,踏跳过程作为动作技术动力来源的最后一个过程,对跳马动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研究这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对新潮流动作的掌握与发展尤显重要。特别是  相似文献   

18.
<正> 支撑跳跃是体操教材的重要内容,其动作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落地。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分腿腾越还是屈腿腾越,第二腾空的挺身动作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出来。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造成大多数学生第二腾空无挺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推手后两腿制动不好,多数学生对何时和如何制动腿技术模糊不清,也体会不到。而第二腾空的挺身动作是依赖推手后制动腿并后摆所形成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技术环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原第二腾空挺身动作的诱导性练习——挺身跳,做了改革。原挺身跳练习的方法是,由直立开始,向上跳起,同时两臂上摆,两腿后摆,挺身至落地,落地时届膝缓冲(见图1)。  相似文献   

19.
跳马(纵向)分腿腾越教学探讨王冬立在高校普通体育课程中,体操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支撑跳跃又是体操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支撑跳跃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超越障碍的实际本领。由于要超...  相似文献   

20.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法,对武术套路中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踏跳阶段技术进行三维立体分析。指标为: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长,最后一步右脚的放脚角度,着地角与起蹬角,踏跳阶段髋关节转动角度及肩髋夹角。结果显示:踏跳阶段支撑腿具有“早”、“拧”的技术特点。即:“早”———起蹬早,使踝、膝、髋关节在蹬伸时所产生的蹬伸力垂直通过身体重心;“拧”———支撑腿在蹬离地面过程中,支撑脚与地面有拧转蹬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