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平市文物部门对位于江西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的南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发现龙窑遗迹两座及其他窑业遗迹,总计1013.5平方米,出土多达数十吨的窑具和瓷片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南窑村窑山东南部发掘出一条78.8米长的龙窑遗迹,为迄今发现的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也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这成为该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到处呈现出一派盛世景象。作为历史,强盛的大唐王朝早已逝去,但现代考古发掘却为我们提供了众多足以再现其时代风貌的精美文物:三彩、陶俑、壁画、金银器、丝织品等等。在这种类众多的文物中,唯有富丽堂皇的金银器最能体现大唐王朝的盛世风采以及大唐文化的雄浑博大。而在唐代金银器中,又以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金银器最为有名,以至现在人们一提到唐代金银器,就会首先想到西安南郊的何家村。  相似文献   

3.
中国考古工作已经发掘了不计其数的各类古代遗址,但是却从未发掘过古代酒坊遗址。最近,四川省成都水井街全兴酒坊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白酒的起源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遗址发掘面积近280平方米,揭露的遗迹现象包括晾堂、酒窖、炉灶,灰坑及路基、木柱、酿酒设备基座等。其中晾堂的年代分属明代、清代和现代,制作材料包括三合土及砖两种。酒窖多呈斗状,内壁及底部采用精选的纯净黄泥填抹而成,个别酒窖经过整修、  相似文献   

4.
天津民俗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琳 《寻根》2006,(4):62-67
天津地处渤海湾,距北京只有100多公里,是京师的东方门户,故有“津门”之称。从考古发掘来看,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此地聚居生息。天津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堆积从距今6000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令3000年前,长达3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中国考古学,是在本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创立和西方考古学思想的传入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近八十年的发展,出现了三个高峰发展期。第一个高峰是1928年至1937年,主要是对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和河南安阳殷墟的连续大规模发掘。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6.
2019年10月21日,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六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以《揭示古老文明的无字天书》为题进行报道。二里头文化是否真的是“无字天书”,二里头遗址是否发现夏代的“纪事文字”,这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1981年,该遗址出土的一件小口陶尊的肩部就明显刻有3个“符号”。  相似文献   

7.
水井街酒坊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该遗址是第一处经过考古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发现的考古遗存最早的为明代,其次为清代,再次为现代。这种叠压关系有同志称为“酒坊三叠层”,它揭示出全兴酒生产的历史,各个时期的酿酒设施,通过这些实物史料可以探讨全兴酒的悠久历史,也可以研究酒坊各个时期的酿造工艺:为全兴酒今后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书法的全盛时期 ,也是我国古代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全民书法高潮 ,其艺术水平之高超 ,足能同晋人匹敌 ,而站在这巅峰之上的 ,便是颜真卿。颜真卿( 70 9-784) ,字清臣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 ,唐代名臣 ,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 ,2 6岁举进士 ,两年后擢制科 ,累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怒其不附己 ,天宝末出为平原太守 ,故世称“颜平原”。时安禄山反状已萌 ,真卿乃募勇士 ,与从兄杲卿共举兵抗击 ,后援绝力穷 ,乃弃郡还朝 ,封鲁郡开国公 ,故又称颜鲁公。真卿立朝正色 ,刚而有礼 ,事四朝不变其节 ,兴元元年 ( 784年 )被叛贼李希烈缢…  相似文献   

9.
正2001年至200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发掘唐代长安杜曲韦氏家族墓八座,出土八方墓志。这批唐代墓志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事件,不仅对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动的实物文字资料,而且为中外学者研究丝绸之路、研究世界历史、文化投射了一束新光芒。其中如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五月五日逝世的韦虚心墓志。韦虚心,字无逸,京兆杜陵人。志载:长安中(701—704年)明经擢第,寻授大理司直。"时右仆射唐公休璟有  相似文献   

10.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14)C年代测定仇士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准确地定出夏、商、周三代历史年表。近代尤其是建国以来,中国考古工作有很大成绩,为研究更、商、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考古学可根据发掘的夏、商、周遗址和文物,对其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20年来由于在史前化遗址的挖掘、发现方面有了很多很大的收获,由于寻找中国化的“原生态”受到重视,于是一些人学科研究家对考古成果进行多学科研究以探究中国史前原始化。张劲松先生新近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前符号与原始化》一书是这方面的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原始文化的人,往往爱提西安半坡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并惊叹半坡人的创造精神。尤其是看到那些迷人的彩陶,都为其华丽、大方、悦目而倾倒。半坡遗址向人们揭示了一个距今约五千年的氏族聚落的生活情景。这是本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们的功绩。谁能料到,到了七十年代,陕西的考古学家从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九年化了八年功夫,又发掘了一处保存得比半坡遗址更为完整、年代更为早的遗  相似文献   

