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谢弗勒在《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人的潜能理论,指出,传统的潜能概念始终蕴涵了三个神话:稳定性神话、和谐性神话和价值性神话。这三个神话导致了人们不能正确认识潜能。谢弗勒对这三个神话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三种替代性的观念:作为形成中可能性的潜能、作为形成中倾向性的潜能和作为形成中能动性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刘微 《现代教学》2007,(11):61-63
【本书及作者简介】谢弗勒,当代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曾担任哈佛教育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人类的潜能》是谢弗勒学术活动后期的一部力作,其研究的内容是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类潜能的概念进行批判性分析与重构。在书中,谢弗勒打破了存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三种有关潜能的神话,即稳定性神话、和谐性神话和价值性神话,应用哲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三种替代性的概念,即"作为可能性的潜能""作为倾向性的潜能""作为能动性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谢弗勒人类潜能理论认为人的潜能不是稳定不变的,也不是可以和谐实现的,更不是均有价值的。他提出了三种在理论与实践上更加适切的替代性观念,这就是“作为形成中的可能性的潜能”、“作为形成中的倾向性的潜能”、“作为形成中的能动性的潜能”。谢弗勒所说的“潜能”是指未来这种特征的学习或发展或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谢弗勒是美国分析教育哲学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人类的潜能》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实现了对"人类的潜能"这一概念的突破性与原创性的阐释,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潜能观的思考。该项研究属于一项实践理论,他打破了传统的关于"潜能是稳定不变的"、"潜能是可以和谐一致地实现的"、"所有的潜能都是有价值的"三个神话,并从"作为形成中的可能性"、"作为形成中的倾向性"、"作为形成中的能动性"三个维度对潜能进行了重构,并阐释了其在多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中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潜能的发展".教育哲学"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伊斯雷尔·谢弗勒指出"学习的能动性是一种特别的潜能",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呢?笔者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潜能"即人类潜在的能力或能量."潜能教育"就是要通过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来挖掘学生潜在的可能性,让其有效地释放,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伊斯雷尔·谢弗勒在他的著作《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一书中大胆地重构了潜能这一概念。他提出潜能实际上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条件"以及"我们把什么看作潜能"这两个问题,而对潜能的理解始终都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者和促进者,还应是激励者、引导者、判断者、选择者和对话者。语文课堂亦如此。  相似文献   

8.
一、潜能发展观的解读潜能发展观是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教授在长期参与"新基础教育"的学生发展研究中不断感受和探索而形成的。对潜能发展的深入地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发展和潜能发展的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中我们不但要以激发学生潜能作为远大的教育目标,还要普及有关潜能的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了解自身潜能,消除学生对潜能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建立自我潜能开发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使学生施展才华,也能使学生能够见证个人发展的过程,更加坚定每个人自我发展的信念.总之,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正确认识潜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0.
季洪旭 《现代教学》2013,(11):20-21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教师素养是关键。上海市奉贤中学从教师实际和学生发展出发,调查分析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的素养现状,制定了《奉贤中学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素养的标准》,并总结教师个别化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操作经验,实施了基础性评价和挑战性评价相融合的评价制度,开展了"提高教师激发学生潜能的素养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idea that school engagement is a central concept whe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dropout process. One of the strengths of this concept is that it involves understanding dropping out as a process, rather than as an event. However, the concept of school engagement also presents a number of problems. It tends to be functionalistic in nature: Processes of students’ schoo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re partly the consequences of institutional initiatives – for example, how teachers act or how the school environment is organised. Furthermore, mainstream dropout researchers formulate the concept of engagement both simplistically and mechanistically by seeing engagement as something that the students possess to varying degrees. Inspired by critical psychology, this study includes a different concept of student engagement: We must take the students’ life conduct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when approaching their school engagement and decision to drop out. The theoretical claims in the paper are substantiated by empirical results from 160 interviews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al and training (VET) students in the Danish VET system, and this paper will show how school engage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ents in the other contextual settings of students’ lives.  相似文献   

12.
如何树立小学教师人文教育观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个人见解 :一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观 ,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三要建立民主的班级管理观 ,形成和谐民主班集体。四要树立陶冶情操 ,培养创新精神的课堂教育观。五是树立人性的评价观念 ,做好激励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A naturalistic study, with two cycles of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wo methods of introducing concept mapping to students taking introductory subjects in genetics in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Some of these students' views relating to concept mapping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the years following its introduc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method of introduction can influenc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concept mapping, and its potential benefit. Although most students taking introductory subjects had taken part in the project, and many had realised the benefits of concept mapping, retrospective views of students indicated that almost none had adopted it as a regular part of study strategies. This outcome raises several questions in regard to introducing learning tools to students and, in particular, the reasons for doing so.  相似文献   

14.
在活化能教学中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活化能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介绍活化能概念和不同的反应速率理论对活化能的物理意义的诠释,以及活化能与阙能、势垒及零点活化能等物理量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法律逻辑、实用逻辑课的教学中,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概念的外延关系这两个问题是理解概念的重点和难点,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关键在于把握这两个概念的特点,具体方法可以采用整体部分关系法、量词限制法等;还要从全同关系、从属关系等不同概念外延关系的区别运用上入手,教会学生提高概念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入手,着重从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详尽地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教与学民主氛围的环境,激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再创造".采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合理开发右脑的潜能,注重学生想象力和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于晶 《教育科学》2012,28(2):27-30
师生关系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教育界一直没有停止对师生关系的讨论。本文以教师外表形象这一概念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教师形象魅力的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作用,使教师从中获得一定的教育启示。并且借助形象设计技能,为教师更好地完善自身形象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是构建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石,是数学推理论证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高数的关键。但概念教学是高数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和学生辨析清高数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对学生掌握概念有很大的帮助。如连续与间断、连续与一致连续、连续与可导及可导与可微等概念的教学都是如此,只有充分辨析清楚这些概念的本质,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文选教法一向注重串讲,但此法由于师生互动有限,易造成学习疲劳。针对这种弊端,采用以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的,以激发学习兴趣为指向的双向质疑法进行文选教学,可取得较为有效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参与积极,符合新教学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