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观,以人性论为核心,显示出伦理批评的鲜明特质.其批评理论与实践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效用,强调文学对人性的提升和完善.他倡导文人有行,但是在他与鲁迅的争论中,他的言行又呈现出对文人有行的僭越.他对古典主义极力推崇,反对除此以外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对理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3.
从浪漫主义战士到古典主义的捍卫者,梁实秋经历了人生重要的思想转变。宣扬“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观而忽视了文学的阶级性,注定了梁实秋在中国文坛的是是非非。本文仅旨在通过对梁实秋文艺思想作一个历时层面上的疏理、简述,以此期盼能深入了解这位长久以来被列入“右翼”文人的梁实秋先生文艺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早年推崇浪漫主义,后来改为提倡古典主义,即新人文主义.正是其新人文主义文艺思想以及他对人性的提倡,使他选择翻译充满人性光辉的<莎士比亚全集>.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力图从卢梭这个视角,重新考察和探讨鲁迅与梁实秋论争的意义。对卢梭观点的认同与批评涉及到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进步与保守、启蒙现代性与化现代性的对抗和冲突,也涉及到西方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的处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学的发生离不开西方学的影响,学批评也同样。上个世纪20-30年代,经过学衡诸子的引介和梁实秋的宣传,白壁德的新人主义一度在中国旅行,二派借助于该理论批评中国现代学。前坚持“以道德为本”,认定道德是学批评的标准,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突破了道德的樊篱,背离了人心,受批评是理所当然的;梁实秋则坚持作为人性的最高节制的“理性”才是学批评的准星,学批评尤应注重“历史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学思潮论争史上,梁实秋提出了一系列观点长期参与论争。其实质源于他接受的白璧德的新人主义而形成的古典主义学观。梁产秋以此为依傍,正是当时西方社会呼吁“东方明救西方”的特定历史背景和他思想中潜隐的传统化观的契合所使然,其目的乃是以救国救民为出发点,只不过他没能清醒地辨析这种化选择在当时的东西方实际上是一种历史错位现象,由此而造成了他艺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文学史上的一个有着自足体系的批评理论,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建立在他自己独特的新人文主义立场的文学观上的。文章通过分析他的文学观,进而对他的批评理论本身进行梳理,从人性、历史的透视和判断、伦理几个关键词分别对其理论的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批评目的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勾勒其理论的大致框架。  相似文献   

10.
鲁迅30年代杂文的批评范围极其广泛。他为了捍卫左翼文学,对“第三种人”的错误言论进行了驳斥;为了坚持文学的阶级性观点,对梁实秋作了有力批判;为了反对封建礼教,反对统治阶级利用孔子奴化人民,对尊孔大加砭斥。人们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及对方的文章,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全面认识鲁迅本人,就容易理解鲁迅批判孔子和梁实秋等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正> 梁实秋是新月派的文艺理论家,在二、三十年代系统地宣扬过资产阶级文艺观,遭到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家的有力批驳。这方面的情况人们都有熟悉,不再赘述。 在诗歌创作的不少根本问题上,也暴露了梁实秋的资产阶级立场和文艺观。 梁实秋抹煞诗歌的社会功利作用,反对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五四”时期,当俞平伯提出新诗必须表现人生,批评和描写人生,引导人生向善,从而促进人生以及提倡新诗平民化时梁实秋认为艺术是“超于善恶性而存在的”,其效果只是“供人们的安慰和娱乐”;诗“绝不能建筑在真实普遍  相似文献   

12.
小钝 《今日教育》2014,(1):61-61
梁实秋是上个世纪的文学大师、了不起的翻译家。如果要拿四个字来形容他,“温柔敦厚”大概是最恰切的。当然.梁实秋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相反,他为了“规矩”常常得罪人。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他批评过的几位现代文化名人安永兴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作品《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记念刘和珍君)、《文学和出汗),涉及的现代文化名人有:林Ifr堂、章士宇IJ、杨荫榆、陈源、梁实秋等。他们中的最后一位作古者梁实秋先生,1987年11月3日...  相似文献   

14.
从"六义"与"六观"的角度分析梁实秋的"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旨在说明二者在情理、事类、文辞方面是宏观一致的。梁实秋遵循理性适度的文学原则,倡导中庸平和的语言表达;他善于旁征博引,细心考证,于字里行间充斥着学者气度和书卷气息;简洁精悍、音韵和谐的行文体现了他注重形式、讲究标准的古典主义审美规范。这一个案研究有助于管窥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之间的互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汤金梅 《高中生》2011,(6):12-13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入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  相似文献   

16.
我渴望上学     
左边这段话是梁实秋先生讲述的他小时候上学的故事。梁实秋先生为什么那么急迫地想上学呢?是学校很好玩,还是他天生就渴望学习知识?———我们不知道,他自己也说“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性急”。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想上学的孩子还是很多的,我们不妨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也许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推测出梁实秋想上学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17.
鲁迅著名的杂文《文学和出汗》作于1927年12月,是批评梁实秋的;后者的《文学批评辨》一文宣传文学应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其说似是而非,理所当然地要遭到鲁迅的批评。应当注意的是,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辨》1926年10月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其时鲁迅正在厦门,未必注意到这篇文章,事实上也未见他有什么反应。1927年秋鲁迅到达上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主张,重视人文精神,拒绝文学之外的因素对文学的干扰,特别是在反对科学主义对文学的粗暴入侵和庸俗的文化进化论方面,具有审美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是一个反对克罗齐的批评家,这导致他们对学本质的看法截然不同。但梁实秋与克罗齐之间,又在情与理的关系、学工具说以及如何理解学批评等问题上有着相近的观点。这源自于他们二人本有相近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几乎象加按语一样的不费笔墨,便使梁实秋的反动面目暴于光天化日之下,可说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我们常说鲁迅的杂文象匕首。这篇文章是相当典型的。文章可分三段:开头到“我可怎么能知道呢?……”为第一段;之后到“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第二段;余下为第三段。第一段主要是引述梁实秋的反扑辩白,以为反面材料。文章开门见山,简明地交代了梁实秋的文章的由来后,即用“先据……再下……于是……”这一长句迅速地摘引了梁实秋的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的原文,重在摆出他的所谓“疑问”。这个“疑问”总起来说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一番狡辩,否认他是“资本家的走狗”;二是从“我还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