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视剧《叶问》以革命加浪漫的方式展现了以叶问为代表的中国人在“五四”觉醒之后,探求个人和民族走向何方的迷惘、追求和怀疑,以及探求民族解放和独立之路的艰辛历程.记录了那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代,从而决定它思想的二重性:新思想和旧传统的冲突.文章通过分析叶问与张永成之爱情以及他们的人生遭遇,借该剧的故事结构和其内蕴的爱国情怀,诠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厚植大学生的爱党情怀、报国情怀和为民情怀,这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从知、情、信、意、行5个维度着力,引导大学生"明知""育情""笃信""炼意""践行",从而将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深植于心、实践于行。  相似文献   

3.
《音乐世界》2012,(21):44-45
郑赢颖 挑战真实打戏 作为这部片子的灵魂人物郑嘉颖的挑战着实不小,大量的打戏和忙碌的档期对他的体力算是个严重的考验。虽然郑嘉颖十分刻苦,认真的跟武师们一遍遍演练动作,但他也透露其实自己每次与那些实力坚强的武林高手对打,心里不免还是有些紧张。他说自己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打出属于自己的叶问形象,打出叶问的精气神。和他搭...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诗风遒劲刚健,开"豪放派"之先河;同时,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曲折的爱情故事,也让他的诗文在豪放之外多了几分哀愁与婉约。通过对苏轼诗词和文集中关于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位女性的作品进行解读与阐释,希冀展示一代文豪豁然、旷达心胸之外的婉约情怀。  相似文献   

5.
电影《叶问》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其多元的话语交融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部贺岁片,电影实现了观赏性和文化性特征的结合;作为一部凸显人物形象和意义的动作片,电影塑造的武师形象体现了武术的核心精神即武德精神和仁爱精神,实现了人物多重角色殊途同归的融合;作为一部需要受众买单的商业片,特定的时代背景话语,实现了受众特定的期待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影《叶问》获得受众的认可与其多元的话语交融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部贺岁片,电影实现了观赏性和文化性特征的结合;作为一部凸显人物形象和意义的动作片,电影塑造的武师形象体现了武术的核心精神即武德精神和仁爱精神,实现了人物多重角色殊途同归的融合;作为一部需要受众买单的商业片,特定的时代背景话语,实现了受众特定的期待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不断推进,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学抓起,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未来发展中肩负起自己身负的责任。因此,德育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可以充分借助红色文化开展各项活动,整合当地资源,为学生讲述过去的故事,通过红色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将其践行于行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时代的栋梁,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在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语文教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任务。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在内容的编排上,增加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歌。其中,杜甫的诗歌大多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通过对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中杜甫诗歌的特点,探索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时代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一项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新时代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要抓住以国家面貌为底色的民族气节、以社会发展为背景的责任担当、以个人能力为杠杆的理想信念三个支点,遵循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紧贴当下社会发展时政内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衔接体系的三条思路,运用传统文化润泽心灵、史记史料鞭策、联动社会资源三种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不仅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要求,还是促进中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1.
自从以《方世玉打擂台》为标志的香港功夫电影发祥以来,民族主义始终是横亘在香港功夫电影中的粗大横线.系列电影《叶问》与《叶问2:宗师传奇》试图从南北之争、中日之争、中西之争三个层面来建构其民族主义主题.一旦功夫电影中的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强制性书写与情绪化宣泄,那功夫表演也就成了一种游戏性、杂耍类的视觉奇观,而功夫电影似乎也就逐步走向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神话》以奇特的"穿越"构想再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难忘的秦汉往事,本剧通过一位80后主人公天马行空的经历,叙述了其思想由稚嫩变为成熟的成长经历,体现了当下青年对真情、梦想的心理期待;同时,本剧的创作过程也体现了潜藏在创作者内心深处向往自由浪漫心境的无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爱国爱乡精神是客家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客家迁徙到闽赣粤边地,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形成爱国爱乡精神.从人类文化心理视野来看,客家经历了幻象文化心理阶段,但很快形成意象文化心理,并且在理学的影响下,形成高度高度理性和系统化的道象文化心理,意象文化心理和道象文化心理是客家主要的文化心理,家国是主要的文化意象,爱国爱乡是意象文化和道象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但意象文化心理并没有因为道象文化心理的形成而退化,它一直是客家文化心理的主要形态.客家寻根谒祖则是对家园意象的追溯与回归.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电视事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电视新闻是这个母系统中的一个于系统,而系列报道则又是这个子系统的分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原则研究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的结构,从宏观(广义)角度实现对电视新闻系列报道整体化(有序)控制,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6):143-148
电视剧作为当下流行的文化式样,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地电视业不可或缺的特色产品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电视剧就已经在东南亚电视节目中大受欢迎.尤其是在马来西亚,电视剧是当地观众娱乐的主要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电视剧进口主要来自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从2000年开始,引进自中国和日本的电视剧逐渐增多,随后,从亚洲其他地区和拉丁美洲进口的电视剧在马来西亚全方位流行开来.笔者试图对亚洲电视剧在马来西亚国内受众的快速发展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原因.研究进口亚洲电视剧对马来西亚电视节目构成的影响,主要研究这些节目在何时何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刘强  薛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2,(10):139-140
近年荧屏上出现了一批集中反映婆媳关系的题材作品,谈及婆媳关系最容易让人想到的词汇就是"矛盾","矛盾"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关于婆媳关系的代名词,为什么当今社会婆媳"矛盾"会成为焦点,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解决的好办法?通过影视作品其实就可见一斑,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观感,着重从《双面胶》《婆婆来了》《当婆婆遇上妈》等影视剧的情节、人物关系,探究当下紧张的婆媳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幽默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言语艺术,出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运用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对一些影视剧中的部分对话进行了语用分析,从而加深对语言幽默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电视屏幕上,农村题材电视剧之所以能够突破历史剧、都市情感剧、谍战剧的封锁,占据一席之地,受到城市受众和广大农民的喜爱,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包含的大众文化因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探讨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大众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少儿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是“寓教于乐”的重要载体。从少儿受众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结合少儿电视剧的创作实践,要“真”而有“度”,“善”而有“法”,“美”而有“趣”,赋予少儿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以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