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的世界史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与《资本论》衔接极为紧密,它不是马克思对历史资料的随意性摘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世界史观,是马克思世界史观的历史溯源,也是马克思晚年进行更深入地研究的准备材料,对我们理解马克思晚年的理论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方道路与晚年马克思的理论难题启良随着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整理出版,人们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以外,可以看到马克思又一理论形象。这就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由西方转到东方,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到前资本主义社会,并写下了大量的读...  相似文献   

3.
“晚年马克思”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四大笔记,即古代与东方社会笔记、研究西方社会主义道路的《哥这纲领批判》笔记、追溯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起源的世界历史笔记、关于俄国发展与东方社会主义道路的笔记,展现了晚年马克思的理论空间,标志着《资本论》研究的深化扩展和直接继续,它启示我们立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生长点、:社会主义道路的民族特色论;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彼此兼容论;东方落后国家汲取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世界市场中介论。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就在于:从侧重对作为结果的世界历史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对作为过程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从而深化了关于世界历史性联系生成的认识;不仅对原始社会的认识更加准确,而且把东方社会进一步纳入到整个世界历史过程中来考察;内含着对西方中心论深刻批判的世界历史比较研究,深化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统一与多样关系的认识;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更丰富、更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了关于世界历史发展前景的认识。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两部笔记只是马克思为作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而进行的材料准备、整理和分析工作的一部分。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这种特点也给后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年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重心从西方转向东方。他在《民族笔记》、《历史学笔记》和其它笔记中,明确界定东方社会特殊的社会形态,用“非资本主义生产”、“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来表述东方社会的特殊形态、结构和发展道路。毛泽东继承发展马克思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即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建了初级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重新审视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新视野》1997年第5期冯景源文)针对多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史普遍认为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问题,从马克思早期到晚期的著作,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针对那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因而是“早产儿”“畸形儿”,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说法,从而产生两种重新解释或补充:一种认为马克思晚年…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笔记的写作动因,至今仍然是一个困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历史之谜。本文认为,晚年马克思写作《笔记》的直接动机是为了修订《资本论》二、三卷,但《笔记》的内容不仅丰富了而且超越了《资本论》。  相似文献   

9.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晚年关于社会发展“超越”理论表明了马克思晚年理论的困惑,认为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对他以前理论的突破。其实,关于社会发展“超越”的理论是马克思早在建构唯物主义历史观时就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种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时间。在马克思以后的研究中也多次涉及这一问题,他晚年《历史学研究笔记》中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正是对他以往研究的继续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曹典顺博士的新作《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已经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丛书第一批出版的10本著作之一,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入选中央编译局文库,曹典顺教授同时出任丛书编委。研究马克思的晚年笔记,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作为丛书主编,在计划出版的40本经典著作研究读本中,我们选了4个有关马克思晚年笔记的读本。一本是《马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笔记》包括马克思晚年时期所作的五本笔记,该笔记是马克思本人对于"某些著作的细心摘录、评注、删节、改造和补充",蕴含的信息量丰富,在马克思思想整体中的地位极为重要,这一笔记在国内的出版也掀起了众多学者对该笔记研究的热潮。基于此,对学界二十余年来有关《人类学笔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留下的晚年笔记群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宝库,对这些笔记群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理论内容和精神实质,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晚年思想所实现的哲学创新.晚年马克思既没有放弃、中断<资本论>的写作,更没有处于"慢性死亡",而是在认真考察、全面系统研究世界发展新形式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了唯物史观理论,将自己的理论上升到世界史观的高度,实现了重大的哲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其他笔记内容的具体探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几个笔记不同态度的认真考察,尝试提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并非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核心,它主要研究的是东方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未来发展道路问题;摩尔根笔记才是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他笔记是对摩尔根笔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艺术整体”,既包括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又包括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前者,是从整个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人类历史发展的“类规律”;后者,则是通过对一定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环境的具体分析得出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个体道路”。二者虽然有着内在联系,但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人类发展的“类规律”是宏观的,好像是一种参考系,成为人们观察、研究社会发展的依据;“个体道路”是微观的,这要通过具体国情和历史环境的研究来把握或理解。本文依据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具体探讨了人类历史的“类规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晚年在观察世界革命发展趋势和研究大量人类学笔记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早年思想截然不同的跨越理论,即东方社会理论。在具体分析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它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实意义,从而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略论邓小平“特色论”对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许向东马克思晚年(1867──1883年,即《资本论》第一卷发表至逝世前)针对唯物史观中的若于薄弱环节,抱病对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进行系统深刻的研究。写下三万多页读书札记和笔记,为唯物史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最后手稿是他的极为丰富的理论遗产中被研究的最少的部分。我国学术再涉足这一领域也只有几年,本文通过纵向比较,指出“人类学笔记”对两种生产理论的科学总结,论证晚年马克思的思想对《资本论》的深化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70年代,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人类学笔记”一公开,就很快成为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并逐渐波及到我国。由于马克思晚年社会交往减少,与他人的书信往来也不多,关于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活动,了解细情的人也就非常少。这给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围绕这一“笔记”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都富有极大的吸目j力。马克思晚年为什么要写“人类学笔记”?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并且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对此,中外学者提出了种种观点,比如“复归论”、“困惑论”、“转向论’等等。这些观点都不够正确.…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马克思阐述世界历史理论的经典文本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形态》、《宣言》的解读上,还必须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在创立世界历史理论后是如何应用的,而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对东方社会(俄国,印度,中国等)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上。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就是对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道路的个案分析,也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海春陈建新简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1)王新华《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自觉(1)石书臣田伯伏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1)李士菊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5)———青年马克思宗教思想发展的文本解读黄皖毅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的世界史观解读(5)徐景星论马克思“社会革命”概念的深刻内涵(6)———兼评哲学教科书对“社会革命”概念的误读毕顺堂郝秀芬论科学发展观(1)程新英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蕴(3)王永辉吕占华阎东利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6)———论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