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武当》2010,(2):I0002-I0003
2009年,是中华武术事业继续坚韧向前发展的一年。期间,全国各地武术活动频繁,赛事不断。从不同的方面扩大着中国武术的影响,推进着中国武术事业的向前发展。为了综合梳理2009年中国武术的发展足迹,在2009年底,本刊在武当杂志网站发动广大武友参与了“2009十大武术新闻,十大武术风云人物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2.
鞠英  于秀敏 《精武》2008,(11):5-6
李承祥先生现任哈尔滨市武术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董事长。为国际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百杰,曾获得中国体育开拓者、全国优秀裁判员等荣誉奖章。几十年来,他锐意进取,为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武当》2003,(8)
山东师范大学李成银教授于2003年6月8日收到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李志坚先生为他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武术文化研究》一书写来的祝贺信。信函文辞不多,但却反映了武术高层领导对中华武术的深刻认识,表现了国家主管部门对发展中华武术的坚定信心,提出了对武术理论研究的期望。刊登此函,以期与武术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华武术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推动中华武术国际推广的角度出发,对中华武术在国际推广中的自身优势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发掘中华武术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全方位建设武术国际推广人才队伍;创新中华武术国际推广的方式等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5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山同志曾任中国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著名武术家。他亲身经历了建国后中华武术成长、发展、壮大,乃至走向世界的历程。很多重大比赛及事件,都是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完成的。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时候,他为本刊撰写此文,以纪念为中华武术发展殚精竭虑的前人,也为激励后生沿着这条路劈荆斩棘走下去。  相似文献   

6.
武术推广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推理的方法,结合西方近代以来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华武术的全球化推广策略.认为:应本着人类文明共享的原则,以生活方式为基础、器物文化为支撑、精神文化为核心作为中华? 武术全球化推广的文化战略.将中华武术融入悠闲生活方式之中,建立"中华武术民俗文化城"或"中华武术民俗文化坊",以务实的方式向全球推广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7.
王凯源 《精武》2013,(17):125-125,127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对《孙子兵法》之孙子思想的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孙子思想对中华武术变革之路的影响与启示,旨在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开辟新的途径,从而使中华武术健康长远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借鉴孙子思想得出,中华武术的变革需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认识到中华武术的长远发展需以中华武术文化及思想的传播为主体,改变墨守陈规的武术发展想法,进行解放思想,革新、创新发展,运用高科技为中华武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发展历程及栏目设置两方面对《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7月的27年发展脉络作了系统梳理。站在“武术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将杂志的27年发展历路划分成了四个阶段,即:1982年——1996年:挖掘整理社会武术,推广宣传竞技武术;1997年——1999年: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并行,太极拳渐现峥嵘;2000年——2004年:太极拳法独领风骚,竞技散打一现昙华;2005年——2009年7月:社会武术兴盛,学术版应需而生。并在所划阶段的基础上,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拦目设置情况做了详尽的解析。有助于武术研究者们全面把握《中华武术》杂志的27年发展史。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服务窗     
为进一步普及、提高、弘扬、光大中华武术,使中华武术推向全国,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在近年《中华武术》发展不断取得好势头的情况下,本刊竭诚为国内外武术爱好者提供以下服务,并热忱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参与开发中华武术。 为您办理邮购业务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办理下列书刊、录像带的邮购业务: 1.《中乍武术》合订本,尚有1983年、1984年、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中华武术自身的视角分析其发展的现状。认为"技击本质"之争、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之争以及外来拳术的冲击是中华武术当前发展所处的境状,针对这一现状探讨中华武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中华武术的深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泉森 《武当》2023,(1):86-88
为了探究以中华武术为主题的邮票及相关邮品内容,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于以武术为主题的邮票进行了收集,根据具体内容整理为邮票、信封及邮册三大类,并对于邮票及相关邮品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邮票及邮品内容以逼真形象的绘图方式对于中华武术的动作、人物及事件等进行了图像表达。中华武术主题邮票具有武术版本文化存留、促进武术对外传播、提升武术文化表达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中华武术主题邮票的特殊性,提出有关于武术主题集邮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风报信     
来自武术界的陈思坦委员呼吁全社会给武术更多关注。 他说,武术是国粹。武术不仅是体育,更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武术的精髓世代流传,影响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访谈、观察、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华武术发展模式及其科学管理,结果为:中华武术内容的传统类、规定类、创编类并举,中华武术消费的普通群体、教学群体、职业群体、产业群体相依,中华武术功能的健身养性作用、观赏娱乐作用、防身制敌作用、竞赛竞技作用、社会交流作用共存,中华武术科学管理的法律化、法规化、职能化、规范化、调控化...  相似文献   

15.
提起赵长军,在陕西35岁以上的人中,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为陕西的武术赢得了众多荣誉。他曾蝉联全国武术锦标赛全能十连冠,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拍过《武当》《大刀王五》《海灯法师》等30多部电影并担任主角,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发展武术事业,并把全部精力都注入到传授和培养学生上,面向世界,积极推广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汪国义  蒋洪波 《武当》2012,(5):29-31
中国近代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向恺然先生,以及他的武侠小说改编拍摄的功夫影片风靡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老百姓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但向恺然先生作为一名武术家、武术理论研究家、武术教育家,以及他对发展湖南武术运动的贡献,对中华武术理论研究的贡献等等,还尚未被更多人所熟知  相似文献   

17.
王友唐 《武当》2005,(11):39-40
深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李斌年过而立。从他给人的印象,可以发现新生代武术工作者的一些共性,也可简称为现象。李斌印象——具有时代新特征首先向我介绍这位后生的是《中华武术》杂志老主编昌沧先生。他对李斌的印象是:事业心强,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是从我国古代军事技艺中衍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支传统体育奇葩.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到世界的体育文化,并被世界人民所喜爱.所以,把中华武术仅仅理解为攻防搏击技术的集合,则会导致不少人认为中华武术仅仅是冷兵器技艺遗存或械斗技能的规范,而走上了形似而神失的异路.真正的中华武术不仅仅是腾、拿、躲、闪的攻防技术,还有依据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原理,对拳法进行形而上的诠释和它依据哲学理念演绎创编出新的拳术.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是对格斗实践的升华,而武学文化是对中华武术的升华与浓缩.这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育运动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只有掌握了解这一理论体系,才能真正认识、学习中华武术;才能真正理解、弘扬中华武术;才能真正推陈出新、发展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9.
简论回族与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与武术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回族和回族武术为繁荣中华武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尊严都做出过积极的贡献。发掘回族武术,将有利于促进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为助力于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如何提升练习中华武术的影响力,扩充中华武术习练者人口基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研究认为: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武术习练者的人口基数对全民健康起着重要影响,武术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武术习练者的人口基数。外在的改革方案在促进人们练习武术的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与之对应,武术的内在改革,却是打破人们“被动性”练习武术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特点和生理需求,提升其趣味性、观赏性与技击性作为中华武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主动吸引”群众练习武术。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的改革是保障中华武术健康发展、传播的根本,高等院校武术专业教育改革的理念应是立足理论,强调技击,进而促进学生对中华武术全面性、综合性的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