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纸媒著作权维权现象的出现,各种新闻著作权集体维权平台也大量出现,并面对一些法律问题和自身发展问题,包括著作权归属问题、法律赔偿标准问题、集体维权平台条块分割问题、攸关方利益不清问题等。纸媒著作权维权应该用好集体维权平台,扬长避短,推动著作权法律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的存在与行为方式,并对原有的作权制度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如何在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为现代理论界与实践界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秦珂 《兰台世界》2007,(6X):54-55
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及相关条款的内容,科学地掌握法律规则,合法行使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5.
欧美档案界意识到:数字化权正是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数字化权就是作权人的专有权。由于档案信息的特殊性,它不仅受《作权法》的保护,同时也受《档案法》、《保密法》等相关法律的制约,因而馆藏档案数字化时,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运作。在澳大利亚1999年的版权法改革的数字议程修正案中,用更广泛意义的“复制品(reproductions)”代替了原来的“复制品(copies)”,目的就是将数字化形式的复制品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6.
秦珂 《图书馆杂志》2007,26(2):17-20
《条例》第七条是权利博弈与利益相对平衡的体现,其在周延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立法传统的同时,顺应国际立法趋势,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科学行使《条例》第七条赋予的权利,图书馆必须提高自律意识,限制作品传播范围、界定作品原有的版权状态与载体形式、正确处理收藏权和所有权的关系,还要注重维护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要对著作权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并不得以合理使用为幌子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网上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作品传播又有了迅速而有效的新途径,著作权制度再次面临着挑战和革新.文章在确定网络作品的著作权的基础上,对法定许可、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档案馆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权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及相关条款的内容,科学地掌握法律规则,合法行使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产权法中,著作权法作为调整作者个人与作品的传播者以及公众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法律,与新闻界关系最为密切。比如著作权法将其保护的作品按表现形式分为九类,其中的文字作品、摄影作品,就多以报刊等印刷出版物以及网络等形式传播。在新闻实践中,媒体及记者为保护自身的著作权,同时也避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应注意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文献载体对著作权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图书馆面临的著作权保护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加入WTO后,图书馆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主要是著作权保护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图书馆文献复制的著作权保护,信息咨询服务的著作权保护;数字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以及图书馆解决著作权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因特网和电子期刊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电子期刊涉及的作品数字化权、公共传播权、署名权、发表权、法定许可转载权等著作权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著作权法与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我国九届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新的著作权法中某些与数字图书馆著作权处理相关的部分做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汤泱 《中国广播》2016,(1):61-64
新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新科技传播方式、层出不穷的文化产品类别及受众对文化产业多样化的需求,对传统媒体台网融合过程中的著作权及相邻权的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本文从新媒体运营实践出发,从传统广播电台的著作权分析入手,借鉴电视台台网融合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等著作权及相邻权的保护及开发建议,阐述新环境下广播电台如何转变思路,从运营及法律层面进行著作权的保护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颁布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6月5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司长王自强、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中国期刊协会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图书馆的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简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图书馆领域的利益平衡关系,指出其在拓展图书馆从事数字信息服务法律空间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如没有使倾斜的利益天平完全得到矫正、图书馆远程在线信息服务的法定许可权利缺失等方面。提出应对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保护新环境的挑战,必须充分认识《条例》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图书馆员和读者的知识产权素质,对照该《条例》规定建立健全著作权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图书馆藏的著作权评价工作,继续参与立法进程中公权和私权的博弈与制衡。  相似文献   

17.
魏永征 《新闻三昧》2000,(11):52-53
据报道,列入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和“中华文化信息网”重大项目已经在北京图书馆等处启动试点,按照项目规划,要把几十年来的中文报纸、期刊和书籍所载作品送上互联网。这个重大举措不仅将给众多网友提供大量中文信息,而且有助于改变中国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而目前互联网上中文信息量还不到千分之一这样的不合理现象,其深远意义可以想见。按照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使用作品必须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这个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博弈的结果,有助于在图书馆领域构建新的利益平衡,有助于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有助于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服务,有助于促进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的科学配置。该《条例》提供了图书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法律依据,设置了图书馆规避法律风险的一般程序,同时《条例》的实施赋予了图书馆员培训与用户教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9.
桑润勤 《出版参考》2012,(33):16-17
网络的国际性、交互性、开放性以及资源共享性为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著作权制度也因网络时代的到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传统著作权人希望将其对作品的权利延伸到互联网上,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既得权益者也希望其在互联网上的权益能够在传统著作权的扩大保护中得到保障。因此,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国际互联网络传播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基础,人类正处于向网络信息社会过渡的历史时刻。网络作为第四代信息媒体,以其独有的开放性、无国界性、无限复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数以亿计的终端和服务器间庞大数据信息的超时空传输和交换,使人类真正享受到“信息爆炸”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