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道德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职责。目前,偏重道德规范认知的德育教育方式、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转型时期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创新道德的养成。提高大学生的创新道德素质和培养创新道德品质需要创新科技环境建设,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转变德育教育模式和完善道德教育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远 《江苏高教》2012,(4):130-131
文章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重视大学生道德思维能力与道德行动能力的培养以及培育大学生现代道德意识与道德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德育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是高校德育的重中之重。在论述了道德情感培养在德育中的作用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现状及原因,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尚而又强烈的道德情感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际化的推进将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建设带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国际化的基本价值观蕴含着较高的道德人格要求,冲击着传统的爱国情感,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国际化所带来的激烈文化冲突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同时,国际化的负面效应也影响着高校德育的效果。人们应该从新情况出发,强化工作力度,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摸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的新规律、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提出了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应加强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并使其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修养和科学的知识理论结构.在此基础上把握规律性,力图将创建贴近实际的大学生德育平台与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方法相结合,进而实现德育模式的新转变,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发展动力和发展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开展和高校德育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是一项启之以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德育亲和力有助于改变传统德育的单向度模式,提高大学生德育建构的主动性、参与度、认同感和创造力。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渗透力四个维度构成了德育亲和力的养成、传递、影响与可持续,对于科学把握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应对现代高校德育主题转换、情感激励、内容多维、情境变革下的时代新命题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致力于德育目标同构、道德情感激发、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生态长效性的德育亲和力实践也将推动高校德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是其症结之一。本文结合高校德育现状,以强化道德实践为突破口,以促使道德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行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深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转型时期的高校德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大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需要关注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德性发展。高校德育情感性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在情感德育理念指导下,在德育价值、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发展动力和发展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的开展和高校德育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1.
李华玲 《江苏高教》2012,(4):126-127,134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道德责任缺损、责任意识淡漠以及责任行为失衡,是造成大学生道德困局的主要表现。未来的德育模式应该以重建道德责任为德育的价值取向,以责任教育为德育的基本内容,以道德实践为德育的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作用,才能消解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道德人格主要包括道德判断力、道德自律能力、道德意志力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一要以德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二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大学生道德自律能力;三要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道德意志力;四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校德育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不足与道德教育的乏力和偏误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就必须加强高校德育,使其在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欲将大学生在德育中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但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原因在于高校德育内容偏虚、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不足,无法与大学生"主体"产生共鸣.只有重新定位高校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优化德育内容,注重道德体验,强化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与生成,才可以使高校主体性德育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高校德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德育困境的症结在于目前高校德育停留在道德认知教育阶段,不能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内化为道德情感,并提出高校德育的出路是从道德认知教育转变为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道德生活中,人文性缺失很严重。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道德生活人文性缺失及解决路径的研究,揭示当前高校德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的深层原因,为高校改进德育、提高德育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要构建和确立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突出人的发展;必须创新德育内容,把中国传统美德与西方优秀道德文化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积极探索德育载体,创新德育途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道德滑坡与德育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实问题入手,剖析网络道德问题对高校德育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应时措施:正确引导、做好预防,增强大学生的民主与法律意识;更新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时大学生开展"网德"教育,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培养.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止网络社会道德滑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对个体自我的疏离,造成大学生道德自我意识的混乱,影响了他们的道德成长。要提高大学生道德自我意识水平,大学德育应该让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培养他们道德自我教育的习惯,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是高校德育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对大学生德育理解的偏失和错位,道德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德育的教育问题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构建合理的德育目标体系和健全科学的德育评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