13.
试解西安半圆城角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城墙东南、东北、西北三个角都是方形 ,惟独西南角是半圆形。其壮观、别致 ,为人称道。是谁何时建造了这一奇特城角 ?为什么要如此建造 ?历来说法不一 ,难于定论 ,已成古城西安一谜。建造者与时间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 :元代安西王建造与元以后建造。前者的依据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发掘了西安城东北郊的元代安西王府遗址 (即斡耳垛 ,今秦孟街北、东元路东 )。马得志《西安元代安西王府勘查记》(《考古》1 96 0年第 5期 )表明 ,安西王府城墙的四个角都是半圆形。今西安城元初称“安西城” ,安西王在此镇守 ,是蒙古人统治西北与西南的大…  相似文献   

14.
说饼     
说饼我国种麦的历史至少当有3000年以上。殷代甲骨卜辞中便有“告麦”的记载;西周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发现了不少麦粒。但是,用麦粉做饼,大约最早是战国时才有的。因为在此之前的典籍里还没有关于用麦粉做饼的记述。以麦为食粮,只是将它煮熟,粒食而已。束《饼赋...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们每年要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祭祀黄帝陵的礼仪活动。这种礼仪与祭祀神灵的宗教礼仪不同,它表达的是后人对于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表达人们对于认识把握了“道”的有道之士的景仰之情。其特点在于,它并不是崇拜神灵的仪式,而只是人们崇敬“道”的表现,它应该属于我国古代以来形成的“敬道”礼仪。祈祷、祷告、赞颂、参拜、献香、跪拜、磕头等,都是宗教信仰活动的特定礼仪方式。关于向神灵进行祈祷或祷告,在古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者,总的态度是,既不从事,也不支持。即使举行祭祀活动时,也不进行祈祷或祷告等活动。儒…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亚、欧、非洲大陆主要交通道路的统称。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大都是通过这条线路传播的。80年代以来,青海省文物考古Xi作者对位于古丝绸之路通道上的都兰县吐着墓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目前为止,已累计发掘墓葬60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其中尤以数量多、图案精美、质量上乘的“唐代丝绸”而引人注目。这些史料的发现,为探讨“青海丝绸之路”在中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中国是世界上养蚕和生产丝绸最早的国家①。远在秦汉以前,丝绸制品就经过活动于中国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7.
天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是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神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规模浩大,气势雄伟,祭天设施完备,被誉为人类建筑艺术的瑰宝。3000多株古柏遍布其间,古朴苍劲,郁郁森森,更为古坛平添了独有的神韵。北京天坛面积广阔,占地273公顷,约等于故宫的2倍,北海的4倍,是中国现存庙坛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四周宽厚的围四,北图南方;中间一条南北纵贯的神路串起两大主体建筑群──祭天坛和祈谷坛。特色鲜明而又富含象征意义。中国古人对“天”的观念,诸如“天为阳,地为阴”、…  相似文献   

18.
一 扬州出土的“唐青花” 青花的起源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公案。先前,流行的是宋代说和元代说。变化出在1975年,从这一年开始,在扬州的唐城遗址中,先後几次出土了白地蓝花的陶瓷残片,依据准确无误的地层,它们被认定为唐代中国的产品,甚至被进一步推断为唐代巩县窑的产品。①既然有了考古学的实证,专家们又从海内外博物馆的旧藏里,相继鉴定出几件  相似文献   

19.
正芦山峁是继石峁之后,在陕北地区开展的又一项重要考古发掘工作。这类区域性大型聚落遗址的存在,充分揭示出黄土高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地区之一。农牧交织地带的这些重大考古发现,能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一、芦山峁遗址考古发掘的初步收获芦山峁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西北侧的梁峁之上,西邻延河支流陈团沟、新尧沟。遗址整体地貌呈"山"字形,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淹没区的地下物抢救发掘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考古大会战。这次考古会战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揭开三峡的古代巴人化之谜。云阳李家坝遗址是三峡地区当时巴人的一个区域性中心聚落。这一遗址的发掘,对于我们认识古代巴化、尤其是三峡地区的古代巴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作以自己的亲身发掘经历,介绍了1997年度李家坝遗址重要考古发现的主要经过,以及这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