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成英 《考试周刊》2010,(20):224-224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是仍有相当部分地区没有将中职教育办成“产、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教育部曾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实训与实习。实习通常是流于形式,实训则是学校利用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可见,搞好实践教学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李红梅 《广西教育》2010,(27):121-122
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训安全意识极其重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训安全意识,中职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公共安全常规教育、实训安全教育,并营造安全的实训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能够直接在一线进行生产、服务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综合素养,还要能够快速适应岗位的需要,有效应对角色转换。实训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板块,能够从实践与操作层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中职教育的关键点。本文主要从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中职学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有效开展实训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能力。改革和探索中职学校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以充分提高实训课高效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这是确保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和任务,是职业学校教育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实训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做好计算机实训教学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的中职教育的专业种类和规模也有了快速发展。但中职教育仍然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实训教学还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目前中职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中职学校教学中安排了较多的实践实训课,实践实训课必须要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但中职学生不重视理论学习,理论课难上是中职学校比较突出的问题。利用好课堂演示实验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可有效化解理论课难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蔚暄 《考试周刊》2014,(74):13-14
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国际贸易基础课,其实用性和实训性教学更显得重要。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简要分析目前中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训教学两方面对中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以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生产技术革新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中职技师学院在制定教学培养计划时要以实现完成数量充足、能支撑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终极目标。而中职院校课程改革平台建设就是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建设现代化、多功能实训基地的要求应运而生。但实训基地的硬件达到了一定规模后当前技师学院在实训教学和现场管理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笔者针对实训现场在专业工作站一体化教学、实训现场企业导向式管理、校加工厂顶岗强化训练、物联网互联网数字化实训现场建设、以及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结业考核双鉴定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度分析中职实训教学与现场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华顺方 《教师》2023,(29):120-122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机电类专业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视培养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实训学习力,实训学习力是衡量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文章首先对实训学习力进行概述,同时对影响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训学习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提高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训学习力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实训学习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中高职"三二连读"体制改革模式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要明确合作定位:以构建职教集团来实践、探索一种新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要明确目标定位:力求特色发展、品牌打造,合作共赢。高职教育面临着"学教做合一"教育观的确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学管理与学生服务一体化的实施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以"三二连读"为载体的中高职衔接新模式将可以为高职教育发展拓展新的空间,而坚持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可以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全人"。这些都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更新观念,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许多其他教育类型不具备的特殊性。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遵循中职教育规律,建设好爱中职、懂中职、献身中职的教师队伍,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但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却出现了中高职的脱节、断层现象,而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对于后续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师培养、评价机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目前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无法有效衔接的内在原因,基于系统论,从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各方参与者的沟通协调及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等方面着手制定培养目标,促使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职教师资的迫切需求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引领示范作用的要求,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介绍了学校开展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实施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构建"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等创新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课程衔接是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一环,影响课程衔接的因素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制度等方面。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教材选择不合理。优化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途径为: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避免重复,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要体现层次性、适应性、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职业素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对中职德育教师培训应从中职德育目标出发,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应突出职业教育德育特点,使学员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中职德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德育教育理论、德育专业教学法和现代职业教育技术,能编写基于认知主义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德育课程教案,注重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在运作机制上,应做好培训机构与主讲教师的确认与筛选,对培训时间与形式做好规划与衔接,对考核与评价应做到科学与合理,以促进中职德育教师综合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保障,人才的培养则要靠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着人才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学以致用,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其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教育素养、科研素养和身心素养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是实践型、技能型、应用型中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一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项目的选取、实训教学的执行过程以及实训效果的评价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0.
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职业教育"与"企业训练"在理念上无本质区别,职业教育就成为企业训练在学校的延伸,这是一种与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相悖的"训练性职业教育"现象.本文从职业教育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出发,分析"训练性职业教育"和"教育性职业教育"的本质区别,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应当理性寻找技术哲学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哲学基础,将陶冶教养、启迪灵性和发展个性贯穿于"教育性职业教育"的始终,将培养达到"自由境界"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