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雪萍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9,(9):15-16
1949-2009年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发展史,从经济体制运行看,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前30年实行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30年则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两种体制的选择和变迁都是适合各个时期中国国情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许兰菊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4):33-35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经曲折。本文回顾分析了党的十二大至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14年的改革历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问题林中萍,黄振奇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但是,建国初期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呢?这里有认识问题,也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理论结果,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到列宁提出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思想,再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6.
本以历史辩证法的观点为指导,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力图揭示该经济体制对人们的启示及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颜鹏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机体发展规律为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借鉴西方经济学,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就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启示与借鉴,作者提出如下几个命题:1.私有制市场经济——公有制市场经济——公有制计划经济是节场经济的运行路径和发展趋势。公有制市场经济虽是历史的必然,但也有一个磨合、调整和逐步成熟的过程。2.混合经济体制是通向公有制市场经济、公有制计划经济的“过渡点”之一。3.市场社会主义论者给市场赋予其“中性机制”的目的是有其重要借鉴意义的。4.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既具有兼容性或内在统一性(这是主要的一面),又具有矛盾性。遵循马克思的社会机体发展规律,通过借鉴,尤其是实践,一定能解决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磨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子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和商品经济的社会属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行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37-43
国外有社会主义者持续反对社会主义市场模式,迫使我们再思考.从数学上看,计划和市场均是用某种方法求解“资源优化配置”的联立方程体系.市场在求解中具有计划难以取代的优势,包括信息优势、利益机制优势等.但市场也有巨大缺陷,而市场之短正是计划之长.二者只能互补运行并以前者为主.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吴荣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文化是意识形态对传统进行选择、改造和认同的产物.意识形态的意向性、阶级性、虚假性特征,从主客两方面使主体的文化的中介方式实际成为意识形态的中介方式.传统的承继是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文化意识形态的客观生成问题,有赖于对现实和传统的双向批判,通过寻求二者之间的反向张力不断获得对自身的反观.意识形态提供了从现实层面把握文化发展的有效视角,并为廓清文化论争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在工业原始积累阶段曾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成为最适应生产力、最能有效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才能解决当前以国企经营不善、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郭鑫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2):32-35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中对"人"关注的回归。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中,历史解释被认为是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无论是对时空观念,还是史料实证,或是家国情怀的考查,最终都要通过历史解释来实现。而唯物史观是历史解释的理论指导和灵魂,其本身就是最高级别的历史解释。笔者认为,历史能力的考查就是以唯物史观指导的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8.
于庆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1):81-85
1885年,英国法学家戴西在他出版的《宪法研究导论》中,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法治”的含义,强调法治为法律至上、司法独立和司法救济,以及人人平等守法,并主张贬抑日益扩张的行政权.权利来自司法救济,宪法不过是这种保护之“堡垒”的观念,是戴西法治概念的核心.通过研读戴西,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法治”之法律现实主义的概念,它有可能克服迄今作为这一概念之特征的形式主义困境和关于其有效性的疑虑. 相似文献
19.
谢水泉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2):119-121
“双联两分语文观”和“单一广义语文观”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观,它们生发出不同的语文能力观。以不同的语文观及其语文能力观为指导,会使语文教学从教学目的、教材教法到考试评价走向不同的道路,给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并借助于这种社会形式进行的。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必然要求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