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巢辨疑     
居巢本名巢,是商周南方小方国,旧说以为即商汤放桀之南巢。春秋末为楚邑,后易名居巢。秦汉为居巢县,东晋改置蕲县,隋改襄安县,唐更名巢县。其迁变之迹,典籍所载,班班可考。近世学者对居巢地望屡创新说,均证据不足,既与旧籍可信的记载相悖,又与史实不符,实难成立。  相似文献   

2.
居巢辨疑     
居巢本名巢,是商周南方小方国,旧说以为即商汤放桀之南巢。春秋末为楚邑,后易名居巢。秦汉为居巢县,东晋改置蕲县,隋改襄安县,唐更名巢县。其迁变之迹,典籍所载,班班可考。近世学者对居巢地望屡创新说,均证据不足,既与旧籍可信的记载相悖,又与史实不符,实难成立。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它是秦末楚汉战争的分水岭,是刘邦项羽对垒双方力量发生逆转的转折点。本文让我们的目光越过史籍的尘埃,重回特定的历史环境,重温楚汉相争的历史事实,认真打量那场两千多年前的宴会,通过几点历史事实对《鸿门宴》进行辨疑。  相似文献   

5.
“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语>文字简约,多片言只语,加之汉字语义的丰富性,对同一段语录就出现了不同的意义解读.但每句语录都只有一种意义是作者立言之本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心目中,张文斌先生是一位仁者,也是一位智者。仁者指他“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尽心篇第四十六篇》)。智者,指他“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孟子·尽心篇第四十六章》)。他的仁和智,都来自磨砺。是“改革开放”让他焕发了青春,从此潜心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笔耕不辍,积有岁时,成果丰厚。我初识文斌先生于武昌紫阳湖,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饱经沧桑,朴厚严谨,略带点乡土气息的学者。后来,在湖北省中语会年会上多次接触,虽谈话不多,却从他人口中,进一步了解了他的为人。再后,读了他的许多文章,才知道我对文斌先生的了解过于表象。他  相似文献   

8.
“其在万乘”条,标点值得一议;“逮尼父之卒”条,有两处可作校字之议。“至柳妻之诔惠子”句的译文问题;辨证歌文王、颂后稷的篇名,刘勰并未将《诗经》中述祖的颂诗列作诔文;指出“淮雨”的校改问题;“庸器”的训释;论蔡邕碑文的四句之解释;郗、郄二姓,自不应互混,“”应校改为“郗”;碑文的出现晚于诔文,“事先于诔”自应指最早立碑之举;碑文的写法可以接近于铭,可以类似于诔,但铭文、诔文都不能取代碑文,它是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9.
《汉书·西域传》对休循国和尉头国这两个当时西域临近的小国家的经济形态的描述有明显的"差异":一云"因畜随水草",一云"田畜随水草"。本文对其中的"田畜随水草"进行了辨疑。  相似文献   

10.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指出。讹误主要分为三类: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转引或脱文;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今人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相似文献   

11.
湖广地区关于虞舜的传说很多,而且都是由"舜南巡"所衍生。就历史的真实性而言,年满100岁的舜是不可能"南巡"的,虞舜的势力在那个年代也不可能到达南方。但湖广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虞舜传说,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虞舜族群的后裔南迁。  相似文献   

12.
纵览当前《文心雕龙》研究之现状,与《比兴》篇相关的疑点主要有三:其一,对“比”与“兴”内涵的理解;其二,“风通而赋同”的具体指向;其三,“拟容取心”的实质。本文立足于《文心雕龙》及《比兴》篇,对“比”“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与辨析,并对“风通”、“赋同”的指向作了严谨的取舍,同时指出“拟容取心”的实质是“客观事物的外貌”与“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作者“主体情思”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日来,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一文;收获颇丰。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里,顾颉刚先生畅言自己之所以有"层累造就历史"这一观点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古史研究方法;清晰地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应别人所求,向读者介绍"古史辨运动"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体现先生对历史的敏感、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对"真"的一种执着。性格上,作者是桀骜不驯、历史兴味极重、好奇心极发达的人,敢于怀疑古书古史而对它做深入的研究,敢于推翻数千年的偶像而不吝惜,敢于在向来不发生问题的地方发生出问题而不丧气于他人的攻击。  相似文献   

15.
凌先生"萧藏墨迹其实是一件伪作。……萧藏墨迹以只得苏字之形的吴宽《行书东坡词卷》为蓝本进行临仿"的结论是错误的。萧藏墨迹是吴宽仿录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的祖本,绝不是凌先生所说吴宽身后的人"在内容上全抄吴书",凌先生将史实本末倒置了。清康熙时代人安歧《墨缘汇观录》吴宽"行书苏文忠公《浣溪沙五首》,共三十一行,书法亦学苏文忠"的记述已经将吴宽书东坡词卷的来龙去脉表述得清楚明白。凌先生"吴宽的《行书东坡词卷》所据苏词版本现已无从查考",这只能说明其立论底气不足。  相似文献   

16.
关于欧阳修祖父欧阳偃的身世,当前出现了另外一种说法,即认为他是今福建晋江的乡贡进士,是后唐状元黄仁颖之子.但通过对福建晋江和江西永丰两地所记载的欧阳偃事迹考证发现,他们在生活的时代、科举的出身及相关家谱的记述中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由此可知,在我国唐代和南唐时期确实存在过两个同名同姓的欧阳偃,但欧阳修祖父欧阳偃并非福建晋江的欧阳偃.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设疑辨析法”的主要内容和环节   1.设疑提问: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提出疑难问题。   2.辨析解难: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或分组讨论后,推出代表总结发言。   3.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进行结论验证。   4.归纳总结: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或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5.反馈释疑:通过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具体做法   1.设疑提问,激发思维。例如在《压力、压强》一节教学中,一开始就提出问题:“一头体重 6× 104牛、每只脚掌面 6× 102厘米 2站立的大象,同一位体重 47…  相似文献   

19.
社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针对韩干画马与唐朝当时虚浮的画风提出了。“画骨”之说。此后遭到画史画论家张彦远的曲解与讥评,鉴于张的权威地位,后人多踵其说,认定杜甫不懂绘画艺末。因此从杜甫“画骨说”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影响兼与诗歌、书法方面的观点加以比较研究,并由此探索杜甫的审美倾向,以期澄清艺术史上这宗错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