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洁 《四川教育》2004,(4):27-28
小学语第九册《军神》一课讲述了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在护国战争中一段令人震撼的经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抓住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两条情感线索进行“串讲串问”。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起着主宰作用,学生始终被教师的设问和讲解牵着走,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学生根本无法自主学习,更谈  相似文献   

2.
《军神》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一家诊所做眼睛手术时拒绝用麻醉药,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之情。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是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3.
李Wui  丰际萍 《山东教育》2002,(31):32-34
一、交流预习,以学定教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47年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遇到了困难,刘伯承司令员果断地下达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命令,我军遵照命令胜利挺进了大别山。  相似文献   

4.
一、激趣导入 ,拟订目标师 :同学们 ,通过昨天的阅读 ,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刘伯承是一个很勇敢的人。生2:我知道了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将领。师 :今天的学习会让你对刘伯承有更深的了解。让我们来关注一段他年轻时代的经历。(教师播放课件 ,学生观看。课件内容 :主要介绍刘伯承青年时代的经历 ,特别是他被称为“军神”的一段往事。)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这个曾发生在刘伯承身上的震憾人心的故事。如果你愿意 ,请举起你的手 ,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一起写下课题。师 :在上节课的阅读中 ,很多同学已经被课文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 …  相似文献   

5.
教学一篇新课文前,我总喜欢捧着课文默默地读、品。如果课前阅读文本时没什么感觉,上课也就常常语言僵硬,与学生对话不是失去方向就是失去引导的灵感。而阅读时每有心会,常常意味着一个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话题即将产生。一个优秀话题应当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课堂支撑力:开放,足以深入展开,形成稳定的教学板块;二是思维激发力;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第十一课,都预习好了吗?  相似文献   

7.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谈话交朋友(略) (评析:教师以"交朋友"的方法进行交流,可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消除学生陌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游离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语言形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鉴赏。师生交流机械问对,学生言说脱离文本。因此,要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亲和力。培养感悟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尤维萍 《云南教育》2004,(25):39-40
阅读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又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解释或说明,教师可结合课文介绍作者、或提供资料、或解释词语、或引用相关文段……适时地利用相关资源对教材进行补白。这样,既能活用课程资源、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最终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10.
说到“对话”,一些教师更多地只想到 课堂上 师 生之 间的 口 头语 言 交往,这个理 解不 能说不 对,但不 够 全面。 新课程 将 教学 的本 质 定位 于 交往,把 教学 过 程理 解为 师 生共 同 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作为体现交往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12.
万庆 《江西教育》2004,(18):13-14
一、善于激励,营造对话互动的平等性案例:《我要的是葫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生: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虫牙,……”(同学们笑了起来,吓得他不敢读下去了)师:(亲切地说)没关系,你把“蚜虫”读成了“虫牙”再读一遍试试。(生再读,还是读反了,同学们又笑了,他本人也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不说话)(师当时想,怎么第二遍会读错呢?脑子里突然闪现,他妈妈向我请假带他去看医生的事,说他生了虫牙。“虫牙”这个词可…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教活全文。能够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了“新、实、活、趣”。  相似文献   

14.
那天,我和孩子们上口语交际课(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学会祝贺》),课文要求如下:教师节到了,自己动手做一张贺卡送给老师,在贺卡上写一句话。孩子们明白题目要求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  相似文献   

15.
【缘由聚焦】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开放、多元、立体的三重对话。特级教师李吉林、支玉恒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前,就一直在实践和引领着这种对话,把通过对话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2004,(5):21-26
《独果》是小学语文S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小荣一家在面对一个百年未遇的独果时相互谦让的事,赞扬了小荣一家尊老爱幼的美德。全文是按“发现独果(起因)——互让独果(经过)——共享独果(结果)”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开头叙述简洁生动,事件的主体部分写得详细而生动,特别是对话部分写得个性鲜明,亲切自然,让人感受深刻,结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以下实录的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体现的是面对同一文本教师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以“问题”促思考;另一种是以“朗读”促体验。  相似文献   

17.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5,(26):30-31
复习课难上,教师一般不选择复习课作为提供观摩的研究课。赵老师在接受了区教研室的任务后,认真准备,设计和实践了一堂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第11册阅读复习课,受到了好评。  相似文献   

18.
周长阔 《山东教育》2005,(19):62-63
《夕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感受迷人的日常景象是教育的重点。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呢?  相似文献   

19.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我们教师都努力尝试着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平等对话课堂,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误将“对答”为“对话”等问题,常见的有:对话形式单一,重心偏移——师生对话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的时间,致使“生本对话”这一重心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