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网络经济起因于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这种技术对经济系统的渗透和扩散,网络经济有与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法则、特征与规律,国外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对我国有启示意义。我国应加快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的一个热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包括英语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转变师生的教法和学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或知识主题)的整合,另一层是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模式有基于“情境创设”的学习模式,基于“应用软件”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模式,基于“专题网站”的学习模式等。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整合的关键是培训高素质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先了解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对十堰地区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做了抽样调查,并从中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各种形态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有这些都向我们揭示,信息时代新教育的理念将建立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静 《小学生》2010,(8):6-7
1从《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说起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一标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问题的讨论中遇到了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的两难问题:作为大众信息文化取向,信息技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信息文化素养教育;作为技术取向,信息技术教育要反映当代最新的学科知识,强调信息技术教育。两者有时似乎是矛盾的。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文化素养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种新观点认为,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在走向一个更大的范畴———信息教育。信息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信息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伦理与法规教育三个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学…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电教》2007,(6):38-41
一、前言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交往方式。2000年10月,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顶层制度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制定的理念、框架、原则和路径,对于创新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规划,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极为重要。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指南》的发布背景、内容框架、研究目的和问题,从人文主义批判视角论述了教育信息技术政策和总体规划制定的理念,阐述了制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框架和原则、政策制定的路径,讨论了面向整个部门的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总体规划设计,最后提出了《指南》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和规划制定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也越来越来受到重视,文章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此快速,如此广泛,对社会影响如此深远,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已成为新世纪最活跃,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2.
梁清 《中学理科》2005,(10):23-2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作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课程,也同样面临着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即学科本位整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社会要求人类提高信息素养,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自然形成,拓展和取代了计算机文化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职业信息技术教育是开展社会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发展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将促进信息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的切实整合,使信息技术和各种职业技术同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萍 《青海教育》2007,(3):53-53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一举措的提出和实施,正在使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改变着教学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扩展了教学的空间,改变着单纯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教育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学习的革命,人们开始使用大量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中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目前已列为必修课。它集知识性、技能性、应用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传统学科的大多数教学思路和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绊脚石”。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工作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方式,它有益于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能力,转变整个社会教育思想和观念,有益于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而且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萍 《天津教育》2005,(6):50-51
从计算机开始走入课堂,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看出,短短二三十年间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为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影响,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关系。文中认为建构主义是IT运用的教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介绍了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CAI、CAL、IITC等三个阶段,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和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徐桂枝 《集宁师专学报》2004,26(3):80-80,83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非常必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与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