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黍、稷是《诗经》中常见的两种农作物的名字。在《王风》、《唐风》、《幽风》、《小雅》、《周颂》和《鲁颂》等诗中计有三十七见,其中黍在十三篇中二十见,稷在十篇中十七见。绝大部分都是在同一篇中出现。如《王风·黍离》篇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唐风·鸨羽》篇说:“不能艺稷黍”,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意思是说,历史是对客观事件的记录,诗是对心情的记录,在所有事件结束后留下的情感的结语.事件会消失,可是心情会变成永恒.这也是为什么汉语诗作中描写心情的诗特别多的原因. 比如《黍离》,这首诗非常优美,诗里完全没有事件.除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这句中的“黍”是黍子,“稷”是高粱,也基本不需要注解,很容易读懂.  相似文献   

3.
《诗·王风·黍离》各章之首分别为:“彼黍离离,被稷之苗”;“被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被稷之实”。旧注“离离”未释,另于《诗·湛露》“其实离离”,毛传:“离离,垂也。’汾句间的关系,毛传于第二、第三章下分别注:“诗人自黍离离见稷之穗,故历道其所更见”;“自黍离离,见稷之实。”显然,毛传将各章的“被黍离离”都当成诗人刚离家之所见,而将“被稷之苗”、“彼稷之穗”、“被稷之实”诸句当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路途之所见。此实为强为之解,难以服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于“彼稷之苗”下注云:“这两句…  相似文献   

4.
《诗·王风·黍离》各章之首分别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旧注“离离”来释.另于《诗·湛露》“其实离离”.毛传:“离离.垂也。”分句间的关系.毛传于第二、第三章下分别注:“诗人自黍离离见稷之穗.故历道其所更见”;“自黍离离,见稷之实。”显然.毛传将各章的“彼黍离离”都当成诗人刚离家之所见.而将“彼稷之苗”、“筱稷之穗”、“彼稷之实”诸句当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路途之所见。此实为强为之解.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5.
《诗经·黍离》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方式 ,以黍、稷的由长苗到抽穗到结实来表现时间从夏至秋的推移 ,从而体现出诗人行役之久、内心之苦。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世诗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五谷杂粮”指五谷和杂粮两大类。 “五谷”在古书中说法不同,但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五种粮食。 稻,即稻米,大米,有时称作“禾”。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如“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些诗句中“禾”和“稻”皆指大米。 黍,shu,即黍子,用它碾成的米叫粘黄米,经常用来做粘糕等。《管子·轻重》中说:“黍者,谷之美者也。” 稷,ji,谷类,即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如陶潜《桃花园诗》“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菽,指豆类,稷指谷子。也有的书上说“稷”是黍一类。我们认为应是谷子…  相似文献   

7.
何谓五谷     
成语中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是指哪5种植物呢?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古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说法。《周礼》中的五谷是指:麦、稷、黍、麻、菽;《楚辞》中的五谷是指:稻、稷、麦、豆、麻;《孟子》中的五谷是指:稻、麦、黍、稷、菽;《管子》中的五谷是指:稻、麦、菽、黍、秫;《汉书食货志》中的五谷是指:麻、黍、稷、麦、豆;而现在所说的  相似文献   

8.
《管子》中的相关篇章 ,都认为先秦“五谷”的形成与先秦小农生产模式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并从作物种植时间角度 ,着重探讨了“禾”(狭义的 ,本文以下皆同 )、“稷”是同一物 ,“黍”与“稷”不同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光辉起点,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我国古典诗词高峰的唐宋诗词也不例外。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用典、化意与艺术手法三方面来举其大略。 一 唐宋诗词中大量运用了《诗经》的典故,一些词语自《诗经》之后便具有了固定的涵义,被后世诗歌广泛沿用,兹举数例: 1.《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  相似文献   

10.
<正>是否当一切渐行渐远,时光飘逝在风中,我们才会为青春苍老而瑟瑟惊栗、涕泪满衫?在《诗经·王风·黍离》里,周大夫目睹旧时宗庙宫室遗址,满目苍凉,而黍稷茂盛,物是人非,不由发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的感慨。孔子在河边,见河水滚滚东去,也不由吟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就连兢兢业业,平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五谷     
周青梅 《生物学教学》2012,37(12):79+82
说一个人懒时,会想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也是关于"五谷"一词最早的史料记载,出自《论语·微子》,"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而"五谷"究竟指什么,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说法是麻、黍、稷、麦、菽。很显然,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稻和麦都是大家熟知的,也是我国多数人的主食;而稷和黍,其实都是禾本科稷属的植物;这里的麻指的是大麻,古时人们用大麻子榨油食用;菽是古时的称法,其实就是大豆。随着社会经  相似文献   

12.
名物蒙求     
亮年 《中国漫画》2020,(5):16-17
孰如五谷,能养万民。黍稷菽麦,与稻则均。注释黍:一种谷物,北方称为黄米。稷:一种谷物,一般认为,黍和稷属同一类的两个品种,有黏性的是黍,无黏性的是稷。菽:豆的总称。译文还有什么能够像五谷一样,养活天下万民呢?黍、稷、菽、麦与稻,这五种农作物统称为五谷。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的《潇湘怨词》分为《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及《潇湘十景词》三组,其山水文化一方面为山水与景观文化,体现船山对家乡湖南的情愫。另外一方面为山水与隐逸文化,即船山在面对国家灭亡时发出的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14.
《诗经·唐风·鸨羽》,按《毛传》《郑笺》《诗集传》的传统解说,则属于怨战诗。近代研究《诗经》者,大都认为《鸨羽》是怨徭役之诗,或笼统称之为怨徭役、兵役之诗。考察《诗经》中有关战争的诗和晋国史实,《鸨羽》应为怨战诗。先看原诗: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鹽,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鹽,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中学语文》第六期上刊载有一篇题为《“黍”注质疑》(以下简称为《质疑》)的文章,对《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许”的“黍”字作了新的解释。《质疑》根据核舟长高应有的比例关系(2:1)以及艺人王叔远的微雕特色(“因势象形”)和《中华大字典》中在“黍”下有“玉蜀黍”的义项,得出结论说:“‘高二黍许’(按:原文如此)  相似文献   

16.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指稻、黍、稷(粟,即谷子)、麦、菽(大豆);一种是指麻(大麻)、黍、稷、麦、菽。  相似文献   

17.
《扬州慢》序中有“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的句子,教参也将该词下阕内容概括为“不胜家国《黍离》之悲”。那么,《黍离》究竟悲在何处呢? 这还得从西周末年说起。西周末年周幽王时,国家接连发生旱灾和地震,百姓流离失所。幽王对国事不闻不问,却宠爱一名叫褒姒的妃子。为博美人一笑,不惜  相似文献   

18.
《诗经·黍离》,历来都被认为是爱国诗。《诗序》:“《黍离》,闭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闭崇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诗也。”但据鲁诗说法,则认为是:“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之诗是也。”韩诗则认为:《黍离》是周宣王时,尹吉甫听信后妻之言,而杀死孝子伯奇,伯奇之弟寻找不得,于是写  相似文献   

19.
《节南山》与《黍离》是《诗经》中两首著名的"政治感怀诗",但二者在情感表达方式、艺术表现形式、对社会关注的角度以及可歌唱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咬文嚼字     
<正>春种一粒粟甲骨文的米字■中间一横,上下各三个小点,就像被压弯的水稻一样。米字中间的一笔指的是禾穗的茎,两边的小点是散落下来的谷粒。古人的米是指粟,粟是黍、稷之类的总称,也就是现在的小米、高粱等。现在我们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