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称赞言语行为是每个语言社团都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本文分析英汉称赞言语行为的内涵、功能及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称赞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称赞语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常见的礼貌的言语行为。英汉语言在称赞的功能及对象、内容及重点、言语模式、应答反应上的相似点及其差别,称赞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称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它可以分为直接称赞和间接称赞两种。研究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直接称赞与间接称赞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定义、实现方式、回应策略等方面的描述,分析目前研究中的局限性,从而深化称赞言语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称赞语的语用内涵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赞言语行为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从功能上讲,它能够推进交流,协调人际间的和谐关系。称赞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显性称赞和隐性称赞。本文通过对英汉在表现形式上的异同来分析其语用内涵。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视角:英汉言语行为中的称赞语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赞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执行着多种功能,不同化背景的人在实施称赞语的功能时,由于所依托的化规约不同,有可能导致交际的中断或失败。章旨在通过比较称赞语这种言语行为在汉语和美国英语化中表现出来的异同点,并将对有可能产生的语用失误作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6.
称赞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的人民共有的言语交际行为。然而称赞或赞美不仅是一种交际活动,也是一种礼仪规范。它在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中具有许多相同点,同时又有些不同之处。了解异同,会更有利于两国人民沟通与了解,增进友谊,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运用J.L.Austin及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言语行为的区别和差异,并为今后适应不同的交际条件,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学者们通过研究都认同不同文化和它们的特点都对个人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影响。非言语行为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手段通常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模式体现出支配何时,何地和如何进行非言语行为以及它所产生的结果的规律,因此这也体现了非言语的文化特性。相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可能代表不同的意思。这篇论文的主题是研究和分析文化在交流中非言语行为的影响。对非言语的研究时放在不同的文化特征中的,这些文化特征对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应用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言语行为和语境的相互作用构成语用学的中心内容。本文从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异的角度,探讨在不同的语境下,言语行为的运用及其规律,以便更好地解释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言语行为,旨在对外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公关语言的说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了完整的公关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分析基础上推导出公关语言的构成性规则,这些规则包括:一致准则、可控准则、规范准则、时间准则和易读准则。  相似文献   

11.
借助语用学理论,文章提出将语用意义分为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用积极语用翻译和消极语用翻译法分别处理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积极语用翻译以译出语用意义为主,译出其指称意义则在其次;消极语用翻译首先努力译出指称意义,语用意义的翻译则在其次,甚至可放弃不译。如果在文学作品中,消极语用意义得到积极使用,则其语用意义也应当积极译出。  相似文献   

12.
歧义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用歧义进行研究,对语用歧义的表现形式、产生的语境以及产生的语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用意识在语用能力培养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用意识越高,语用能力就越强。语用意识提升不仅可以激活已有的母语语用知识,提高成人学习者对语用信息的注意力和敏感性,而且可能克服迁移带来的负面效果。在过渡语语用能力发展的认知理论框架下,探索外语环境下提升语用意识的方法,以激活学习者的普遍语用知识,促进过渡语语用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幽默的产生和理解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语用问题,优秀的幽默语言总要具备一种或几种语用特征。本文从指示语、语用歧义及语用前提几个方面对会话幽默的语用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语用学视角下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及其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令人忧虑,大学生语用能力差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直接相关。必须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增加语用测试有其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语用能力既是一种知识性的能力,同时也涉及实际交际中的语用行为问题。语用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语境知识以及语言和语境相互联系的知识;语用行为则涉及话语理解和话语表达。前者主要指对话语首要言语行为的理解;后者指说话者使用认知资源进行合理计划、进而调用大脑中相应的语块资源,结合各个心理、生理器官,准确传达意图的过程。这种对语用能力内容的双维性划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能够解决一些实践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用平衡假设及其交际需要、语用努力、语用力量和语用效果的四个核心念,借助商务会话之医药咨询会话的自然录音语料,本研究从话步、话回和会话整体结构的层面验证语用平衡假设。文章发现在会话整体结构层面,咨询顾问语用身份的分布及其话语声音渗透体现出较为宏观的语用平衡运作,从而增加说话人交际需要的实现机会。文章进一步认为会话中的语用平衡能力或许应该是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词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要把学生仅仅培养成知识的储藏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应用者。因此,在语用知识获得的基础上,采用语用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的语用感悟能力颇有启示意义。而语用能力的获得又能促使词语内涵的全面把握。因此,外语词汇教学就应该树立既传授语用知识又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