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现行学科课程仍然是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的变化。在对已有学科课程价值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学科课程的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发展价值,试图通过生命这样一个大的视角,以求在学科课程的价值取向上达到个人、社会、自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彭亮 《江苏教育》2023,(44):21-2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学科实践是课程育人方式变革的一种尝试。小学数学学科实践是提升数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从“学习情境应确保真实性”“学习方式应体现‘做中共学’”“学习任务应兼具多切入性和挑战性”以及“学习评价应凸显层次性和表现性”等要义出发予以落实。“学科大课堂”即是体现小学数学学科实践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根据小学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特点,尝试将小学品德学科与学科课程、德育课程等生活性、活动性、社会性较强的课程整合,可以有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新课改下小学品德课程的整合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分类的客观性和逻辑性,应当以各门教育学科具体的研究对象作为教育学科分类的基本依据。教育学科可划分为三个系列:基干性学科体系;边缘性学科体系;教育科学学系列。其中,基干性学科体系最为庞大,已发生多层面的分化。如果要确定层级的话,那么,学科教育学应该与课程教学论一样都属于教育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并且,学科教育学本身也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富的学科群。  相似文献   

5.
覃岸松 《山东教育》2002,(17):26-27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综合类型的课程,又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学习思想)。若把其视为后者,那么,它与现有的中学学科就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以各门学科为载体,并在各门学科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合作性等共性特征;各门学科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又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中保持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两者共同存在于同一整体中,既不能相互排斥,更不能相互取代,而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开展中学研究性学习只有立足于各门学科,并从各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找准各门学科与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陈军 《教学随笔》2007,(4):22-23
《新课程(试行版)》在“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论述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学科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让数学与其它学科“联姻”是新课程的要求,它意味着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则可以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加强数学的有效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其它学科知识充实数学课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活动课程是非学科性课程,非学科性则是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活动课程的非学科性质特征,才能充分发挥活动课程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是学科人在其学术部落中共同参与的一种社会践行。张敷荣先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建构为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化奠定了基础,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学科制度结构完善中以其所处的学校院系为阵地,实施学科计划,拓展学术交流;在学科边界划分中通过知识专业化、学科本质探寻、教材编订等彰显学科独立性;在学科主题确定中将教师、学生、课程、过程与方法、教材、学科历史等作为专业领域;在学科方法论上,结合学科属性和发展情况形成了特别注重比较法、实验法,并将访谈法、案例法、观察法、文献法作为重要支撑的学科方法体系。由此,形成了其学科化实践中多学科支撑的学科体系,兼容并包、融贯古今的学术体系,基于中国教育实际的话语体系和以“学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的概念体系。当前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化需要进行跨学科、情境性和学科互涉研究,组建多元知识主体的异质性学术部落,建构遵循学术与制度逻辑的学科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发现,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一线担任活动课程的教师,相当多的人对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的认识是不清楚的。在实践中,一些人混淆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把学科课程的一套做法照搬到活动课程的教学之中,从而出现了活动课程的学科课程化倾向。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一)在课程目标上存在明显差异  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为了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活动课程把学生的态度、多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一、新视角——学科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既定方向。然而,在许多中小学,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却抓得扎扎实实,学生在活动课程中朝气蓬勃,到学科课程上却死气沉沉。基础教育如何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素质教育不能只有一句口号性要求,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载体。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只有把它落实到学科课程,落实到教材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落实到学业评价中去,才能得到真正实施。最近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交叉性、拓展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优化性等五个方面探讨了IE的学科特点,结合IE学科在我国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IE学科教育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我国IE学科发展的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物理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培养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物理课程采用分科课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形成,更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复合型岗位技能不相适应。为此物理学科教学中应加强与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哲学、美学等学科的渗透。在学科渗透中应突出语文、数学的工具性,哲学素养的提高以及物理知识在生命科学、地理等学科中的应用,加强学科渗透的途径是挖掘物理与其它学科的共性和联系。并遵循和谐性、实效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课程文化的建构必将成为核心的内容。文章作为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的系列探讨成果之一,具体阐述了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科学课程文化就是师生在以教学活动为根本的学科课程建设中,经过持续积累并形成的相关的物质、知识、行为、规则和精神等要素的总和,具有沉积性、包融性、延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知识社会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分科与综合两极论的课程整合方案——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该方案要挑战的不是学科课程,而是以知识本身价值为唯一追求,难以激发活力的课程体系。基于学科的课程整合要求实践者以我国课程育人的规约性话语为整合路向,以协调教导性话语背后的权力与控制关系为整合进路,遵循知识的“生产—再语境化—再生产”机制,理解并筛选学科大概念作为关系性概念,在整合后的教育话语指引下重组课程内容,进而开展高品质的整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学》2006,22(5):32-32
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旨在围绕以人类已有的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形成学科组织课程。这种课程组织取向强调学科的逻辑和知识的累积。支持学科取向课程组织的学大都认为课程的基础应以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和探究方法为主,他们期望通过这样的课程组织,学习不仅能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还能领略化传统的精华,接受前人创造的伟大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学科拓展类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种形式。高中阶段的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是对基础型课程学科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习活动。高中历史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指历史教师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本文结合本校历史学科拓展型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从学科拓展类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内容、形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加以简单论述。旨在说明以学科拓展类课程为例的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整合是课程整合的一部分,也是推行课程整合的一种途径与方法。学科整合分学科间整合和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有学科融合式、学科辅助式、学科联动式三种;学科内整合有主题式和问题式两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计算学科产生及引发的计算学科教育问题出发,叙述了计算学科教育的几个阶段性成果。分析了“计算学科综述性导引”课程应蕴涵的内容与思想,指出了“计算机导论”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科课程资源的合理优化与整合,作为学科课程资源有效配备的核心,是高校学科课程管理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性前提。按照高校课程职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学科课程资源的节约性特征成为资源优化的实质性探索新方向。结合生态型资源体系构建的新标准,对高校学科课程资源的整体构建要素形成有效分析,体现价值性、作用性以及功能性新特征促使学科课程资源能够保持可持续循环发展,推动学科课程管理能够面向时代人才需求的新方向,这也是满足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化发展要求的根本体现,实现以学科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管理思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促使人才培养以质量为根本,形成课程资源优化与整合方案的多元化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要求思政课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内容进行结构化建构。思想政治作为综合性学科课程,要以跨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内容进行科学建构。学科内容的生活价值是走进真实生活情境,在结构化跨学科内容情境化过程中提出问题、设置任务、设计活动和开展评价。有效情境应该是挑战性的、真实性的、生活性的、课程性的和优化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综合素养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